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今年《哲学研究》第4—5期刊登了裕西、曉天的文章,他們認为錯誤的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理由是:第一,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无論正确的思維和錯誤的思維都可以找到它的客观的物质根源,因而从思維和存在的相互联系以及思維对存在的依赖关系来看,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也有同一性;其二,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之所以有同一性,还表現在錯誤的思維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轉化为存在,这里的条件便是人們的社会实踐。关于这个問題,我們在学习中有些看法是否正确,提出来請大家帮助批評。关于人們的認識过程,毛主席教导我們:“我們的结論是主观和客观、理論和实踐、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統一”。人的認識由感性开始了解了事物的表面現象,通过不断的实踐,这些印象反复了多次,在認識过程中引起了飞跃,产生了概念,这对事物有了本质的了解,并且通过推理判断就产生了合乎理論的結論,但是这个論理的結論还需回到 相似文献
2.
王翚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60年第9期的“試論錯誤思維及其与存在的关系”一文,以否认錯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为中心,并对錯誤思維的性质问题、科学的进步和人类认識发展的关系問題、錯誤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与思想改造的关系问题等,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觉得,王翚同志对錯誤思維和存在的关系問题以及其他問題的看法,不仅有着許多值得商榷的观点,并且还有不少明显的錯誤,有的地方,甚至歪曲了经典著作。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就錯誤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提出一些看法,与王翚同 相似文献
3.
关于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的討論,是在1959年《哲学研究》第11—12期轉載了同年10月11日世誠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物主义的原理嗎?”一文开始的。这篇文章对《哲学研究》1958年第一期所載郭月爭“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题是哲学基本問題的第二个方面”一文中的論点,提出了反对意見。世诚和郭月爭在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题上針鋒相对的意見,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普遍注意。到目前为止討論已进行了五个月,先后发表了郭月爭、王若水、周景芳、撒仁兴、世誠、李唯一等的文章,分別刊登在《哲学研究》《紅旗》和《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上,其它刊物也陆續发表討論文章,着重討論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并开始討論錯誤的思想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以及对思維和存在共处于一个統一体中如何理解等方面的問題。现将討论以来各方意見,特別是四、五月份以来的討论情况綜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王颖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0):31-33
面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盛行,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越来越多的束缚和统治,海德格尔指出,存在的真理已经失落,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关于存在的思和诗开启了存在的本源性的真理,使存在的丰富多彩的特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安全的居所,启示着人类生存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是否把辯証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規律应用于唯物主义的認識论——反映論,是区别辯证唯物主义認識論与旧唯物主义認識論的一个重要标志。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不能把辯証法应用于反映论,它否認思維和存在的既对立又統一的辯証关系,因而把思維符合存在当作絕对的、不包含矛盾的符合。世誠等同志反对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理由之一,就是認为思維之反映存在只能是不包含矛盾的、絕对的一致与符合,凡是有矛盾的、有差别的东西,就不能说是同一的。他說:“思維和存在毕竟是有差別的,毕竟是不同一的”。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維和存在的关系中去。最近,强立群同志在“錯誤思想和存在有同一性嗎?”一文中虽然承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但是他的具体观点却又和世誠同志一样,把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当作是不包含矛盾的、絕对的一致与符合。否定了辯証法的对立統一规律的普遍性。他認为:“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一致性’的同义语,就是指思維和存在,主观和客观能不能一致,能不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自近代以来以理性的权威战胜宗教启示的权威后,它便始终在人们的心灵里占据一个牢不可破的神圣地位。有一个朴素的真理道说了这一令人惊叹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人必须首先吃、穿、住,然后才能谈别的……。