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逼着他们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这种填鸭式的教育真的有效果吗?5月11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在头版醒目位置.报道了一位父亲不堪回首的育子经历:儿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被他妈妈逼着“培优”,从没有过周末。  相似文献   

2.
孩子旱恋了,做父母的先就慌了,想到孩子的大好前程从此葬送了,真的很不甘心!怎么办呢?跟踪盯梢等等对付“特务”的伎俩全用上,这还是好的,有的甚至像对付囚犯一样剥夺孩子的自由、通讯自由,孩子是我们的,但他也是一个人,我们首先要尊重他们。许多事实证明.这类粗暴的方式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当然.孩子有了旱恋的苗头,放任不管也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是要像以下故事中娜娜的妈妈那样克服冲动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开动脑筋,想出应对  相似文献   

3.
这个做母亲的一直在哭。半天她才说出一句话:“我的孩子两个星期不上学了。”“能告诉我他上的什么学校吗?”“是五年制的大专。”“学什么专业?”“是计算机。”“他多大了?”“19岁。”“你与他谈过吗?”“谈过.可他就是不去。”“不去上学.他在干什么?”“在我这里.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聊天。”“在你这里?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仍旧是“养儿防老”和“多子多孙多福气”,使得当时出生人口数量一度出现了飞跃式的增长,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由于家里兄弟姊妹众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甚至需要到生产队借粮来维持生活。父亲每每感慨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时,总是自嘲:生于50年代,赶上自然灾害,挖草充当吃菜,晒晒太阳权当补钙。可见,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奶奶就曾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多,受苦也多,还是像你们只要一个孩子好啊!”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还有什么比深受其害的祖辈人、父辈人,更能理解计划生育的好处呢?  相似文献   

5.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于寒门的孩子深知父母生活的艰辛,因此在学习上就加倍努力。我的女儿就是这样,每当我劝她注意休息时,女儿总是轻轻一笑说:“爸,我不累,人生能有几回搏?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人口计生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写人宪法。我出生那天,爸爸守了我妈妈一夜没合眼,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变出来了一个女孩儿?在他沮丧的时候,我爷爷说:“男孩女孩我都喜欢。”妈妈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就是喜欢!”  相似文献   

7.
小敏3岁时,父母离婚了。她与爸爸生活在爷爷、奶奶家。幼小的心灵怎么懂得父母离婚的事呢?她只知道从某一天开始。她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妈妈。她以为,用以前的方式能找回妈妈,于是她拼命地哭。边哭边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并没有因为她的声嘶力竭而回到她身边。  相似文献   

8.
“我能和您聊一会儿吗?”“可以,想说什么呢?”传过来的声音是如此的稚嫩。  相似文献   

9.
老张一早起来,收拾停当就要上班去了。当他打开家门时,门前躺的人吓了他一跳。再一看竟是自己的儿子小强。老张发疯似地摇动着儿子,“小强,你怎么了?”小强母亲冲出来一看竞楞那儿了。“快!快打1201”这时小强母亲才冲回屋打电话。父亲抱着小强瘫软的身体回到屋里。120急救车呼啸而来。小强被拾到急救室。不一会儿,医生从急救室走出,小强父母急忙奔上前问:“大夫,我的孩子怎么样了?”“你们是这孩子家长吧?这孩子吃了大量安眠药,我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你们送来的太晚了。”小强的父母抱头痛哭起来,他们失去了小强。小强父亲打着自己头说:都怨我,是我杀了他!  相似文献   

10.
家有争气女     
去年高考,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录取。我们全家为此而欢天喜地,我更是兴奋不已,拍着女儿的手说:“孩子,你给爸妈争气了。”  相似文献   

11.
“老师,我悄悄地问你一个事,行吗?”我说:什么事,这么神秘。”小女孩说:“我怕同学们笑,我今年14岁,发育一切正常,就是还没有来那个(月经)。班上的女同学都来了,她们说我有病,我心里很害怕,又不敢问妈妈和老师。”我问她为什么不敢问老师和妈妈,她说:“怕丑。”这就是我前段时间和服务站的医生到某乡某校给初中生上生殖健康课时的一个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2.
我和姐姐     
小时候.常听妈妈在我耳边叹息:“你要是男孩该有多好。”我年幼无知.不明白,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制约孩子性心理发展轨迹的根源是什么?下面这个故事会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喂,是‘青苹果’咨询热线吗?”是啊!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是不是会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以贝克尔的孩子质量与数量选择的理论模型为基本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母亲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孩子质量的提高,而使孩子数量减少;同样,生育孩子的“固定成本”上升会导致有利于孩子质量的替代;最后还解释了为什么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出生率反而下降和为什么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家庭普遍选择多生多育的生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上了大学     
我叫姚仲娟,是河北省青县流河镇姚庄子村人。在父母的期盼和渴望中,父母结婚十年后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我被父母视为手中的掌中宝,虽家境不算富裕,但一家三口也过得和和美美。我知道在爸妈不辍的劳作中,埋藏着希望,让我成才。所以幼小的我就已经很懂事了。在爸爸喂牲口时,我在一旁递上草料,在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我就端上一盆热水……白天,田地里撒下我和爸爸劳作的汗水,夜晚,灯影下留下了妈妈伴我苦读的身影。我虽然没有同龄孩子嬉笑、玩耍的童年,但我觉得我非常快乐。  相似文献   

17.
“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你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宝;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手上拿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他们倾身侧脸嘟嘴努目,45度俯拍着,口中还在大喊,亲,给孩子投个票吧!”……  相似文献   

18.
“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大人都还没培训清楚呢,干什么去培训学生(孩子)呢?”一位基层计生干部如是说; “婚前性行为、未婚怀孕,我们学校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学生!”一位学校领导如是说;  相似文献   

19.
我叫余冰慧,今年10岁了,是漯河市郾城区伊坪小学幸福女童班的学生。在进入幸福女童班之前,我曾经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从记事起,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爸爸,每当看到同龄的孩子赖在爸爸怀里撒娇的时候,看到同龄的孩子有爸爸陪着放风筝的时候,看到同龄的孩子被爸爸领着逛公园的时候……我都好羡慕、好嫉妒。在小朋友的眼里,我是一个没有爸爸的“野孩子”,没有爸爸疼爱我,小朋友瞧不起我,我好自卑、好可怜,不敢抬头看人,不敢大声说话,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抚慰着自己内心的伤痛。我和妈妈寄宿在临时租来的小屋,妈妈白天外出打工挣钱,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外公、外婆。  相似文献   

20.
自从“竞争”成了流行口号,并将所有的人都投入“竞争场”之后,喊累喊苦的人似乎越来越多,有的人难得吃一口松心饭,睡一个松心觉。据医疗部门统计,青年人中的已婚者患不孕不育症者也呈上升趋势。年轻母亲中减退或失去哺乳能力的也甚多。于是人们就值得思考一个问题。竞争给人生带来的是快乐多还是苦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