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还会出现一些波澜起伏、曲折障碍。正处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时期的大学生,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坎坷,碰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挫折,尤其难以避免。然而,有些大学生一旦受到挫折,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焦虑不安,抑郁消沉,苦闷自卑,甚至发生精神失常、行凶和自杀事件。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不可等闲视之。心理学认为,挫折是指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遇到障碍,又无法克服所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的成因及其行为表现,掌握帮助他们矫正“挫折心理”的科学方法,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是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遇到障碍又无法克服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上各种心理挫折,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甚至出现退学、自杀等异常现象.这充分暴露了当代大学生心理脆弱的一面,这些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帮助其掌握战胜挫折心理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中阶段是迈向人生的关键时期,高中生的需求从初中时的单一性向多层次多方面发展。追求和满足高层次需要,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健康趋势。但在现实生活的海洋里,人们总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风浪和暗礁,人的各种欲望和要求也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因此,挫折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谓挫折,是由于遇到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被延搁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一、挫折产生的原因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由于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常常使个人的欲望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对高中生来说,高三毕业…  相似文献   

4.
讨论大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分析挫折与挫折容忍力的概念,探讨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挫折忍受力的因素,并介绍了电影情境式教学在大学生挫折忍受力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解决的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时期是学生从不成熟到成熟的社会化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特有的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使大学生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恋爱、择业等种种现实问题 ,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挫折。而对于这些挫折 ,他们又会显得束手无策、不能应对。因此 ,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感的调适和引导 ,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符合当前高校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特点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者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时,由于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幼儿挫折教育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1990-2017年我国幼儿挫折教育的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发文量、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对幼儿挫折教育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旨在完善幼儿挫折教育的研究,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探讨大学生行为受挫心理的意义人在各种需要的驱动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便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时时称心。有时会成功,有时也会失败。挫折就是人在追求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干扰。当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目标无法实现时,就会在情绪和行为上有形形色色的表现,情绪上产生不快、苦恼、懊丧、压抑、紧张等。如果不及时采取心理咨询和指导,就会导致心理异常和疾病。在行为上,有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抗挫折心理能力。抗挫折心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剖析了挫折的本质、表现,探讨了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内涵、指标体系,为构建大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寻找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已成为挫折情境和挫折感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对大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为帮助他们摆脱挫折的困扰、顺利地跨越转折、完成学业而努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遭遇挫折的类型可分为:适应挫折、学习挫折、人际交往挫折、情绪挫折、恋爱挫折、生理挫折、家庭挫折、学校挫折、毕业挫折等9种类型,本文针对每一种挫折类型,相应地提出了预防与调适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挫折应对质量,增强挫折承受力,实现挫折应对自我监控。  相似文献   

10.
学习挫折是大学生中常见的现象 ,由此产生的挫折心理主要有自我期望值过高、学习动力不足、不适应大学生活、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以及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等几种类型。产生挫折心理的深层次原因有社会、家庭因素 ,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防治大学生学习挫折心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挫折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是常常遇到的一种心理上不平衡的情绪状态。确切地说,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如高校新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适应,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失败,个别人在集体中感到孤立和恋爱问题上的失恋等,皆可谓挫折。从这个意义上说,轻度的挫折在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某些挫折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一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阐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特点入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及诸要素、障碍进行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提出了清除障碍的对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教化者”和大学生三者,为达到一定目标的有机统一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诸要素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不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些诸要素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学校、家庭、大众传播媒介和大学生等.这些诸要素之间,目标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并协调发挥作用伪时候,便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目标方向不一致或相反、相互之间不协调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不能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会出现障碍.学校既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协调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诸因素、消除其障碍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系统功能,协调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控制其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消除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障碍为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而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从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就业挫折和引起挫折的原因、挫折反应、应对方式、解决策略等方面入手,就历史和现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预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讨论。本文认为:目前关于就业压力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大四学生,缺乏对研究对象系统的比较与跟踪研究;方法上多集中在描述和定性分析,缺乏实证研究;研究手段方面,缺乏时代性和本土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个体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矫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的,严重挫折心理是多种原因综合引起的。挫折心理常常伴随消极的行为反应。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调适和矫正大学生心理挫折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等学校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有一个难以把握而又十分关键的问题,新是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如何培养、激发、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作一初步探讨。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特点入党动机是激励人们争取入党的主观原因和内在动力,通俗地说就是人们为什么要入党。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从总体上看有三个特点。其一,情境性。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呈现多元化,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详细论述了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阐释了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从众心理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正确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进一步培育大学生责任品质,塑造其独立人格,增强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承受挫折能力不强。对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挫折教育实践的理论前提是挫折反应的产生机制,桑代克和塞利格曼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揭示了在挫折情境下不同的挫折反应,并分别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和习得性无助理论。两个经典心理学实验的启发是,在挫折教育中,学习者应通过亲历有转机的挫折情境和反复体验由行为效果带来的控制感而实现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和特点 ,分析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 ,剖析大学生挫折心理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 ,探讨引导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挫折普遍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挫折更是难以避免。随着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复杂化,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挫折心理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文章从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新因素入手,分析挫折心理的新表现,探讨调适挫折心理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