正因如此,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提供诸多生活便利后,它自然便无可争议地征服了人们的心灵。然而科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余姗姗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海德格尔的死亡是贯穿他整个生存论哲学最基本的观念 ,对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讨论 ,揭示了死亡的生存论意义 ,不仅为正确理解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视野提供一个先行的条件 ,而且也为伦理学中有关死亡的争论提供一个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经济还原论解释妨碍着人们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而这种解释又根源于人们从理论哲学立场对于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但笔者以为 ,马克思的哲学是对于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反叛 ,属于实践哲学传统 ,从而其社会理论也就不是经济还原论 ,而是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的互动论。从此立场出发 ,就能够合理地理解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政治在互动中的发展 ,特别是当今的经济全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人格魅力及其尊严本应是人确立信仰和行为的底线,奠定生活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但现代社会却接连在躲避崇高、远离本质、倡导生活“无厘头”化的后现代思潮中出现一系列相反现象:从“奥巴马女郎”、“大型选秀”.“微博炫富脑残行为”到“教师遭官员性侵”、“绿领巾”小学生,主动有之,被动受之,触目可及,带采极端恶劣影响,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梳理人格及其尊严涵义,追问丧失缘由,以构建重塑人格尊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看待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态度经历了几次变化,最终在感性活动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二者关系的异质性判断。其中的关节点是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实现了由同质性向异质性判断的转向。在近代思辨哲学中,当活生生的历史实践被归结为精神实体的自我展开过程时,实体=主体=自我意识的同质性封闭领域便落成了。费尔巴哈试图以感性直观原则突破二者关系的同质性,终因未能正视辩证法的积极意义而滞留在自我意识的牢笼之内,但这一尝试却为马克思最终提出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异质性判断提供了前提。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自然界的先在性,主张存在是“感性的对象”、思维乃感性活动的对象的“感性意识”,由此彻底消解了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而提出了异质性论断。 相似文献
14.
阿伦特从海德格尔的远离世界的居住地告别了海德格尔.在阿伦特看来,海德格尔通过自身祖传的居住地,并且通过自身思维中的经历,对思想深思熟虑,把冷静,即不愿意的意欲归于真正的思维所有.雅斯贝尔斯把真正的存在之思视为主客分裂之中发生的存在之思,并强调这种存在之思的真理证实需要人际交往之中行动的思维.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不仅是无神的,也是无交往的,因而是无世界的.在海德格尔那里,并不清楚所信奉的东西和所爱的东西是什么.海德格尔在真理的尺度下,抛弃了哲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16.
不仅皇冠落地 ,而且几乎性命不保 ,这便是当今哲学的处境。毋庸讳言 ,如今重提哲学使命这一非常老套的问题 ,首先是哲学工作者的饭碗危机使然。当然 ,若仅为稻粱谋 ,不妨做一些“哲学智慧与市场经济”之类的通俗化、商业化探索 ,或者干脆另择新枝亦不失为捷径。笔者以为 ,若脱开饭碗危机的狭隘眼界 ,在资本独霸世界的今天 ,哲学的危机与其说是哲学工作者的生存危机 ,毋宁说是一切身处汪洋大海般现代性统治的现代人的生存危机。所以 ,当今哲学的使命不在于为市场经济服务 ,而在于切近本己地思入现代性 ,思入现代人 ,尤其是现代中国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趋同、恶性竞争、城市定位重复混乱、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中存在的复杂问题,与市际关系协调机制不成熟、不完善密切相关。创新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协调的制度和机制,实现协调主体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目标长期化,是当前都市密集区发展中殊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
孟子的政治哲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在霸道与王道的对比中,表达了王道的政治理想和价值旨归;在王道与仁政的密切关系中,伸张了以仁义道德为主的行政原则和政治路线;在仁政与教化的关系中,突出了礼乐教化的重要性;在实行井田和社会分工的呼吁中,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推进仁政的经济措施。"兼善天下"的道义担当注定了政治哲学在孟子整个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其本体哲学和人性哲学密切相关,并且继承了儒家注重统治者榜样作用和呼唤哲学王的一贯思路。 相似文献
20.
尼采认为艺术是生命表现形式,艺术和审美使生活变为有价值,这是他从美学角度对人生和世界所做的解释和辩护.他的生命关学是用狄奥尼索斯学说解释生命存在的产物,视艺术为个体生命所能体验到的最真实的存在.尼采认为美是主体的生成,是权力意志的体现,体现了存在之思和生命之美,也是他对存在本质和意义的独特诠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