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频繁调整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保证金,以期抑制市场风险。这种调整措施给中国钢材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究竟会带来何种影响,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上海期货交易所于2010年11月29日上调钢材期货保证金比例和2012年5月2日下调保证金比例这两项措施,采用基于VECM模型的信息份额方法,定量测算了中国三类钢材市场对钢材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调升期货保证金的措施可抑制钢材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调降期货保证金后,期货市场对价格发现过程的贡献度仍占1/3以上;电子交易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受期货保证金调整影响较大。在钢材期货价格剧烈波动时,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工具能引导其它两类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对中国黄金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黄金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表明中国黄金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还不够充分。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板ETF的价格发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日内5分钟交易高频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方差分解等技术研究中小板ETF与其标的指数间的价格发现,进而探讨信息传递过程。实证结果显示:中小板ETF价格与中小板P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达到了长期均衡;价格发现能力上,中小板P指数领先中小板ETF;中小板P指数受到新信息影响所产生的冲击大于中小板ETF价格所产生的冲击,中小板P指数对预测误差方差的解释能力强于中小板ETF价格,中小板P指数为信息传递的领先指标。我国ETF市场的有效性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钢材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印度市场信息共享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于Toham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信息共享模型、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多层次实证研究,定量地刻画出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作用的大小.研究结果显示:印度板材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价格引导上仅存在现货对期货价格的单向引导关系,期货对现货没有引导关系;通过方差分解发现,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说明印度钢材期货市场效率有待提高,板材期货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首次对影响中国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的驱动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运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结合互联网数据,为中国原油期货价格构造了六类预测因子:供需预测因子、市场金融化预测因子、汇率市场信息预测因子、商品市场预测因子、全球宏观经济预测因子以及事件预测因子.基于混频GARCH-MIDAS模型,本文发现上述六类因子能显著改善对原油价格波动的预测精度.同时,基于MCS检验结果,揭示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驱动中国原油价格波动的信息存在明显差异性,即在短期和中期预测中事件预测因子起主导作用,而供需因子则是在长期主导中国原油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综上,本研究为国内原油市场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及市场监管者把握未来市场信息提供了分析工具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最近的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与金融脆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这个视角,通过选取宏观经济面和微观金融两个层次的六个指标编制衡量我国脆弱性的指数,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脆弱性与房地产价格波动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房地产价格波动在较短期内对金融脆弱性有一定负向影响,随后对其有正向影响;对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冲击,银行部门对其的反应更加敏感,且在较短期内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与银行部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随后会加剧其脆弱性,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