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纳问题"的提出和对归纳思维方式的质疑,实质在于我们没有对归纳推理与归纳方法进行区分,从而因为归纳推理中的困难使得整个归纳逻辑陷入困境。只有对两者加以区分,分析归纳推理诸要素及其困难,以及归纳方法在实用上的合理性,才能更好地为归纳辩护。  相似文献   

2.
古典归纳论者的归纳式辩护、现代归纳论者的演绎式策略以及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实用辩护方式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归纳问题,其原因在于深层思想根源上的共同缺陷.必须打破对演绎逻辑原则的极度崇拜,克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方法论基础的片面理解及其与实践必然性的割裂局面,问题的解决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3.
归纳问题是归纳逻辑中的根基性问题,其内涵通常被分析为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三个方面。面对归纳疑难,休谟通过排除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提出了心理主义解决路径。对该路径应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客观评价。归纳问题依然存在,对它的深入研究推动着归纳逻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典归纳论者的归纳式辩护、现代归纳论者的演绎式策略以及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实用辩护方式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归纳问题,其原因在于深层思想根源上的共同缺陷。必须打破对演绎逻辑原则的极度崇拜,克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方法论基础的片面理解及其与实践必然性的割裂局面,问题的解决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5.
归纳问题并非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即归纳逻辑的哲学问题。针对归纳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种种解答方案。金岳霖先生对“归纳问题”的解答既有理论上的贡献,也有理论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休谟在《人类理解研究》中得出所谓"休谟问题"的论证过程,可以从问题产生源头分析休谟问题本质。真正首提"休谟的问题"一说法者实为康德。以下仅论述认识论意义上的"休谟问题",其本质即为彻底的经验论内部蕴含的、无可回避的逻辑结局。休谟问题的本质要么是"因果问题",要么是"归纳问题",两者必有一者更为根本。从休谟得出问题的原始论证过程看,休谟问题本质应为因果问题。由于因果关系是人类得到"实际的事情"方面知识的重要依据,休谟试图为因果关系寻找必然性基础。  相似文献   

7.
休谟问题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所谓归纳问题等于休谟问题,那实际指归纳问题是在现代语言哲学背景下对休谟问题的一种重述.由于休谟问题是在传统认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根据我们获得的经验渗透理论,这样归纳问题实际上可被消解.  相似文献   

8.
从古典到现代,归纳逻辑之所以远未取得如演绎逻辑一样的辉煌成就,原因之一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为自身合理性进行辩护的根基性问题。“归纳问题’的产生,既有深刻的逻辑学背景和近代经验论的哲学根源,同时也与休谟个人哲学思想的发展直接相关。自休谟以来,该问题的内涵已经在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方面得以丰富和完善。探讨该问题,不仅对发展归纳逻辑和整个逻辑学科意义重大,而且还具有深刻的哲学认识论、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哲学等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休谟的基本哲学思想, 论证了休谟问题( 因果问题) 与归纳问题( 归纳方法的合理性问题) 的本质区别, 揭示了归纳问题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归纳问题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通过归纳既获得知识的增长、又保证新增知识可靠性的方法进行思考,不同的逻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归纳问题的看法:知识的增长源于复杂的归纳和演绎的综合,归纳与演绎统一于人们的实践之中,归纳问题的实质以及以往解决方案的失败在于割裂了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在于他们只是用纯形式、纯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归纳问题,因而找不到论证归纳可靠性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已有的归纳问题的解答方案 ,要么偏离了归纳问题本身 ,要么对归纳问题进行弱化 ,要么有先验预设 ,要么是循环论证 ,因而都是不完美的。借用全息理论来考察归纳问题 ,重返归纳问题的逻辑解答模式 ,可以看出 ,归纳的合理性在于个别事物潜在地拥有所有事物的一切信息 ,归纳推理是一种广义的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12.
论述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指出证伪的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之关键,也是波普尔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把休谟问题界定为归纳逻辑是否得到证明,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得到证明的问题.他在解决休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归纳逻辑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被证明为有效的问题,归纳逻辑的问题根本不存在.这确立了波普尔的反归纳立场.而这种在解决休谟问题过程中衍生的反归纳立场,正是波普尔确立"可证伪性"划界标准及其整个科学哲学体系的逻辑前提.可以说其整个科学哲学体系就是从中逻辑地演绎出来的.因此讨论波普尔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波普尔的反归纳立场及其理论效用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逻辑学者对休谟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指出人们对休谟问题的不同解答除了论证的角度、方式不同外,还在于人们对休谟问题的不同理解,对逻辑的狭义理解和对认知能力、认知途径的虚假预设。本文试图提示可否运用辩证逻辑开辟休谟问题逻辑解答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从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出发,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论的主要思想.他的知识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说明,追求全称陈述的知识只是人类的理想,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完全达到真理.知识是客观的、实在的和自主的但本质上是猜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来实现的,衡量知识或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从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出发,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认识论、本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知识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理论的主要思想.他的知识理论的核心是为了说明,追求全称陈述的知识只是人类的理想,但人类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完全达到真理.知识是客观的、实在的和自主的但本质上是猜测的、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增长是通过猜想和反驳来实现的,衡量知识或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相似文献   

18.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19.
归纳法在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兴衰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演变的全貌。从归纳法的辉煌成功到“休谟问题”的出现,再到逻辑经验主义对归纳法的拯救,最后到波普尔对它的全盘否定,反映出了西方科学哲学从与科学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到裂隙的出现,再到弥合裂隙的努力,最后终于与科学渐行渐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过程中,重视和建构形而上学体系是其重要的特征。针对休谟问题对归纳原则的解构以及导致形上学的虚无状态,金岳霖在形而上学的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形而上学命题,并且在《论道》中利用共相的关联理论,重新建立了逻辑的形上学,同时也为普遍的科学知识的基础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