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欧班列的开通为我国对外开放开辟了贸易新通道,为我国农产品对欧出口创造了新机遇,也为研究陆路运输通道如何影响农产品出口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准自然实验样本。选取2005-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考察中欧班列建设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效应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欧班列为开通地区农产品出口带来了高达17.8%的额外增长,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区位异质性,对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以及缺乏稳定贸易流量的非货源地节点地区增长效应更显著,展示出较强的区域协调发展属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中欧班列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政府补贴带来的交易成本下降以及与目标市场的时空距离缩短带来的市场引力增强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层面探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以108个国家2005—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就总体样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分区域来看,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呈正向线性特征,即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升级;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呈“U”型非线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均能通过影响企业创新研发进而促进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中国内陆开放的实践,并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内陆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启了中国内陆开放实践起点,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0%,有效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2)内陆开放将内陆地区变成开放前沿,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内陆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两种机制实现。中国内陆开放的有效实践为其他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如何充分发挥中欧班列的作用,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点。从中欧班列运行中的换轨问题出发,从轨道标准的协调统一切入,论证了标准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依据现状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最后就如何推动中欧班列轨道标准化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8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进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上市企业为处理组,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比较分析企业在遭受美国出口管制前后技术创新投入的差异,实证考察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中国被管制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显著抑制了中国被管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该影响持续体现在制裁实施后的第二、三期,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并在第五期转为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杠杆率企业和处于较低市场化水平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受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通过加剧被管制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严重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出口结构的转型迫在眉睫,然而金融发展的相对落后是制约中国贸易结构调整与贸易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文章借鉴Ju和Wei封闭情形下的基本架构,构建了两部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认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导致资本密集型行业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促进该行业产出乃至出口增加。因此,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一国出口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从贸易增加值角度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进行重新测算,并与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在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大幅度增加,2014年上升至28%,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6%);(2)中国以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衡量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比较劣势,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3)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扭曲了中国与各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不平衡程度,扭曲程度取决于中国与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9.
10.
重庆是中国内陆最早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也是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的中心城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发力建设贸易交通枢纽,取得了新的成绩,同时也凸显出部分问题.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国内产业统筹规划不足,重庆本地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遭遇贸易壁垒.我国应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贸易规则与交通运输规则法制化,以国际法固化双方权利义务,保护各方利益.重庆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好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交通枢纽;同时,根据本地企业自身特点找出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提升重庆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此促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从水果出口结构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山东省水果出口的品种规模结构、市场结构、期间结构。在水果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降低出口风险,需要考察水果产品出口与主要进口市场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明确国际市场上的可靠需求者。文章通过计算山东对各出口市场的依赖系数,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试图量化这种可能的潜在风险,作为山东水果出口贸易规避风险分析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揭示结构优化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以RCA衡量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有效分离工资、土地灌溉面积和汇率等因素后,实证研究发现技术结构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经济背景下,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政策思路,需从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转移到结构优化的轨道上来。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政府需加大对高附加值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出口等环节的支持力度,营造寡占的农产品市场结构,鼓励和扶持创意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进口国或地区GDP增长和中国茶叶产量增加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中国与进口国或地区的空间距离、农药残留标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通过优化茶叶出口市场分布,改进生产技术、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茶叶产量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措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2016年间世界87个国家的数据构建跨国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的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服务贸易相对结构指数显著负相关,人口老龄化会倒逼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优化。利用系统GMM两步法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通过对模型异质性考察,发现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最后,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这一倒逼机制更好地发挥效力,实现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8年RCEP国家LPI及其分项指标的描述分析,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究中国—RCEP农产品出口效率和潜力以及国际物流绩效对出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伙伴国农产品出口效率较低,出口潜力较大。国际物流绩效有力解释了存在贸易损失的原因,海关效率、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质量与能力和货物可追溯性对贸易效率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出口效率,中国应重点开发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缅甸三个农产品贸易潜力较大的市场,加强与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合作,帮助其提升物流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铁建设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对区域要素流动、经济活动开展和产业空间格局构建影响深远。深入考察高铁开通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对合理规划高铁建设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高铁开通引致第三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立足高铁的时空效应,重点考察劳动力流动引致的知识溢出等效应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采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不仅以空间滞后项的系数判断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以间接效应衡量空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考虑长江经济带高铁网络布局不平衡、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资源禀赋不同的城市高铁开通后引起的效应可能有所区别,分区域及细分行业研究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集聚影响的异质性;并进一步从劳动力转移视角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不仅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所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亦明显促进了相邻城市的产业集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对长江经济带东部城市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正向作用高于中部城市,对西部城...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第一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财税[2018]70号文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主业投资的路径提升了企业固定资产比率。进一步考察发现,留抵退税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成熟期企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的影响更加明显。根据结论,提出了适当降低对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留抵退税要求、进一步提高退税效率、防范骗税风险和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更多就业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试验平台,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否有效促进出口产业升级,成为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和出口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议题。作者基于2007—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中国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旨在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能否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有效推动出口产业升级,同时考虑技术水平、地理分布、“市—片区”布点、设立批次等城市异质性。研究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推动了中国出口产业升级,在开展严格的识别假设条件和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影响机制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推动出口产业升级;从城市异质性看,对于拥有高技术水平、地处东部地区以及“一市多片区”以及“长周期”的城市,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研究层次上,已有关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的研究均停留在省级层面,忽略了城市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异质性,而文章作者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更为深入地考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出口产业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19年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该综试区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论表明: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第二,中西部地区综试区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综试区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无论对东部还是中西部,综试区均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其中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第三,非国有经济占比提高、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减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1980-2007年相关数据,就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状况、技术水平以及贸易开放度均为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国内产业结构仍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最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水平对提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显著正效应;贸易开放度越高,越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对要素投入比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目前的出口贸易结构尚处于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时期。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