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瑞萍 《社科纵横》2006,21(7):100-102
社会救助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保障手段,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对缓解农村贫困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因此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万鑫 《社会工作》2009,(17):7-7
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的首要前提,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制度作保障的民生问题,才能得到长效解决。对此,江西省新余市从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开始,就非常注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并为农村低保的建制工作率先在全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达 《社会工作》2011,(18):81-83
享有社会救助是农民工的一项权利。国家和社会正在共同解决农民工社会救助问题。要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必须走法治之路,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民工社会救助的责任和能力,继续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民工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农民工在得到社会救助之前和之后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4.
朱冬 《社会福利》2009,(6):18-19
建设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是贯彻中央"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内容,必须理性认识,有效应对. 存在问题 救助资金抽入不足.社会救助对象增长的速度与有限救助资金两者比例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5.
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的首要前提,是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制度作保障的民生问题,才能得到长效  相似文献   

6.
张达 《社会工作》2011,(9):81-83
享有社会救助是农民工的一项权利。国家和社会正在共同解决农民工社会救助问题。要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必须走法治之路,进一步增强国家对农民工社会救助的责任和能力,继续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民工社会救助中的作用。农民工在得到社会救助之前和之后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7.
金娜 《社会福利》2011,(7):56-56
社区救助是建立在社区层面的社会救助,是社区为履行国家和社会责任,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运行于社区之中的社会救助制度。通常是指社区内的居民成员在享受了国家和单位及社团的保障待遇同时,因各种原因造成临时或长期的特殊困难,影响本人和家庭的基本生活,社区给予的一种补充的救助。  相似文献   

8.
李学举部长曾在全国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实质是一种社会救济的长效机制,解决的是困难群众天天困难的问题,使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制度保证。应该遵循“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思路,使各单项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从1950年代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一种低水准生产力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这种救助制度与我们政府今天高举民生主义大旗,倡导“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一体化的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极不相适应的。因此,加快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为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救济对象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平均每年灾民1.2亿至3.7亿人(民政部1998年~200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慢性病患病率85%,病区人口约有4.2亿人;常年极端贫困人口2900万人,贫困人口8517万人:残疾人4300多万,处于贫困状态的残疾人1700多万,处于特困状态的重度残疾人270万多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6.8万人:家居农村的六十年代精简退职的老职工和特殊救济对象50多万人:以上6类人合计7.1亿至9.6亿人次(有部分人为重合的)。面对这一庞大而又沉重的救助群体,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1.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5):137-138
社会救助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起源于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逐渐地走向成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中国古代的济贫思想与实践及近代中国的社会救济制度,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产生过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政府倡导、民政主导、社会参与、一口上下、重心基层的管理运作机制。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由政府统筹安排、总体规划。民政作为其主管的职能部门 ,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对社会救助工作实行间接、宏观管理 ,建立完整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体制。社会救助工作的重心在镇、街道 ,要把各种社会救助归口到镇、街道予以统一落实。要设立由政府牵头的领导小组 ,在民政部门设立专(兼)职工作机构 ,制定救助规划 ,提供救助信息 ,协调救助工作 ,调节工作进展 ,组织检查评比。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工作 ;建立汇报制度 ,相互沟…  相似文献   

13.
丁艳 《社会工作》2010,(23):30-30
近年来,黎川县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实施"民生帮扶工程",创新救助制度,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般是先行的,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华人社会中,社会救助体系的地位尤其突出。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保障最  相似文献   

15.
其一,落实《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其二,贯彻《厦门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逐步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规范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工作。其三,落实《厦门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厦门市社会救助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城乡居民临时生活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刑事被害人实施社会救助。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治疗费用、生活照顾和心理救助方面考虑不够。完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在医疗保险制度中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也属于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建立刑事被害人生活照顾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心理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7.
郭明霞 《社科纵横》2005,20(3):106-107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确立了广大农民群众在新中国的领导地位,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前年未有的制度基础和历史条件。建国后的农村社会救助经历了五个阶段,建国初期的大规模紧急救助;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三年自然灾害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社会救助。这些历史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做了理论上、物质上和实践上的准备,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存在的问题、缺陷和不足,需要改革和创新,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2009,(17):36-37
从2008年开始江西省抚州巾先后在临川区、宜黄县、金溪县三地开展了针对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指定了定点医疗救助机构,定点医院凭民政部门开具就医疗联系函接收精神病患者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拯 《社会福利》2004,(7):4-10
所谓体系,就是有机系统或总体的意思。在体系或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有机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一加一不等于二,部分与部分的功能相加也不等于系统功能。系统的功能远远大于局部或部分的功能相加。体系建设,首先是一种从系统  相似文献   

20.
柳拯 《社会福利》2004,(8):4-10
要建构起农村社会救助体系,除统筹规划外,还亟需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把握以及切实解决,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思路、找准方向,真正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