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合作医疗几起几落,党和国家在研究“三农”问题时,找到了农民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因病致贫”。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尤显突出。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建设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合医”),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积累社会财富。对提高综合国力,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严重滞后,尤其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逐步加大,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看不起病的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步伐,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农牧民参合的意愿强烈,但是农牧民自身因素,新农合制度设计的健全性,政府的宣传方式、宣传力度会影响他们的参合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贫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着自愿参加原则与高参合率要求、低筹资水平与高补偿愿望、统筹大病为主与扩大受益面、定点医院费用高昂与合作医疗基金有限等相互制约问题。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长顺县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广大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民族地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甘肃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筹集资金困难,基金使用率低;基金补偿率低,农民参合意愿较差;定点医疗机构偏少,医疗设备缺乏,卫生人员水平低;报销程序繁琐,报销比例低。甘肃民族地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改善医疗条件,加大农村医疗队伍的培养和再培训力度;制定便捷的报销政策,鼓励使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采取各种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下面简称”新农合“)是解决亿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有效措施,目前“新农合”已经覆盖全国86%的县(市、区),参合农民达7.3亿人。目前全国对‘新农合’制度还没有统一的法律出台,因此在有关部委下发关于“新农合”规范性文件基础上,当前对“新农合”制度进行立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从立法者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进行了规范的阐述,以期为立法部门提供立法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大部分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统筹层次很低,碎片化现象严重,本文在政策文件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规定与筹资水平两个角度,选取地带、省、市和区县等不同地域层次,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地区差异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论是在筹资标准还是在待遇标准上都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制度设计的差异影响了不同地区的筹资水平,东部地带内的差异是差异构成主因,可考虑的碎片问题解决措施包括统筹层次提升与城乡医保制度整合等.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改变西部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状况的必要措施。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本身的不健全、政策执行不力和目标团体的不配合。强化政府职责并适度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质上是一种农村相互医疗保险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策略和建议,才能真正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进一步缩小民族地区城乡差距,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及参与程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久运行的基础。鉴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参合农民权益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必须以参合农民的实际医疗需求为中心,进行筹资管理、补偿监督等制度性建设,构建适宜的农民参与机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医疗机构服务,让农民真正融入合作医疗制度中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医疗保障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是建设和谐社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在中央的制度设计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点至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其存在重治轻防、对贫困人口保障不足等制度缺陷,仅凭该制度自身无法完全撑起农村医疗保障的全部任务。本文试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农村医疗救助引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起,三者共同构成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网,以求能更好的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把中国国情和国际经验相结合。从借鉴医疗保障制度国际建设经验的宏观视角看,我国“转型”时期所建立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属国家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范畴,其“初级”和“过渡”的状态,决定了保障的目标应定位在“大病”上,并与农村公共卫生制度以及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相对接,依法构建由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组成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确保农村“病有所医”的制度保证,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两种制度割裂运行衔接不充分,导致诸多问题产生,给农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利用卫生资源带来不便。实践表明,要使医疗救助对象得到最大程度救助的最佳选择,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实现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缩小了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同时,它也使农民抵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该制度出现了许多缺陷,从而使该制度陷入了实施困境,因此我们需要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再创新。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实现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向社会保险性质的转变、由保大病向保全面的转变、由县级统筹向地市级统筹的转变,最终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为部分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农民参合积极性还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尚未适应工作需要;合作医疗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在今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与完善,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农合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变迁,分析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与经验,进而研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与方向,针对当前形势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东、中、西部地区三县的样本数据,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运行现状。二项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表明,三地农户的参合率高低普遍受其家庭经济能力的影响,农户参合一定程度表现为一种群发性行为;受农户对制度认同度和熟悉度不同的影响,农户观念的转变是影响参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新农合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异地报销问题上。完善新农合制度的总体思路在于有步骤地推动制度的本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