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习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3)
诚是为人之本,信是立身之道.了解诚信建设的现代意义,着力从舆论宣传、激励考核、监督约束、领导重视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诚信机制,是当前诚信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制范畴,是一种人格、制度和法律规范的统一体.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是人们安身立业之本,是市场经济基石,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塑诚信,建设诚信社会,一方面,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诚信功能,体现个人社会需要,提高政府公信,合理实现利益均衡,不断加强对全民的诚信教育,培育社会的诚信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诚信立法,规范诚信法制社会,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构建社会信用制度,加大诚信激励,鼓励守信,惩罚失信,规范取信,给诚信以法律的定位.以德养诚,依法护信,德法相济,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琰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15-17
从阐述建设诚信政府的现实意义入手,就政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构建诚信政府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透明型政府,以及培育政府诚信文化和加强政风建设这一构建诚信政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周建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7-32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失信,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之一,必然会危害构建和谐社会。在政府诚信建设中,要从诚信理念、诚信制度和诚信行为和诚信监督四个方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5.
任婧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64
诚信政府建设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基础和保障性作用。虽然历年来政府诚信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政府要继续转变角色,同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海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26-31
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比较敏感的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守信尤显重要,政府行为如果失信于民,往往会导致政府权威性的丧失,乃至整个社会的失信。文章在分析政府诚信法理基础和我国政府诚信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政府诚信的具体路径:落实宪政理念,严格依法行政;转换政府职能,培养和壮大市民社会;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7.
曾昱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35-37
大量研究表明,诚信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入WTO,国际社会呼唤诚信中国,而诚信中国需要各级政府率先垂范.因此,塑造政府诚信迫在眉睫.就政府诚信危机的表现,阐析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诚信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银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2):134-136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实施公共管理中,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并以此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方式。加强政府诚信,构建诚信政府是我国政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应对加入WTO挑战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构建诚信政府必须从增强政府诚信理念出发,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责任机制和推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9.
赵新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2-2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职能 ,对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职能 ,必须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作者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作为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经济职能 ;二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求的政府经济职能 ;三是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求的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0.
饶绍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61-65
诚信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诚信文化应该上升到市场经济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诚信缺失的严重危害使得市场经济文化必然要以诚信建设为核心,要培养信用观念、建立信用法规、规范信用行为,多管齐下,积极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研究的重要性及政府信用模型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长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55-58
当前,社会各界对信用的研究已超出了借贷信用的内涵,回归到了信用的一般意义即诚实守信上。不仅如此,信用的研究领域已不限于市场信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政府信用亦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从信用结构看,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市场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用推动和发展的。但是,目前对信用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定性的分析上,关于如何衡量信用的大小这方面的研究却未曾出现,创建一个简单的衡量政府信用大小的一般模型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玉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主要表现在效率的背离、分配的不公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几个方面。政府的经济职能应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确定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稳定经济职能,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毛彩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4):51-55
政府诚信建设对于维护政府权威具有重要意义。而反观我国政府目前的表现,却发现政府失信现象十分普遍,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政务不公开、官员腐败、官僚主义作风、数字造假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长期的“官本位”思想、强政府弱公民的社会非均衡态势、社会监督约束机制不到位以及缺乏对失信行为的有效惩戒机制。基于此,我们可以从强化公务员的诚信意识、建立政府诚信的法律保障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失信惩戒制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及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几方面来构建我国政府的诚信。 相似文献
14.
浅析市场经济下诚信危机的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宏玲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113-115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正面临着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商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其要求相适应的文化空缺危机;面临着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冲击下,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及道德防线的涣散和崩溃危机。这种危机导致了普遍性的全社会范围的诚信危机,重建社会诚信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重塑社会诚信必须治本而不仅仅治标。治本,则必须从构建以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入手,而这也正是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以德治国"的大政方针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1):51-54
当前,我国诚信危机十分明显.这种诚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从经济和道德运行机制来看,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与道德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就需要构建和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杨豹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当前,我国诚信危机十分明显。这种诚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从经济和道德运行机制来看,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与道德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就需要构建和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诚信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59-61
要使大学生自觉地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必须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机制,也就是将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建设,而这一机制的建设有赖于教育观念、制度、教育管理、环境和监督与惩戒五大重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 ,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经济调控主体、经济调控行为和经济调控关系三个方面。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深入 ,我国政府经济调控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为经济调控主体———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经济调控行为的转变 ;政府经济调控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诚信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是市场主体在交易博弈中形成的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市场主体能借助这种资本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促成交易的实现.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诚信,市场主体之间必须以诫相待,诚信交易.它可以提高市场的运作效丰,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是市场有序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房亚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5)
社会纠纷化解机制的构建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益的分化和纠纷的增加推动了法治化进程和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的纠纷化解机制建立的时间短,救济通道少,不同纠纷化解机制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亟待进一步完善.建设多元、开放、专业、高效率、衔接良好的纠纷化解机制,培育社会自我化解纠纷的各种方式,是有效化解纠纷的客观要求.要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必须建构合理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