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是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的桥梁,是揭示事物矛(?),把握事物内部联系从而认识事物本质之有效方法。 “要想认识自己,就必须把自己同别人比较”。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的这句名言,曾引起德国文豪哥德的共鸣,他在诗剧《塔索》中写道:“如果你认为自己失去价值,就把你同别人进行比较”。这里,比较成为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当代西德著名比较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比较无所不在。这种比较的存在 ,使事物的特征和价值得以确认。文化比较和历史比较的目的并非是只是判明优劣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克服缺陷 ,让人类明智。本组的六篇文章或探讨比较的理念 ,或分析中西传统思想中的底蕴 ,或评价中西方学者比较观念和方法的异同 ,或探讨异质文化共性的神奇折射 ,或评论当代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对于历史比较的启示 ,或分析、评价当今美国关于中国唐、宋史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和理论 ,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比较的本质和方法问题。在这里 ,尽管各位作者具有自己的独特视野和个人的审美意图 ,但责任心和科学精神 ,以及无私的学术态度 ,始终是共同的衡量各种历史文化研究的客观标准。同样 ,尽管人们都认为比较只是一种方法 ,但下列文章却向我们表明 :它同样也是一种更为深远的思想感情 ,一种探讨各种价值、制度、事件内在合理性的理念与利器。正因为这样 ,对比较进行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借此能够帮助我们确立公正的历史评判标准 ,能够提升事物原有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 ,比较也是一种价值学说 ,一种智慧 ,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价值体系 ,一种开放精神 ,一种帮助当今的人们在世界的范围内做到资源共享 ,形成文化互动的桥梁。这些 ,对于我们来说  相似文献   

3.
新闻事业史的研究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已形成一套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融合、交叉,新闻史学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正酝酿着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即将来临的21世纪学术研究的特点为基础,对比较新闻史学这一新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法国史学家布洛赫等人就呼吁开展比较史研究。但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传统史学的衰落,姐妹学科的推动,以及国际学术交流日趋频繁,比较史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是个突出的例子。七十年代末以来,美国史学界开始热烈讨论比较史的定义、用途、课题及其局限性等问题。对此,本刊曾译载过不少文章(详见1982年第1期、1983年第12期和1984年第1期)。最近,美国“新史学”的喉舌《跨学科历史杂志》,约请格鲁、拉布、弗雷德里克森和海厄姆等当代著名史学家,以美国比较历史学为题,就比较史的现状、范围、用途、特点及其前景等发表意见。他们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国史学和此较史学的动向。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写过比较史著作,并提倡进行比较史研究,以期开阔美国史学家的视野,因此,我赞同格鲁(R.Grew)的研究方法。他对我试图实践的比较史的特殊要求——不妨称之为深入进行双边比较——持怀疑态度,尽管我很想就这种  相似文献   

