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厌讼"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讼"是中国传统诉讼观念的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厌讼"以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内涵存在于共同的表现之下、观念之中.官吏阶层与普通主体的"厌讼"观念有不同的内涵与成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观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与传统社会共生共存的文化内核,有着其存在的社会根源。通过对当前农村的"无讼"调查,我们看到的是:司法腐败导致的农民对法律的不信任;各种形式的调解在纠纷解决中仍然是主要方式;规范的缺失带来的公平危机在部分地方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论"无讼"     
"无讼"在中国古代一直是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无讼"产生根源及发展过程这一问题的探求,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在关于法律本土化和法律移植这个问题上作出适合中国的选择.我们要正确对待本土法律文化资源,以免在构建中国法制体系的过程中多走弯路.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文化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谐是传统中国人关于人生、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最高理想,传统中国人将无讼视为和谐运用到社会关系方面的结果,创造了独特的无讼法律文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大业,作为传统社会达至和谐的手段的无讼法律文化能为之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无讼”的理想并没有在实践模式中体现为以息讼止争为主旨的法律文化价值取向,相反,民间纷争的公正解决并没有遭到实质上的轻视,只不过它采用了独具特色的解决制度。所谓中国传统社会存在“无讼”和“法律文化价值观”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6.
《周易》与中国法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与联系,讼卦更是研究中国传统讼观念的独特视角。通过讼卦研究讼的产生,讼的影响以及应对讼的方法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讼文化的理解。导致诉讼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经济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心理影响;讼卦认为讼行为总体上是终凶的,不亲的;具体而言,讼是无德的表现,讼能够引发社会的纷争,以下犯上之讼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但另一方面及时终止诉讼也可能带来吉祥,而讼卦中还体现了非常明显的清官情结。应对讼时,一方面要怀着警惕,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则强调君子要积极进行准备以讼对讼的发生。总之,对讼卦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审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的讼观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无讼传统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影响。认为“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和儒家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是无讼观产生的思想基础 ,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与之相连的家族制度则是它的物质基础。这种无讼观给今天的启示是 :市场经济下应建立新的道德准则与规范来调节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儒家追求中庸、平和处世的哲学思想,对无讼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无讼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在司法领域的价值追求和一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处世之道,反映了中国民众对诉讼的特殊心理,直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的诉讼工作。  相似文献   

9.
试从比较和历史的角度,解读无讼法律思想的渊源,探析无讼法律传统形成的历史根源,指出对待传统法律文化,应当树立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无讼"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论述了孔子"无讼"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其基本精神,强调其对中国文化和法律文化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一些传统偏见也是一种矫正.  相似文献   

11.
在“无讼”的传统法律意识下,论者分析缺乏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下,徽商惟有主动依附封建政治势力,锻造出徽商“好讼”性格,也不可避免地给徽商的发展带来诸多弊害。以史为鉴,一方面尝试着在传统徽学研究领域里,开辟出以法律史学的视角研究徽商的一块新领域;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当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立法者如何处理好“官”与“商”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无讼”的渊源“无讼”是存在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及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属于精神和理想的范畴。古代中国人追求自然界的和谐进而追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样的“和谐”在社会关系领域里便体现为“无讼”。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证“无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无讼”是传统诉讼理念的核心力量和价值目标,作为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其产生具有深刻的根源。无讼理念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历史包袱是相当沉重的,并且由于历史惯性力的作用,这种诉讼理念仍对我们现今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整个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无讼是传统诉讼理念的核心力量和价值目标,作为我国传统诉讼文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其产生具有深刻的根源。无讼理念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根深蒂固,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历史包袱是相当沉重的,并且由于历史惯性力的作用,这种诉讼理念仍对我们现今的理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今天整个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立了独特的"大我"观,这一观念是他融会东西方文化因素及自己崇尚个性的思想形成的.它是郭沫若"五四"时期"人"的观念的核心,不仅在"五四"文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人"的观念的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讼与中国法律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导性价值取向.无讼所包含的和谐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在矛盾纠纷多发的当代社会转型期具有对利益进行调和与平衡、对社会动荡和混乱进行校正与修复的功能;但无讼对个体权利的压抑和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地位,成为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阻碍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市民社会,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公民法律信仰等方式和途径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概念,儒家的尚"中"思想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中和"观念与道家的崇"大"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大和"观念是构成这一理论的两大基石,前者为"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了秩序平衡与个体节中,后者则带来了本体追求与辩证观念.在《易传》与《中庸》中二者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立法与司法实践都选择运用证据作为追求无讼理念的一种方式,具体表现为以证据不足及其他与证据相关的理由不受理某些案件,以及强调案件事实认定在证据方面应当具备一定的要求.维护伦理秩序及减轻讼累是运用证据来追求无讼背后的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新出土"北凉缘禾二年(433)高昌郡高宁县赵货母子冥讼文书"中用语涵义及内容予以考释,并围绕文书所见六朝时人丧葬礼俗及宗教信仰,结合有关道教文献对其文化背景加以探讨.客观说,这份冥讼文书实际上是在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共同影响下的一种产物,据其内容则反映出道教初传河西地区的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20.
"无讼"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对诉讼的一种观念和看法,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法律价值取向,它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一种理想--没有纷争的大同世界.它与西方现代法治精神虽泾渭分明,但也一样是特定自然社会条件的产物.它们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负面的和正面的,鉴此,寻求二者契合,正视其积极、消极影响,方能理性进行现代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