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本文分析了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进入新常态的必然性,勾勒了统计新常态的主要表现,阐述了统计主动适应新常态、构建大统计格局的思路,提出了以新常态引领开创统计新格局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叶青 《四川省情》2015,(1):50-50
“新常态经济学”的确立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底提出经济“新常态”,而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完整角度总结与阐述了“新常态经济学”的内容。本次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对“新常态经济”的特点、发展理念、增长动力、增长结构和未来的态势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基本形成了“新常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总结了进入新常态以来三年来的经济实践,奠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会议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要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深刻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内涵。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提出统计系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加快建成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一要更加真实反映速度变化,二要更加全面揭示结构优化,三要更加有效监测动力转换。同时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法治立统、改革兴统、科技强统、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判中国经济,眼下最热的一个词莫过于"新常态"。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换了慢挡,结构调整还在阵痛,前期政策仍在消化;相比其他领域,"三农"发展似乎比较争气,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村改革进展顺利,这为全面深化改革增添了不少底气。农业稳则天下安。新常态下,农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将更加突出;但如何发挥这一作用却大有文章可做。当前,我国"三农"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客观分析"三农"新常态,既要关注老三农问题之危,更要看到新三农发展之机,既要认识三农自身发展的短板,也须看清三农中释放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论文阐述了如何认识"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怎样适应"新常态"环境以及面对"新常态"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作者认为,"新常态"是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对我国经济态势做出的理性、科学判断,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到当前的中高速增长是有其必然性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分析我省经济现状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应对"新常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省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对于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15,(1):4-4
思考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动力转向新增长点”作为新常态的四大目标之一。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专家观点: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认为,首先,让居民“愿”消费从而打造消费升级版是培植消费动能的关键环节。其;欠,以上海自贸区为龙头的国内自贸区阵营扩容将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最主要牵引力量。此外,以“一带一路”为动脉打造出的对外开放升级版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宽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李晓超 《统计研究》2015,32(11):12-17
本文基于国际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期的新形势,从发展、改革、结构调整、民生改善、防范经济和金融风险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指出促进经济发展应树立的空间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和专业思维,以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当前,江苏经济发展正迈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增长点开始衰退,亟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产业或行业。近年来,江苏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分化中孕育和成长,日益成为"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新经济增长点发育的特征近年来,江苏在结构调整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已经成为时下最热点的话题。正确认识新常态,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了新常态的成因,提出了对未来经济形势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统计公报展现了过去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2.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稳定、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实力再上新水平,结构调整实现新进展,发展质量有了新提升,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一、综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3.
《统计研究》2015,(3):113
由中国统计学会主办的第十八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拟于2015年8月份召开,欢迎全国统计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踊跃提交参会论文。一、论文征集本次会议主题是"互联网+"与统计改革。会议关注以下议题:推进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新常态下反映提质增效升级统计指标体系研究;适应新常态新要求的小康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需要统计部门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统的意识和能力;新常态下需要统计部门依法维护统计的权威;新常态下需要统计部门发挥统计法制的保障作用。新常态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统计法制工作,认真研究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力做到依法统计、规范统计,努力营造依法治统的现代统计工作氛围和谐有序的统计工作新环境。(一)新常态下必须强化统计依法行政意识。统计部门是统计行政管理和统计行政执法的主体部门。一要增强整体意识。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统计工作依法行政的内涵与外延,真正把调  相似文献   

15.
沈涛 《统计与决策》2016,(19):133-136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放缓,GDP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低效率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到来.文章在辨析经济新常态内涵和外延,把“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之内后,发现目前的人均GDP有可能使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问题,防范社会危机、防止技术陷阱、摆脱制度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优路径:一是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二是增加R&D投资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实现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三新”统计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任务,是认识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现有的统计体系中,虽然也包含一些有关“三新经济”的统计,但内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等新兴经济形态的统计内容依然很少,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新经济的总体规模、运行趋势和结构特征,最突出的就是“三新”统计制度方法领域等新经济统计调查体系尚未建立,存在着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不及时、全面调查有遗漏、抽样调查代表性不强、调查手段不够先进等问题.尽快开展“三新”统计,构建“三新”统计体系,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新发展、服务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王鑫 《中国统计》2023,(8):57-58
<正>近年来,数字经济浪潮正成为引领新常态、壮大新经济、打造新动能的主要引擎。开展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是统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更好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要求。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5月份出台《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制度(试行)》,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山东省数字经济单位认定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纺织业是浙江传统优势产业的代表,当前其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本文通过纺织业发展概况和面临问题的分析,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期望以纺织业为一个切入点探索促进浙江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是告别十二五、迎接十三五、全面适应新常态的关键之年,经济增长将延续7%—8%的新中枢水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渐趋稳健。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创新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首选标准,要坚持改革主导、开放带动和稳中求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加快向调结构倾斜。  相似文献   

20.
徐灼 《统计与决策》2016,(9):168-170
文章利用SVAR模型探讨了经济新常态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货币量、信贷规模)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新常态下货币增长率或信贷融资规模的增加更倾向于提高通胀预期,存款利率或拆借利率的上升更倾向于降低通胀预期.并认为这是由于新常态时期经济金融结构变化所导致的,新常态下中国货币政策应该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转型为以价格型调控为主,从而更有效地管理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