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德林 《决策导刊》2001,(10):18-20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中国农业,如何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从而解决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民致富、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已经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实践回答我们,只有不断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地提高我国农业档次,方能解决这一问题。那么,结构怎么调,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入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现实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对福建农户杉林地经营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利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出农户林地经营的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评价不同经营规模的林地与农户经营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林地经营的规模效应及合理、有效的林地经营规模边界。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引入农业中间消耗品,利用LP方法测算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ATFP,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影响ATFP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包括:ATFP对数值集中在[6.0,6.5]区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σ收敛;全局Moran's I指数低于0,即ATFP呈现空间负相关关系,其空间集聚效应减弱,但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大部分省市ATFP的增长率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部分省份明显存在多个峰值,尤以西部地区的省市最为明显;农村人力资本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ATFP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但仅农村人力资本的空间交互作用对本地区的影响显著,即农村人力资本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ATFP;农业地位、农业内部经济结构及农田受灾率的系数显著为负,但仅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空间溢出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概念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与要素流动相结合的思路,以此在机理上研究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落后、农业科技发展和实用低效率结合与农业发展落后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晶晶  彭超  史清华 《管理世界》2019,35(10):120-132
当前中国存在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化肥施用量,充分认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更好地应对解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化肥的施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主要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农户——特别是主粮种植农户的化肥用量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早期经验性固定行为习惯特征;(2)由国情现实决定的户均土地规模较小且细碎化程度较大等因素也是导致中国农户化肥施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相对很小,且在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中的影响方向不同;(3)对于经验性投入行为特征更明显的主粮作物农户来说,近年来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于调整这一习惯、从而降低施肥强度具有显著作用,在经济作物农户中则无此显著影响,而其他个体特征(如身份、教育状况、年龄等)和土地类型等变量的作用则整体上均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永续盘存法和国民收入核算框架,论文对1978~2011年省际层面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基于此,论文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资本积累与深化特征、劳动与土地生产率、人地关系变化等,利用Griliches生产函数从生产要素与制度变迁两方面对农业增长因素与趋势特征进行实证。实证表明,转型期农业增长呈阶段性周期变化,在劳动力转移和人地关系未获根本性改善条件下,资本积累及其深化与制度创新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深化是农业应对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的自然响应,传统"过密型"生产方式正经历着转变,越来越倾向于节约劳动,逐渐跳出"只有增长没有发展"陷阱;不同时期要素投入和制度变迁扮演了不同角色,资本积累与深化在改革开放中前期不明显,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省份存在明显失衡,各时期制度作用差异性较大。论文认为,农业发展应从现代生产要素和制度创新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资本深化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条件下保证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必然选择,但必须适应人地关系,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另一方面,必须适时主动推进改革,在制度设计上保证农民以"国民待遇"和农业以平等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7.
8.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改革开放前,我国南稻北麦,在种植农业中占90%以上。这种畸形的"种粮农业",不可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勇兵 《决策与信息》2013,(10):197-199
本文通过介绍并对比传统农业与大农业,分别对农企在传统农业和大农业视角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大农业视角的农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投入角度的S-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1989~2010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静态和动态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约束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把信贷配给分成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三类,然后利用转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信贷配给下农户资源禀赋与农业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中,除了受到数量配给外,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户受到交易成本配给或风险配给。受到信贷约束农户的农业产出更加依赖于农户的资源禀赋。本文建议应根据农户不同信贷配给类型采取相应政策,以解决农户所受的信贷配给约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从城市规模的视角就多样化、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特大型城市中,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专业化的影响较弱;在大、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专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产业多样化则给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阻碍.上述结论将为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徐浩程 《决策》2007,(5):I0001-I0005
对于今天的濉溪来说,保持经济增长的速度似乎已不再是—个难题。在经历调整、蓄势、谋势的痛苦嬗变后,濉溪经济正逐渐从混沌走向清晰,并开始找到属于自己的行进姿态。  相似文献   

15.
16.
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的迫切需要。我市农机化发展基础差、底子薄,客观制约因素多,短期内发展突破的难度大。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突出问题导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着力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拓展农机化应用领域,努力寻求适合启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是对中国小农经济的一次历史性变革。中国农业机械化自农业集体化时期即得以低水平起步,20世纪80年代之后虽有所发展,但速度非常缓慢。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5年之后,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展,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内生动力;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使之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农业机械化的初级阶段迈入中级阶段,预计2020年左右将进入高级阶段。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在中国的深度推进,确实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对中国的农业经营形态、城乡关系格局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太湖平原农户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合适的影响因子,通过建立多远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簸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户耕地资本投入的影响因素有非农收入所占比重,生活性支出所占比重、人均耕地种植面积、农产品商品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1998年~2010年间,民间金融发展与民营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关系。协整关系进一步表明,这种长期关系是正相关的,即民间金融发展将会促进民营经济增长。Granger因果分析显示,民间金融是民营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不是相反,这与协整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低端。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力图找出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与要素禀赋、技术进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