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加速我省的城市化进程,对建设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实证分析了福建省城市化动力机制存在的特点与缺陷,提出了优化与完善我省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实践为背景,从宏观层面上总结、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动力机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城市化市场经济机制作用机理的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加速度"为研究视角,运用相关数据,联系国家改革发展战略、政策制度和经济社会的变迁,深入分析60年来五个历史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且指出,"加速度"视角下中国城市化发展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要因地制宜,优化政府战略引导的准确性;稳中求进,巩固市场化推动的根本性;勇于探索,强化制度创新的突破性;深入挖掘,夯实城市经营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城市化定义偏重于量的表征而忽视城市化的质的规定,城市化应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和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的互动过程.文章探讨"城镇化"与"都市化"、"逆城市化"与"超城市化"、"城市病"与城市管理等问题,提出中国城市化的"相对集中"和"适度分散"相结合、大都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道路与"后建设"的战略视角.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城市化的滞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的道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要依靠和平渡让的方式推进,建立起对农民合理的、长效的、制度化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政策周期过程的研究视角多数集中于政策制定与政策评估等环节,政策执行成为一个“遗漏的环节”.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政府实施的政策中大部分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使得人们对政策研究的视角逐渐由政策制定转向了政策执行,提出了许多有关政策执行的理论和模型.政策执行研究的范式,经历了由“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的“自上而下”范式向“关注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的“自下而上”范式,再向“试图建立一个集前两者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性概念框架,并对执行进行动态探讨”的“整合—系络”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浙江城市化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文章通过剖析浙江城市化的特征和机制,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城市化的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的进程取决于城市化动力,城市化动力的形成既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又要受制度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严格的户籍管理和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我国城市化动力形成的制度障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功能残缺、城市下岗人员增多、农民收入水平低下是我国城市化动力形成的经济约束;政府不合理的行为、人的观念和素质是影响城市化动力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成正比,呈现高速发展趋势。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但在“推拉”机制上形成共识。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相异,而其相同点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剩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1994-2011年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熵值法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城市化的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结果如下:新疆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且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新疆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过度城市化"的特征;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为服务业,而理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新的城市化现象、城市化的地域差异不断出现,对西方经典城市化理论和传统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假说提出挑战.在对传统视角下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对全球化视角下城市发展理论流派进行介绍,重点分析了国内外全球化视角下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成果,指出:(1)国外学者侧重于定量分析和实证检验,但也多侧重于外资这一个侧面,并很少专门论及中国;(2)国内学者局限于定性分析、经验总结,研究区域范围狭窄.并提出全球化视角下,今后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几个主要方向--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外向型机制、产业基础、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城市化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转换与城市化存在密切的关系 ,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 :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 ,其中 ,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 ,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跨地方政府的事务愈发多起来,区域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在区域治理概念以及主客体的理解方面我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此进行重新理解;同时我国的区域治理也面临着诸多障碍,要使区域治理取得进一步成果,应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组建正式的区域机构、形成区域行政协议、形成区域合作的政策网络等形式来实现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跨地方政府的事务愈发多起来,区域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在区域治理概念以及主客体的理解方面我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此进行重新理解;同时我国的区域治理也面临着诸多障碍,要使区域治理取得进一步成果,应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通过组建正式的区域机构、形成区域行政协议、形成区域合作的政策网络等形式来实现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6.
苏南地区作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化的机制既有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一致的一面,又有较为特殊的一面.本文针对其后一方面,按时间顺序介绍并论述了这一地区古代封建时期、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解放初至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以来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化的机制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制度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城市化进程。经济因素是城市化演进的持续推动力,它通过工业化、比较利益、资本等驱动城市化;人口因素是影响城市化最能动的因素,通过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引导人口城市化;制度是推动和阻碍城市化的关键因素,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制度框架推动或阻碍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说"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发展动力观.从其内涵上来看,它主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什么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动力的源泉和发挥作用的主体是什么以及如何促进这种动力的发展.三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创新动力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是产生规模经济和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对产业集聚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研究了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理论,实证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的作用并分析出城市化带动产业集聚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诺瑟姆曲线”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诺瑟姆曲线"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探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存在的城市"红利"和城市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