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本文认为,公有制意味着财产的社会化,意味着共同占有、共同使用“公共的生产资料”的一切劳动者个人普遍、平等、真实、直接地拥有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或财产自主权,而所有制实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其变化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既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所有制具体实现形式。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且极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公有化程度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其对股份制的分析及预见。它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企业逐渐向股份制演进,形成“两权分离”,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占有权(即法律上的经营权)的分离是客观趋势;“两权分离”必然导致企业财产占有使用社会化。由此出发,马克思曾设想通过股份制实现社会主义,但“反修”使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被长期淡化,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的近百年曲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直接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一大突破,即使股份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可以把这种“新公有制”称为“股份制社会主义”,它实际上也是在“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语),为包括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内的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和主体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提法是指劳动者直接占有产品和消费资料,这可以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认真体味得到理解:马克思提出"个人所有制"的上下文大量论述了生活资料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所有制"概念,并不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而是指以生产条件、生产和产品的占有为基本内容的财产所有制;马克思论述"个人所有制"的原文本身也看不出"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但包含生活资料所有制;马克思多次提到过个人所有制,都不是指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要分清生活资料的两种占有,一种是产品的占有,是体现生产交换关系和分配权的、属于所有制内涵的占有,即"个人所有制"的占有;另一种是分配后在消费领域的占有,是不直接代表生产关系特点的占有."重新建立"的实质在于:否定劳动的他人占有或不劳而获的占有,重新实现自己的劳动自己占有.  相似文献   

4.
一、产权概念及其涉及的几个小问题所谓产权,简言之,就是对财产的权利,亦即对财产的广义所有权。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产权的直接形式虽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却是产权宣作(人或人组成的集体、集团或阶级)之间的关系。只有当人们之间在财产上发生了一定的关系,如排斥他人侵犯巳为某些人占有的财产,或者在财产的支配、使用上进行一定的联系,人对物的关系才成为权利关系。作为产权客体的财产种类繁多,但是只有生产资料是所有财产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对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地位具有决定…  相似文献   

5.
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股份制是社会主义实行股份制的前提。建立在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股份制其实质是实现了资本价值形态所有权的私人占有性与资本物质形态所有权股东共同占有性的统一。资本价值形态私人所有,产权具体化人格化,有高效运行的内在动力。资本物质形态股东共同所有,形成统一不可分割的社会资本,能适应生产力即生产社会化对聚集资本的要求。社会主义在全民生产资料共同所有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制,决定其不能象资本主义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制那样,即股票由股东自己所有使所有权具有具体的直接的人格化主体。因此,国家股占主体的股份制难于解决传统国有制的缺陷和发挥股份制的优点。公有法人股份制虽不象有人设想那样理想,但仍不失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宅基地“三权分置”中的权利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三权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导致宅基地利用中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要解决这些利益冲突,使三权关系得以明晰,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确立住房土地成本最小化原则、“三产”土地配置最优化原则和集体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并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宅基地资格权制度、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龙场悟道是王阳明成为“王阳明”的标志性事件。其悟道地点(石墎)、时间(中夜、寤寐中)反映了阳明独特的经历与个人气质,也折射出强烈的心学底色,更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味;而其悟道过程之中的“若有人语之”现象既可视为阳明梦中与人论道,故与禅宗闻声悟道并不相侔,亦可视为隐藏在阳明内心深处的良知“幻化”而成的“语声”,故龙场之悟是阳明良知之自悟;就悟道之内容与性质论,龙场所悟实是阳明成圣之路上至为关键的生存论之悟;而就悟道与体道、顿与渐关系论,悟道只是阳明“重生”的一个起点,阳明一生艰难而漫长的体道过程还只是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8.
