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FDI及环境污染在我国各省域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动态跃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域FDI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目前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却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高值集聚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在地理上的集群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从整体上来说"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但不同来源地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来自全球离岸金融中心的外资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环境污染,东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外资对环境污染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区域技术创新倾向来测度各区域技术水平,结合空间计量经济相关理论改进了Pigliaru包含外生倾向增长模型,构建加入地理空间因素的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和包含创新空间溢出的外生增长模型;基于我国省份专利数据验证了区域间技术创新倾向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维度的溢出及其对区域间经济追赶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曹玉平 《管理评论》2023,(4):128-143
通过理论分析科技园驱动区域创新结构优化的内在机制,将科技园划分为“僵尸”型、“飞地”型和“温床”型三重发展境界;并以2009年设立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为政策处理组,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了其建立对湖北省多层次创新创业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从规模上看,东湖示范区设立未影响湖北省低端创新,但对湖北省中、高端创新和创新商业化均有着显著且日益增强的促进作用。从结构上看,东湖示范区设立呈现出对层次越高的创新有着越大促进效应的特点,对区域科技创业水平也有着不断增强的提升效果。表明东湖示范区设立不仅多维度扩大了湖北省的区域创新规模,更从创新层次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两方面持续优化了区域创新结构。从超越了“僵尸”型和“飞地”型科技园阶段,发挥了区域创新“温床”作用的角度,解释了武汉东湖示范区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技术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们普遍认为技术差距能够促进国际贸易。但是,技术差距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理论上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促进作用也可能是阻碍作用。为了检验技术差距的实际作用,本文运用最新引力模型方法,推导与建立所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与计量模型,而后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双边国之间的显著技术差距妨碍了国际贸易,即妨碍双边国际贸易总量,也妨碍双边国之间的出口和进口。本文结论为双边国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时双边国际贸易额会明显下降提供了实际证据。  相似文献   

5.
6.
由于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存在的回报效应,使得衡量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变得复杂。本文以35个工业行业为样本,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方法分解广义技术进步为科技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3个部分,然后采用面板技术估算了这3个部分对能源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科技进步的贡献相对低些,但随着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的作用逐渐增强,技术效率的作用慢慢减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本省份和邻省份的农民收入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省份之间随着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纯收入的边际作用逐渐下降并呈现出收敛特征,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边际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最终收敛。不同省份之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边际作用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倒S型特征并最终发散。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对最低工资是否会引起失业进行分析,设置了3种空间矩阵权重对最低工资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中国的失业水平存在比较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聚集特征。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区域内溢出效应和总效应为正,且显著。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区域间溢出效应在邻接空间权重和经济空间权重下,显著为负,在地理空间权重下也为负,但不具备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新基建作为我国近年来重要的战略举措,尽管有助于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升级,但是在赋能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问题。为探究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对2013—2018年各省份新基建综合指数进行客观和系统评价,并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该影响机制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U型”影响。从短期看,当前新基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抑制效应;从长期看,当新基建水平提升到一定阶段时,将赋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新基建的直接空间效应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仍值得商榷,新基建的区域联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根据研究结论,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联通、提升新基建赋能水平和打通新基建内在融合互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重差分(DID)模型,本文研究了我国融资融券试点对股票定价效率和收益率分布的影响,发现其仅在少数指标上有一定积极作用,总体上效果仍然相当有限,为现有文献争议和后续政策完善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具体来说,融资融券试点1年内:(1)对定价效率的改善仍然较弱,标的股票价格的负面信息含量和对市场向下波动的调整速度变化均不明显;(2)能够显著减少股价暴跌概率,对抑制暴涨却几乎没有影响,最终只起到了"单向缓冲器"作用;(3)仅能显著降低含H股、高市值、低换手率和低市盈率股票的偏度,对改善收益率的尖峰现象则没有起到积极作用。结合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本文认为融资融券这一机制创新没有完全发挥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诸多交易限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2003—2010年的数据,在测算出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效率(环境效率)基础上,检验了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的空间效应,并试图考察我国工业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渠道。研究表明:不考虑能源与排放的中国城市工业平均技术效率(0.769)明显高于考虑能源与排放的影响下的工业环境效率(0.558)。从全国来看,在不同工业集聚度下,集聚的规模负外部性(污染效应)、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自净效应)的均衡比较结果,引致了工业集聚和环境效率在维度上的"U"型轨迹关系。中西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模负外部性,处于"U"曲线的下降阶段;东部大部分城市工业集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歇尔和雅各布斯正外部性,接近"U"曲线的上升阶段;我国工业集聚与环境效率在邻近地域上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粘滞性,体现为一种空间趋同效应,本城市对相邻城市的环境冲击更多体现出整体城市结构性特征。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工业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股票市场各个特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是否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微观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股指期货推出一年内:(1)股票市场换手率下降了,表明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带来的“转移效应”大于“增量效应”;(2)股票市场的有效价差扩大了,表明其增加了现货市场的隐性交易成本;(3)股票市场波动率也增加了,表明其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日内波动性;(4)股指期货对不同类别股票的市场质量影响各异,总体上对大盘权重股和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负面影响较大.本文认为,造成股票市场微观流动性和日内波动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初期非信息性交易者大量转移至期货市场,使得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并进而带来“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高学历员工作为企业创新的微观实施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环节。本文手工搜集了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员工的教育水平数据,检验劳动保护的加强是否能够促进高学历员工的创新产出。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弱化了高学历员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这种弱化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发明专利的申请数和有效专利数。通过分组分析发现,劳动保护对高学历员工创新产出的弱化效果在民营企业和最低工资标准高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强制提高显著地降低了高学历员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劳动保护在企业创新层面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政策参考,也为企业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创新激励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内容产品具有非实物特征,其网络生产与交易几乎不包含地理距离成本,因而企业需要认识其扩散模式,重新制定与传统方式不同的全域营销策略。此研究借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某类数字内容产品的省级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从消费扩散角度检验了其在网络销售过程中存在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固定效应。本文的主要实证发现包括,数字内容产品的网络销售并没有因为物理距离的消失而失去其空间相关性,消费者之间的模仿行为是驱动区域内产品扩散的直接动力,此外,相邻区域间的消费存在着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1995~2016年出口数据描述了中国产品空间变化和产业升级演化过程,勾画了中国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方向。研究发现:(1)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逐渐从产品空间的外围向中心扩张;(2)新兴产品的出现符合产品空间理论中的临近原则,距离已有优势产品越近,边际产品转化为新兴产品的概率越高;(3)通过把出口产品空间对应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空间的演变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和中国经济增长;(4)伴随中国经济复杂度提升,从发展前景看,中国近期重点发展的产业是机械和汽车等产业,长期有待发展的产业是飞机制造等。  相似文献   

19.
蔡明超  倪旸 《管理学报》2009,6(9):1209-1214
采用间隔期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与上市后的第一次再融资的融资间隔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有股比例越高,则首发后融资间隔期越短,而且这一结论在考察了公司的特征属性后是稳健的.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高的公司往往更达不到发行主管机构制定的关于再融资的净资产收益率标准.这2点发现表明:在股票发行核准制度框架下,国有企业再融资得到了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