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初步揭示了认识的主体性的四种主要特征及其来源.  相似文献   

2.
现实的人:马克思人性论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人性理论进行分析。马克思认为,人首先是现实生活中有生命的个人生命体,在满足生命需要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了社会属性,需要的满足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人逐渐走向人,获得人的属性。因此,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人的类特性的总和,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紧密相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摆脱动物性,走向不断丰富、完善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略谈人的发展的整体图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包含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两个层次。但不管哪一种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历史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发展的社会背景 ,在目前和今后 ,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背景。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 ,包括人的身体的发展 (可分为发育成长、成熟、衰老三个阶段 )、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 (其核心即实践能力 ,是一个由价值标准、指导思想和操作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概念 )和人的精神活动的发展 (最主要的是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两种 )三个方面 ;作为类的人的发展 ,同样也包括作为类的人的身体的发展 (大致经历了猿、猿人、智人、现代人四个阶段 )、作为类的人的实践的发展 (其中最主要的是改造社会的实践 ,即人的交往实践 )和作为类的人的主观世界的发展 (主要的也是认识活动和评价活动 )。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 ,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 ,都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新现象学家施密茨看来人的解放就是知觉主体的脱离显现,即从融合的原初当下的5个维度中展开凸现出来,呈现出主客体差异。施密茨人的解放就是以身体为轴心的空间性展开的过程。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寻求人的宏观的、社会的、自由的、全面的解放。两者互为补充,马克思的宏观的人的解放为施密茨的个人主体的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施密茨个体的、自身的解放对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微观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包括人的存在,大致可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具体的现实的存在状态,一是抽象的属于本质的,即哲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二者密不可分,但又不能互相混淆。马克思所进行的关于“真正的人的存在”的哲学构建,是以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的人的存在为基准的,从开始到最后,都把人在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处境和地位以及所作所为、主要是劳动作为考查的重点,并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放在一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体现中华民族的特性,成为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体现者;必须体现科学性,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人民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精神家园;必须面向人民大众、服务人民大众、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传统形而上学至少有两个重大歧义:一个涉及到对于形而上学对象(实体)性质的理解,它牵涉到柏拉图路线与亚里士多德路线的区分;另一个涉及到对于形而上学对象(实体)数量的理解,它牵涉到存在论与理性神学、理性宇宙论、理性心理学的区分。我们把前一种区分称之为典型形而上学与离异形而上学的区分,认为通过厘清这种区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而上学作为“第一科学”(或曰“科学的科学”)的命运以及形而上学内部不同性质的学说在这一命运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我们把后一种区分称之为一般形而上学与下属形而上学的区分,认为通过厘清这种区分有助于消除形而上学内部不同学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上的种种混乱,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形而上学”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8.
关于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方法的诸多争论源于对其中“历史”含义理解的不尽一致。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在思维领域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一是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的统一。前一个“历史”指历史的方法即追踪描述客观对象的运动过程的方法,后一个“历史”指历史的东西,即表现为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对象。所谓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统一是指理论思维与思维对象的历史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人的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们应该优先发展人的现代化。相对于社会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前发展,这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研究人的现代化的超前性,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后发型现代化的中国,充分发挥人的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先导作用,进而加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的价值问题的目的和归宿在于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复杂的、具体的历史过程。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中,人的价值的实现既要以人的发展为首位,以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为本,又要统筹人的价值的各个方面,使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篇章的整合     
篇章的整合问题是话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话语语言学中的整合问题如许多其他问题一样在国内外话语学界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本文中以前苏联语言学家I.R.GAIPERIN的理论为依托,对篇章整合的概念、特征及其实现的手段进行了论述,以求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篇章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让.斯塔罗宾斯基的批评,尊重传统,力求创新,在新旧两种批评的攻讦和交汇中开辟着自己的道路,冶文学、哲学、史学、自然科学(医学)于一炉,形成一种独特的阐释风格。他把批评看作"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往返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行程,由这种行程所形成的"批评的轨迹"是他最喜欢的概念:批评的轨迹展开于(通过同情)接受一切和(通过理解)确定一切之间。批评的轨迹包含了"阐释的循环"的概念,这种循环是双重的同时的、并存的:一个是以阐释为中介的从客体(文本)到客体(批评文本)再回到客体(文本)的运动,此为德国人所说的阐释的循环,是客观的循环;一个是经由文本的从主体(批评主体)到主体(作品主体)再回到主体(批评主体)的运动,此为主观的循环,这是让.斯塔罗宾斯基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属性、质和本质是严格区分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弄清楚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教育工作者全面、深入地把握教育本质十分重要和必要;对于国家确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评价标准、尺度,制定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也具备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
按照日本刑法,针对急迫不正的侵害,为了防卫自己或他人的权利而不得已实施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在日本,正当防卫的适用向来存在争论。作者通过列举近年来最高裁判所判例所涉及的问题点,介绍和探讨日本裁判上判例解释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最后一只白虎>作为一部以动物为题材的小说,却有着丰厚多重的文化意蕴.从白虎作为土家民族图腾的层面,它揭示了一个民族古老的记忆及其对原始自然的崇拜;而从白虎与幽莽关系的角度,这部小说又可挖掘出另一层文化意蕴,那幽深的林莽既是白虎的家园,也是生命的乐土,揭示出自然生命的同一性.而作品中所表现的对山野的向往则隐现着乡村诗意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冲突.多层丰富的文化意蕴,使得这部小说犹如幽深的林莽,引得人们不断的探寻.  相似文献   

18.
政府公共性理论的谱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公共性是行政学说的核心概念,是行政实践的首要美德,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政府公共性爱好者们对它的探讨,出现了一些认识论上的偏差。他们都从科学的谱系思考政府公共性,实际上政府公共性应归诸哲学的谱系;他们都从管理的途径把握政府的公共性,实际上政府的公共性应纳入伦理的谱系。结果他们纷纷用公共性去规范政府,却又不能构建公共性的规范体系;因为他们都没有站在哲学和伦理学的高度,从对政府公共性固有秉性解释中,演绎出关于政府公共性的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就是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存在是人的价值的基本内容,人的发展是人的价值中的精华;人的存在是人的发展的条件、基础,人的发展是人的存在的高级形式;人的价值必须坚持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同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