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影响中欧班列发展的众多因素进行梳理,将中欧班列发展系统分为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子系统、出境货运量子系统、班列间竞争子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子系统,并对该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建设、增大沿线国家合作机制建设以及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是促进中欧班列不断发展主要措施的结论.单纯地增加中欧班列吸引力或者增加运力并不能持续提高班列的货运量,只有两者同时增加才能有效促进中欧班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中心城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发力建设贸易交通枢纽,取得了新的成绩,同时也凸显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国内产业统筹规划不足,重庆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贸易壁垒.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此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中国内陆开放的实践,并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内陆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启了中国内陆开放实践起点,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0%,有效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2)内陆开放将内陆地区变成开放前沿,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内陆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两种机制实现。中国内陆开放的有效实践为其他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层面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以108个国家2005—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就总体样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分区域来看,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呈正向线性特征,即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升级;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呈“U”型非线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均能通过影响企业创新研发进而促进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6.
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对欧贸易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国际法可以为重庆开展对欧贸易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8.
促进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内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高铁网建设的不断进展使铁路运输能力得到质的飞跃,探讨和分析高铁货运以及高铁开通对物流业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依据运输业和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规划发展的相关文件,论证了高铁开通对物流业的影响机制,建立物流业综合水平测度指标,通过PSM-DID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对物流发展的影响,进行异质性检验、机制检验等。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促进作用;高铁对物流业的影响与该城市的规模、等级、地理位置以及运输业市场结构密切相关;高铁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通过区域经济增长、货运运输量提升、物流人力资本提升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高铁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对区域要素流动、经济活动开展和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影响深远。深入考察高铁开通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对合理规划高铁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高铁开通引致第三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立足高铁的时空效应,重点考察劳动力流动引致的知识溢出等效应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以空间滞后项的系数判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以间接效应衡量空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考虑长江经济带高铁网络布局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高铁开通后引起的效应可能有所区别,分区域及细分行业研究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影响的异质性;并进一步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不仅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亦明显促进了相邻城市的产业集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正向作用高于中部城市,对西部城...  相似文献   

10.
在碳中和目标下,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双赢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47个行业的数据探究全球价值链升级对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规模、技术和结构效应的调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升级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出口隐含碳排放。相比后向参与度,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提高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弱。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服务业和非污染密集型行业,制造业和污染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全球价值链升级能够更加明显地抑制其出口隐含碳排放,对冲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碳排放的消极影响。此外,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会显著增加出口隐含碳排放,但不会明显抑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减排作用。技术进步对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作用不仅体现在降低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而且能够产生放大全球价值链升级减排作用的调节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加快实现减排目标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县域高速铁路数据及微观企业产品数据,基于要素流动视角研究了县域高铁开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县域高铁开通促进了要素流动,进而通过管理效率提升效应、驱动研发创新效应和优质中间品匹配效应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管理效率高的企业、异质性产品和核心产品及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县域,高铁开通的质量升级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如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作用,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从中欧班列运行中的换轨问题出发,从轨道标准的协调统一切入,论证了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据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最后就如何推动中欧班列轨道标准化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要素集聚的观察视角,就高铁开通对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收缩型城市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小群落"的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多期差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高铁开通后的四五年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收缩型城市的人口回流,但并不具有持续的稳定性,并且不利于收缩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并未有效带动收缩型城市的劳动力集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本要素扩散.提出推动收缩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即树立精明发展理念、加强引才聚才和促进区域间合作.  相似文献   

14.
徐毅  姜长运 《调研世界》2023,(10):31-44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城市电商化已经成为助力低碳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83个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电商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电商化显著减少碳排放和提升碳效率,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电商化对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东部地区城市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说明城市电商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效应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提升城市的碳效率;进一步空间效应检验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不仅促进了本城市的低碳发展,还对周边城市有着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并助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用2006-2013年中国高铁数据、中国城市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研究了高铁开通对外围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后,外围城市低生产率企业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高,而高生产率企业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低,甚至会出现出口产品质量降低的情况;外围城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低产业集聚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企业生产率存在显著调节效应;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外围城市高生产率企业高技能工人比例,高铁开通给外围城市高生产率企业带来了人才虹吸效应。据此,外围城市可以通过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升级人才政策以及培育地区特色产业集聚等措施缓解高铁开通带来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更高水平的城市贸易开放实现区域劳动力市场升级和技能提升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开放经济框架下,从理论上阐释了贸易开放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内在机制,并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微观样本和186个城市的匹配数据,对贸易开放如何影响劳动力技能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市贸易开放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增加约0.02个百分点;(2)产业集聚是城市贸易开放促进地区劳动力技能升级的重要渠道;(3)贸易开放对劳动力的技能升级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中部地区城市贸易开放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影响最明显,500万及以上人口大城市贸易开放对劳动力技能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结合产业集聚特征、地区差异和城市规模,实施针对性和适宜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优进优出”的高质量贸易开放,对优化地区劳动力市场结构、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和人才的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6年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这一结果通过了逐年匹配PSM-DID检验和反事实检验。通过理论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和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增长。通过异质性检验分析,发现城市规模更大、初始经济水平更好、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政策的效果更好,产生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图模型理论研究冲突视角下中欧班列运营过程中运输订单商业竞争战略,构建“渝新欧”班列运营商、“苏满欧”班列运营商和昆山IT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冲突模型。利用TOPSIS法评估班列的运输效率,确定决策者偏好,通过计算均衡解获得符合各决策者利益的理性对策。借助灵敏度分析研究决策者偏好改变对模型冲突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竞争中,运输效率较低的一方可以通过降低价格弥补自身劣势而获得订单;运输效率较高的一方只有通过降价才能获得订单。该研究为班列运营商提供利益冲突中的商业竞争战略,能为顾客企业选择高效合理的运输线路提供有效的战略决策,同时亦能为宏观调控者规范市场、提高市场运输效率提供有效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规模投资建设高速铁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基本形成。文章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DID模型和空间渐进DID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且该作用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集聚程度等机制产生的。高铁开通不仅会降低该城市的碳排放,还通过空间技术外溢降低邻近城市的碳排放。高铁开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规模有关。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欧班列货物的集散和其他区域进出口贸易的相关问题,基于空间视角,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各个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的物流联系强度,根据各个城市的空间物流联系强度、物流质量值以及最大引力线对区域内的节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区域内中心城市,并利用断裂点理论结合ArcGIS10.0确定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物流联系方向为南方沿海城市朝内陆延伸,武汉、郑州、合肥等内陆中心城市物流方向朝四周发散,南方沿海城市的联系总量在物流联系强度总量中较大;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一级和二级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同时物流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东部和中部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提出了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发挥核心物流节点优势、充分利用物流联系网络和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以减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