福柯文艺思想的根本方面是“关系本体论”。福柯在“文学时期”就思考并提出“文学本体论”的问题,其文艺本体论性质是“关系本体论”,基本方面由“体验”、“隐喻”、“历史”三个维度构成:“体验”是存在与他者的关系维度,体现出理性与非理性对话交流的开放思维;“隐喻”是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维度,体现为语言内部与外部关系的新型构造;“历史”是结构与变化的关系维度,话语分析成为有效的批评方式。福柯的“关系本体论”文艺思想,对后现代主义文论具有反思与认识价值,对当代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林在批评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个人所有制思想时提出了个人所有制何以又是社会所有制的问题即“杜林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蕴含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社会理解为个人活动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又把个人理解为社会存在物,把社会和个人看作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财产之本质的时候指出劳动产品是一种感性的社会联系纽带,赋予了所有制以实践、总体性与所有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私有制作为所有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结果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对社会关系的控制,是人对人的剥削。社会所有制的目的则在于更好地保证个人对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利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真正的保障。因此,把社会所有制称作个人所有制更能体现其本质内容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本文从认识论视角探析了二者的关系:从认识过程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充分肯定;从认识要求看,“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是逻辑的历史的统一;从认识目的看,“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个命题本身是从唯心主义哲学家那里引申出来的, 在哲学史上,它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理性”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对它作唯物主义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附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立足于“现实的个人”这一历史观的出发点, 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合理“扬弃”。马克思、 恩格斯在谈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时所相对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正确的提法应当是“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而不能说“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入殓师》是2009年在美国奥斯卡电影节获奖的一部日本电影,这部电影中隐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博弈和冲撞,既有对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表现出西方文化的强力影响。影片中东西方文化的传承和冲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个人主义”和“集体化”的冲突。日本社会长时期以来具有集体化的特点,个人一般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存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尽管情况有所改变,但是传承“家”文化的集体化特点并没有消失,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日本企业的家族化。但是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主要人物小林,却是一个没有集体文化背景的个人。其次是“罪文化”和“耻文化”的冲突。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认为,西方文化中有“原罪”的特点,日本文化中则有“羞耻”的特点,影片主人公坚持自己的理念,对抗社会和家人要他放弃的压力,坚持自己喜爱的入殓师工作,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西方“罪文化”而不是日本“耻文化”的特点。第三是有关“父亲”的宏大叙事。在有关父亲的表现上,影片在观念的深层表现出了回归日本传统“家”文化的愿望,叙述了小林父子关系从紧张到和解的过程,对“家”文化中血缘亲情关系的保持和传承表现出了非常积极和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史密斯(Wilfred Cantwell Smith)在其名著《宗教的意义与终结》一书中认为应该放弃一般意义上或个体意义上的宗教概念,而代之于“累积的传统”和“个人的信仰”,以便更好地理解信仰生活。笔者认为史密斯对宗教概念的语用及其局限性的揭示是有启发意义的,对累积的传统和个人的信仰的陈述可以帮助我们以“专业的眼光”、“陌生的眼光”和“远方的眼光”等多角度观察习以为常的概念。但是概念演化史中的多与一、信仰与历史和现代的关系及其复杂性并不能成为完全颠覆宗教概念的充分理由,一种恰当的修补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雷蒙.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结构”是威廉斯讨论最多的核心概念,指一种当下的、现实性的、不断变化的和具有某种建构意义的社会或个人的共同经验,具有总体性、多义性、主体性、建构性的特点。每一代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对所继承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做出反应,并把自己的创造性反应塑造成一种新的情感结构。一个时期的“情感结构”,实际上就是这个时期的文化。“情感结构”是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关键词”。研究这一概念,对于威廉斯文化哲学的理解和评价及一般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谈虚词“然” 的指示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词“然”在语法上的诸多用法都是由“然”的指示性范畴演化派生出来的,揭示了虚词“然”的诸多用法之间的演变递嬗之转迹和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与”字为“誉”字的初文,本义是赞誉,造字意图源于对战争中胜利场面的描述,是对抬起、举起勇士的欢呼场面的刻画.“与”字和“与”字是繁简关系,“与”是“与”简省而来的,“”、“”是“与”的较早写法,“与”字的写法来源于“牙”字字形隶变过程中的异体写法.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期传世的比较典型的诫勉诗,主要有《诗·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鸡鸣》、《秦风·终南》、《大雅·抑》及逸诗《暇豫歌》、《祝辞》(二首)。就诫勉对象而言,可分为他诫与自诫两大类;就诫勉内容而言,关注点聚焦在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士等不同社会阶层贵族之“德”上,这是因为是否有“德”,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与个人祸福的重要因素。由于自西周初期开始,“德”观念逐步完成了由“天德”向“人德”的转变,“敬德”思想观念相伴而生,成为诫勉诗创作动机生发的思想根基。而作为实现“敬德”基本途径的“诰教”与“慎独”方法,则分别对他诫类诗歌与自诫类诗歌创作动机的生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在历史中成长”是现代长篇小说的基本叙事要素,但不同的“个人”概念,会产生不同的“成长”叙事,导致建构主人公的不同原则,进而选择或生产出与之相适应的布局结构。“五四”以来,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渐次影响下,“个人”从生物性存在至社会性存在的转变过程,与早期现代长篇小说从个人生物时间与历史时间合一的历时性纵轴结构向以人为节点的横向几何网状结构的转折密切相关。这一关联性及其所引发的转折,在开创者张资平与范式确立者茅盾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对此后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9.
国营企业产品的所有权问题涉及到企业和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后的关系问题,说得明白一点,是个权益分配问题。对此,基本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和产品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因此,国营企业的产品仍属于或基本上属于社会或国家所有;另一种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认为“国家所有,企业经营”决定了“企业运用国家的生产资料所生产的产品属企业所有而不属国家所有,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国家是不能无偿调拨的”。我对上述两种观点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讨。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三言”与巴赫金 “超语言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中“寓言”、“重言”和“卮言”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其本质含义分别是:一、“寓言”是虚构的托之他人之口的话语,外在地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对话;二、“重言”既能够表现说话者本人观点的他人话语,又是权威性的他人话语;三、“卮言”是直接描述、陈述事物的出于己口的话语。“三言”是庄子从交流对话的维度对话语进行的分类,这和巴赫金从超语言学维度中对话语的分类相通。庄子“三言”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观念和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这表明,庄子的语言观念既超前又朴素,在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应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