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真情最动人     
本次习作是学写读后感。同常们,你们知道吗?经常写读后感,可瞄提高我们的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那平时就要多练写读后感啰!要写好读后感,老师这里有句话想送给大家,“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写、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学生只有喜爱作文,才会“乐于表达”.从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啊,作为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的习作起步顺利有效。让孩子喜欢上作文写好作文呢?我一直在积极尝试探索着。  相似文献   

3.
多多老师(微笑着):同学们,本次作文是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那么,根据习作要求,怎样才能写好这篇演讲稿呢?一起听听福娃兄弟的写作经验吧!  相似文献   

4.
一个星期六,朋友带着他10岁的儿子来我家,气呼呼地给我看一篇作文。作文上赫然打的是“95”分,老师还写了一大通的评语。正在疑惑之时,没等我开口,朋友便发话了:“你看看,现在小孩子真是的。说写《我的妈妈》,可那写的是我吗?有些情节在我的生活中根本没有。他倒好。还乐颠颠地说自己能干。哎……”“这个……”我刚想说,又被朋友的话语打断。“简直是胡编乱造。这样下去,我真担心他的作文。你说说,能这样虚构作文吗?”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几方面的积累。”郭沫若也曾说习作就要“写尔所知”。然而翻翻一些学生订阅的优秀作文,篇幅长,立意新,主题深,老气横秋,让人感觉颇为成人化:看着我们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内容空洞,同一件事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这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吗?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习作,很多同学都会因贫于无材而困惑。其实要想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是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要从小养成细观察、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就不愁作文有多难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先得有材,材从何来?日:材源于生活。的确,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多积累,无论是生活素材还是语言文字,都会积少成多,有朝一日,在你习作之时就会厚积薄发,下面我就如何从生活细小处帮助习作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学语文最怕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以上同学的回答都是“作文”,原因主要是“没有内容写”、“不知道该怎样写”、“写不具体”、“想说却好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些回答充分流露出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同时也暴露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内容可写。很明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的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探讨.潜心钻研.逐渐认识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好和乐.酷和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只有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呢?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被有人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却是“歪”打正着,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热情和习作水平普遍提高。那么。我在作文教学上是如何指导学生“歪”着写的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作文教学“歪”理。  相似文献   

10.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曾说过:“小学生怕写作文.一是无内容写,让他写的没法写,他想写的不让他写;二是作文写不长,觉得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1.
老伴学骑车     
黄世玫 《老友》2013,(2):40-40
早晨起床后.老伴就认真地对我说:“吃完早饭后.你别出去转悠.帮我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教我骑自行车.”我一听就懵了.“你这不是半夜哭妗子——想起来一阵是一阵吗?都70多岁的人了.还学骑啥车呢?”我冷不丁地回敬了老伴一句。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总感觉效率不高,吃力不讨好,于是便抱怨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反复讲过的,为什么一写便乱了方寸,变得像没学过似的?时间久了,语文教师的抱怨便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着写“下水”作文,是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当场习作。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表达中却通篇避开了“作文”这两个字,在第一学段中称之为“写话”.在第二、三学段中称之为“习作”。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变更。而是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把这一鲜活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呢?我想,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依托,以新教材为载体,努力培养习作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14.
小猴子学艺     
有一天。小猴子来找小兔玩。小猴子来到小兔家窗.前,看见小兔在写作文。小猴子想:“小兔能写作文,我也能写作文。”  相似文献   

15.
一次单元作文课结束了.课后.我认真地批阅着孩子们的习作。当我翻到一篇字迹歪歪斜斜的习作时,眉头一皱,再看内容:“天空不哭了,好像一片茫茫的大沙漠……”天空像沙漠,怎么可能呢?谁的习作?我生气极了.一看,江小豪!又是他,这个平时上课总爱捣蛋的小家伙。我不假思索地拿起手中的笔.在下面划了一道重重的红线.在旁边写上!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应从内容入手,解决“米”的问题.这一观点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素材仓库中的“米”十分匮乏.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如.写“一件难忘的事”.不是老师周末给“我”补课,就是妈妈雨夜送“我”上医院。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不是捡钱包,就是让座位。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课堂生活、课间游戏、同学间的趣事、街头见闻、邻里情、父母爱……为什么五彩的生活难以进驻学生的习作?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常常把身边发生的事一带而过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近几年来,我指导学生写生活随记,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习作中“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习作的兴趣,懒于表达,羞于表达,难以表达。那么,如何使学生从“厌写”变为“乐写”,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去寻找“快乐和宝藏”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8.
考场作文要有机智,要想脱颖而出.非要有“个性”不可。“个性”用著名作家王蒙的话讲就是“亏他想得出”。母爱是个永恒的主题了,但前二年江苏高考就有一篇写母爱的个性作文脱颖而出,至今在省内作文界仍是经典教学素材。文章描写了一位傻外婆,精神上有点问题,除了自己的女儿外,谁都不认识: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了,在饭桌上,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否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家长担忧.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一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作文,这种状况确实令人担忧。鉴于此,《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作文”二字,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笔者认为要提高中高年级的习作水平,最终要从低年级的“写话”抓起。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能说会写”是对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精要概括的话,那么作文教学便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过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作文普遍存在消极心理,学生往往对作文“望而生畏”,导致这语文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如何让学生从作文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走出来呢?我的思路是: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