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年黑格尔从神学的论域出发批判实证宗教对现实主体精神自由的侵犯。通过对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与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德国古典哲学家思想精髓的批判继承,青年黑格尔构建了带有强烈启蒙色彩的"实证性"批判体系。他认为,"实证性"是神秘主义与宗教神权相互拱卫的精神产物,并藉由宗教、国家等现实形式反过来压制主体的意识自由。在黑格尔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对于"实证性"概念的批判构成了其"异化"思想的重要来源,为其精神哲学体系构建了初步的理论雏形,明确了其历史与政治经济学阐释的哲学逻辑。  相似文献   

3.
康德以认识论上的哥白尼革命开启了德国的主体性哲学,但康德、费希特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片面化为客体对主体的服从,就远离了启蒙运动以来的唯物主义原则,谢林试图将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补充进哲学。谢林既肯定康德的主体中的纯粹理性的存在,又认为客体中存在同样的客观理性,认为这两者具有"先定的和谐",两者是绝对同一的。谢林认为这种先定的和谐只有少数天才在"理智"、"直观"和"美感"中才能把握。谢林将主客体的矛盾内化为主体内在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在艺术中消解这种矛盾,使哲学和艺术成了一种纯粹个人的东西,哲学和艺术失去客观性和普遍性,走上了通往神秘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叔本华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中,都存在着一种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纠结,这种纠结来源于西方的经验主义和宗教这两个传统。叔本华和早期维特根斯坦企图通过划清界限彻底区分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结果却发现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其实反映了同一世界的不同方面。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的纠结与唯我论密切相关,只有摆脱唯我论,回到生活世界之中才能使其问题得到解决。叔本华和早期维特根斯坦由此背离了西方的柏拉图主义传统和基督教传统,这一转向分别启发了尼采、海德格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重新思考哲学和宗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最基本的观点是数原论以及和谐论,即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和谐的.他们将这些观点与宗教神秘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对后世哲学的"逻各斯"、理念论、唯理论、唯心论乃至宗教哲学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毕达哥拉斯主义对后世辩证法、科学认识论的发展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把儒教的基本精神作为孔子思想及其发展,并与其他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儒教被理解为人伦情意主义。因此,它可以说也是一种神秘主义,但与哲学的神秘主义和宗教的神秘主义不同,它以理智学识为根本。儒教追求技艺的磨炼,这与在心中寻求技的终极的艺能神秘主义相类似。儒教神秘主义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以启蒙、革命、民主与科学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语境下,五四知识界对浪漫主义的译介,偏重于"革命"的英国(拜伦)浪漫主义,而遮蔽指向民族传统与神秘主义的德国浪漫主义。译介的缺失造成了文学史建构对德国浪漫主义影响的忽略,但德国浪漫主义所滥觞的文学母题与文体实验,却通过其后续的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与创作以暗流的形式影响着五四文学。以《野草》为个案,通过分辨鲁迅创作中的德国浪漫主义影响,可以追溯五四浪漫主义的另一面:指向内心与传统的德国根源。  相似文献   

8.
谢林反时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理性至上,第一次把艺术和神话纳入到哲学的轨道,并把它放在哲学大厦的“拱顶石”的位置上,建立了完整的神话哲学;第一次把神话作为人类意识的一个发展阶段。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沿着谢林的神话哲学的方向,运用文化现象学的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肯定了神话在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中的独立价值,摒弃了谢林神话的形而上学的神秘主义色彩,揭示了神话符号所体现的人类生命的创造性意义;第二,对神话的文化学阐释,肯定了神话是人类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在现象学的视域中,使神话研究完全建立在人类经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意识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灵哲学的各个流派都对意识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呈现出多元化的解释局面,但是这些解释存在很多问题。麦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神秘主义的心灵哲学思想。他通过考察对意识的取消主义式、二元主义式、唯心主义式、泛心主义式、新神秘主义式解读,指出我们不能解决心身难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历史变革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思想源远流长,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经过了古代自然主义的入学、中世纪神秘主义的人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学、近代唯物主义的入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人学等基本形态的发展演变。它们分别代表着各自时代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与自觉程度,但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与缺陷。马克思主义入学理论的诞生,是入学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革命性变革,它变革了入学理论的哲学基础、理论范式、基本内容与理论功能,开创了人学理论的新形态,即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学。