6.
全国比较史学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3日至27日在贵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史学工作者近70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36篇及一部论文集,对有关的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一、关于近年来我国比较史学兴起的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的比较史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在八十年代初逐渐在史学界兴起的。我国的比较史学具有一般史学研究所不具备的高层次、多向度的研究特性。它不仅从唯物史观中深入阐发自身需要的理论方法,而且还运用这套理论方法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一直有"孤证不立"的传统。陈寅恪提出并实践"诗史互证"研究方法,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下文物与传世史籍的互证。后又有"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提出,以拓宽史料领域,增强史实客观性。多重证据法即互证法亦即印证法。它与兰克(L·V·Ranke)提出的"外证法"和"内证法"学理上一致。多重证据法"由一到多"的发展,体现出对印证广度与厚度的关注。而且多重证据法重视新证据的发现,在研究中,史学家已注意到历史证据的不同类型及其不同功用。不同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明方法在法证据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史学的多重证据法与法证据学的印证证明方法相比较,共同之处表现在二者的证明目的、性质与对象以及对印证方法使用的基本方式具有相同性,参与印证的证据材料类型也具有相同性。但二者也有一定区别:包括印证材料的类型有别,印证证明的要求和标准不同,法学运用印证的广度与深度明显大于史学。为保证客观性,法学印证过程中运用的推论方法与阐释方法受较严格限制。法学与史学运用印证方法"和而不同",但亦可通过比较研究获得启迪,改善各自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史学只注重从外部表象和内部特质看来有共性的史家和史著的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带有严重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中国史学的比较研究只有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比较研究,才能走向深入,真正具有自己的特色,也才能有力地促进当代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类推为逻辑基础的比较方法,在历史学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应当建立既严谨坚实而又富有生机活力的比较史学,把对历史关系的开掘推进到更阔大的视野中和更深入的层面上.此中问题甚多,这篇短文只就其逻辑机理的特性谈两点意见.1.历史关系的对质参印类比的最终的逻辑基础是事物的统一性,那么,历史比较方法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最终也应当到客观历史事实、历史关系的固有属性中去寻讨.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丰富多采的,又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和安徽省历史学会主办的“理论与方法:历史比较和史学比较”学术研讨会在芜湖召开。约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历史比较与史学比较的理论与方法,及一些具体研究领域的比较问题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比较史学已成为我国史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范达人副教授多年致力于这一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比较史学》一书,便是他近年研究成果的汇集.该书在理论和史实结合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当代比较史学的可行性、功能、模式与具体程序等问题;论介了苏联、美国及港台地区比较史学的现状.另外,  相似文献   

12.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10,30(4):32-41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其因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和深入,以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而其研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中西史学的异趣问题,主要包括中西史学的起源及其精神异同、中西史学的进程和史学家的学术侧重点等方面;二是有关西史东渐的过程和细节,以及输入之后中国学者对其的接受和发展,可以分为整体性研究,即对西方史学的输入及其在中国的回响作整体性、全盘性的论述和专题性研究,即探讨诸如文化史学、实证主义和心理史学等流派的传入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三是有关西史东渐与中国史学的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它与现代会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比较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梁启超对史学比较方法的内涵与功用进行了阐述,促进了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他还在中国史和外国史等领域中有意识地进行比较研究,其比较研究成果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与柯林武德史学思想比较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历史学家。章氏之父名鏣,乾隆七年(1742)进士,虽曾任湖北应城县知县,但主要以教授为生。由于家境贫寒,章学诚“不能不望科举”(《章氏遗书》卷二九《与汪龙庄简》),直到40岁才考中举人,次年考上进士,归部待铨。他“自以迂疏,不敢入仕”(同上卷一七《柯先生传》),主要职业乃主讲书院、修志撰书。章氏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而史学尤甚。他在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湖北通志》等多种方志,而代表作《文史通义》则“上采班、刘,  相似文献   

16.
哲学诠释学认为认识的实质是主体与主体的"对话"与理解的过程。这一理论对现代中西史学比较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深化和强调了历史比较的可比较原则;丰富和深化了中西比较史学对比较主体的理解,使历史比较的合法性得以张扬。诠释学对于探索现代比较史学"范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建构中的中西比较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传统“诗文评”到“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作为“它者”的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潮的介入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20世纪初,大举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直接催发或间接影响到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阐释,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建构。在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隐含了一种天然的中西比较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会计环境比较张延波“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以及根据逻辑导出的各种会计原则和规则有直接的影响”(《会计理论》,美国会计学家享德里克森著)。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统一市场的今天,会计作为国际商务通用语言,同样需要以环境特征分析为前提,在探讨环境因素对会...  相似文献   

19.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预算会计改革方向。通过中、美政府会计概念、特点、体系、准则、制度、要素、报告、基金等比较,研究中国政府会计与美国政府会计的异同,分析各自的优势,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政府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会计对象要素比较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会计对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会计要素概念进行比较,澄清混淆,并对三者关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IASC、ASB、FASB和我国有关会计对象要素进行比较,对有关争论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