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权力犯罪人指利用公共权力实施犯罪行为者。权力人能否蜕变为权力犯罪人 ,取决于权力人的个人品质、权力人的犯罪决策、权力的制约机制等因素。权力犯罪人滋生的核心基础是权力失控、权力异化。对权力犯罪人的矫治应着重加强对权力的限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2.
实现权力正确行使,防止权力腐败,必须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格、制约有效的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作为“科学配权”,它是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的具体工作体现,是按照建立健全科学权力结构的要求.推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平衡,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架构,进而实现权力的科学兼容.构筑预防腐败“防护网”。  相似文献   

3.
对权力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权力的二重性"和"权力异化"的观点,认为"权力的二重性"是权力腐败的基础,"权力异化"是权力腐败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的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将制约权力作为反腐倡廉的核心任务提出来,突显了制约权力的重要性.制约权力,需要从用权力制约权力、用制度制约权力、用权利制约权力以及用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约束权力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任何权力都有一个获得、承认和行使的过程,获得权力后,要通过一定形式、实际地对他人和组织及相关财富进行控制和支配。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无论是个人权力还是集团权力都担负着维护个人和集团利益的功能。因此,对权力必须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以解决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等问题,否则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哲学角度反思了权力的内涵及基本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权力制约的内在法则及政治权力的本质特征、作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藏"冒名"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王佳俊的冒名顶替事件只不过是近几年频发的教育系统权力腐败案件的凤毛麟角,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制约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制度为何被一再虚置化?难道在"权"与"钱"的面前,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将不堪一击还是另有隐情?我国高考背后法律监督制度的缺陷何在?其一再被虚置化的原因究竟为何?以往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是否还具有反思的余地?是否还存在一个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理论上说,权力形态经历了个人权力、社会权力到国家权力的演变过程,通过权利这个基点对这个演变过程进行考察,社会权力的形成与演变的规律就更加凸显。为了权利的实现,出现了个人权力的联合,即社会权力;为了共同体内全体人民权力的实现,出现了国家权力,即社会权力的特殊演变。  相似文献   

9.
权力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之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我们将权力限定在社会关系之中。权力是社会关系中的特定影响力,是一方社会主体所拥有的,对其它社会主体的强制性支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使得后者服从前者的意志。权力具有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三种形态,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属性。权力更准确地说是公权力,简称为公权。权力的行使者,必须是公共机关或准公共机关(社会组织),行使权力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内部权力失衡,行政权力过强,学术权力过弱,导致大学职能异化,学术人员积极性受挫,因此,大力提升学术权力,是实现我国高校学术繁荣、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论题在分析我国高校权力失衡的原因后,从大学的本质出发,对学术权力作了定位,并就如何提升学术权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按照教学和科研发展规律,对行政权和学术权科学整合,形成新型二元权力分离、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高校运转效率.在实施中应注意:规范行政权力,确立学术权力,建立新型学术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及其社会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媒介是受媒介权力主体控制的。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大众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大众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审美价值的庸俗文化。这是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相背离的。"对控制的控制"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确定大众媒介权力的合理限度,依靠社会力量对大众媒介权力的主体行为进行控制,实现大众传媒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的权力理论把人们引入了权力认识的误区,特别是作为权力理论经典的三权学说,代表了根据权力要素来认识权力的理论范式,它在实践中所作的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永远也不可能完善。根据权力的存在形态而不是要素来认识权力就会发现,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权力形态:一种是抽象权力,这是一种制度化的权力;另一种是具体权力,是建立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却由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人格化的组织执掌并行使的权力。完善抽象权力的途径是法律制度建设,而具体权力的制约则取决于伦理力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权力和政治权力的本质、存在形态和运行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旨在确立它们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权力制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我国分权与制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若干制约权力的必要的制度建设与法律保障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权力的构成及其阶段演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学关于权力的定义归纳起来有手段说、强制说、能力说和选择说四种,这些定义都没有揭示出权力的组织化特征,未能对“权力的构成”作出回答,难以对权力的运动和阶段划分得出理性的认识。从新的视角看,权力应该是个人或团体以组织化的方式对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占有和分配,并为此建立群体认同的人类行为。权力是由利益、组织、规则三种要素构成,这三种要素之间此消彼长的过程,推动着权力沿着从最大化向最小化方向的运动。这一运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绝对权力阶段、相对权力阶段、公共权力阶段。绝对权力阶段以组织利益与规则利益的高度重合为特征,相对权力阶段以规则利益高于组织利益为特征,公共权力阶段以非权力组织的高度发育和规则的简约化为特征,并且权力在受到最高程度的制约后(即最小化)将会形成新的社会形态。只有权力受到持续而广泛的制约,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解放才能获得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高校的内部权力问题不可回避。避开价值取向,只对权力的本质进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区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有助于我们将高校内部权力问题研究得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对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的强化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重要论断.在实践中体现为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把权力关进政治纪律的笼子里;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把权力关进组织规范的笼子里;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把权力关进廉洁自律的笼子里.立足新发展阶段,一以贯之地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要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充分发挥巡视反腐利剑的作用;不断完善党的自我监督和各类监督的协调贯通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9.
学术权力、学生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同构成了大学内部的三大权力系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大学学生权力逐渐得到重视与保障,而我国大学学生权力却长期被遮蔽。今天,我国社会、大学和人的和谐发展对大学三种权力的重构,特别是学生权力的彰显提出了新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学术系统中的权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学术系统中的权力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知识本身具有权力属性,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学术系统更是存在着权力冲突。学术系统中的权力分配形式有欧洲大陆模式、英国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中国学术权力中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和行政色彩过浓,特别是一些高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着学术权力的严重失落现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必须找回失落的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