马克思对人学理论的变革对我们今天进行哲学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神秘主义的色彩。作家的笔触由广袤的现实主义天地扩展到了未知的神秘主义天地,意味着本土文化意蕴的开掘和文学想象力空间的开拓。《山本》中的神秘主义书写是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 在虚实相生的美学境界中表达了万物有灵的朴素信念,阐释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不过,神秘主义的过度书写容易造成对读者误导,削弱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宿命论的消极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 众所周知,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那么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与他善于批判地继承他的先辈们的优秀思想成果分不开的。尤其是康德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渊源之一。因此,研究黑格尔对康德二律背反学说的批判,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过程,对于我们弄清康德哲学的本质,继续打开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迷宫,进而认识其中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八世纪的德国,在思想界还是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形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无"之思想是中国神秘主义的重要源头之一,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讨论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存在."道"者,统合万物,超越万物,是世间不可言传的神秘本体."无"也,形上之超验焉,无形无体,然宇宙生成之大本大源.宗教神秘主义思想的终极关怀不是神,而是人,它以超越生命(神)的方式赞美生命.<老子>哲学神秘主义则让万物保持自己渊深而神秘的生命,不允许人类以自私之心奴役自然、污染自然.让宇宙恢复神性,净化人类心态和保护人类神态,重建一个清新的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神秘主义是宗教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它萌生于古代,在几乎各宗教中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迄今为止,神秘主义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渐渐渗入了更多的领域,从而引起了不同学科的专家的认真思索和积极探讨。而神秘主义作为一种经验和生活,在二十纪晚期又异乎寻常地得到了复生与发展,这使得神秘主义的研究越发具有更加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神秘主义(mysticism)“源于希腊文mysterion,其词根为muein,意思有引导、介绍入会、秘密的东西、放弃肉体感觉,代之以超验的启示等等”。据英奇(w·R·Inge)考证,神秘主义一词的起源与古希腊的秘教(Greek mysteries)有关,一个秘教的成员被介绍入会,并被传授关于神圣事物的奥秘知识,对此,他应当闭上嘴巴,禁止外传,也许他的眼睛依然是闭着的。新柏拉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近代哲学的转向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近代哲学发生了"意识论转向",当代哲学发生了"语言-符号论转向".现今所谓"认识论转向"其实只是前者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意志论转向".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德国古典哲学与其说是理性主义的,不如说是意志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叙事、主题内容、美学症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呈现出鲜明的神秘主义特征:首先,先锋小说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段将语言归入神秘之列,又以迷宫式的叙事策略将小说叙事艺术引向神秘的深渊;其次,先锋小说通过罪孽、苦难、宿命、死亡等生命主题传达了宗教、哲学关于生命现象的神秘主义理解;再次,先锋小说通过神秘主义的书写缔造了小说一种寓言式的诗性品格。神秘主义不仅仅是个别先锋小说家的创作倾向,而是先锋小说具有整体性、流派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明治政府的现实需要、德国古典哲学的适应性、日本学院哲学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近代日本移植德国古典哲学这一现象和特点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在明治中期以后被移植到日本,成为取代英美法哲学的官方哲学,是与明治政府的客观需要和文化政策、德国古典哲学与明治政府的需要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学院哲学家的现实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日本移植德国古典哲学的独特性,这对近代日本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主义哲学将王阳明乃至心学一系的悟道体验称作"神秘主义",认为所悟乃"纯粹意识",是"偶发""个性"和"主观"的,把握不到客观实在。然而,回到心学自身传统,阳明走的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直觉体证进路:他借助佛老的虚寂本体转向儒家道德本体,以"生生"统摄"虚寂",上达仁学,是为本体体证;又以解悟、证悟、彻悟为工夫次第,通过长期理论学习和现实磨炼,由渐悟而至顿悟,是为工夫体证;阳明久疑于"格物致知"问题,终在龙场大悟,由主体而上遂宇宙境界,是为境界体证。经此三重体证,阳明悟道体验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实践品质,其既不是所谓的"神秘主义",也非纯粹的理性主义,而是隶属中国哲学体证的形而上学传统。在"以中国解释中国"的诠释学背景下,应重新认识此一传统形上学的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韩少功后期小说创作从中国庄禅哲学中获取了创旧图新、融会东西的灵感和智慧,庄禅哲学的相对主义促成了其小说观念的重新定位,禅宗的直觉思维特性改变了其小说思维模式,禅宗的神秘主义因素则为其小说表现手法注入了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