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供给不足将直接阻碍农民收入增长,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如何解决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使用安徽和江苏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变量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农村信用社关系和亲戚关系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农户及家庭特征变量中,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借贷信誉和家庭收入等显著影响借贷资金来源;此外,贷款成本也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而地区虚拟变量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农村“熟人社会”的现实,提出了农户社会网络对其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影响的假设命题,采用我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人情支出比的增加、提升有借贷需求农户的网络中心性,都有助于提高农户正规机构贷款的可获性;农户的强关系网络规模增加,农户正规机构贷款可获性反而降低;而网顶、网差、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启示在于当前的信贷文化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农户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3.
农户民间借贷是基于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依靠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为前提的金融交易行为。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以社会资本的理论背景以及特性作为铺垫,着重于从静态社会资本和动态社会资本两方面分析了农户民间借贷行为。认为,情感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因血缘关系而发生的借贷行为上,工具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地缘、业缘为联系的借贷行为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关系网络开始由情感性关系向工具性关系转化,使得农村人际关系网络的不稳定性显著增强,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以传统农业社会与现代工业社会两种经济形态并存的乡土社会,为中国民间金融的产生与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而基于血缘、亲缘或者挚友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网络又成为农村民间金融非常重要的履约机制,因此民间金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以安徽省41个乡镇91个行政村1245家农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对农户借贷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借贷行为进行的考察表明:农户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农户越容易借贷,而农户的实际借贷行为也更加方便;农户社会网络强度越大,农户也越容易借贷,但是社会网络强度对农户实际借贷行为的影响程度比网络规模要弱;我们还发现农户的家庭特征对农户的借贷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服务具有普惠性,传统农户具有借贷权利。剖析其影响因素有利于促进需求由意愿向有效转化。以广东省云浮市524户农户为例,将样本特征与农户对正规金融的借贷需求关系进行分析后提出假设。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农户户主特征与农户借贷意愿没有显著关系,农户年人均收入及是否以农业收入为主、是否有家庭成员在政府部门任职、是否了解正规金融贷款原则及程序、是否参与信用评级等因素对农户借贷需求意愿影响显著。提出金融服务供给应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信用评级,增加农户贷款可得性,引导资金流向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差异较大,生计资本不同,其借贷行为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别。从四川省旺苍县和通江县6个乡镇、386户农户的调查样本看,生计资本多样化的农户生产性借贷需求强,主要满足农业生产以及种植果树等生产性需要;生计资本缺乏的农户较少发生借贷行为,且主要为生活性借贷。从实证结果看,生计资本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显著,农户拥有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住房质量以及家庭是否有干部对农户是否借贷以及借贷额度产生正向影响;而粮食耕种面积对农户是否借贷以及借贷额度产生负效应,表明传统农业生产面积的增加不会强化农户向金融机构借贷的需求。因此,生计资本缺乏的农户要享有信贷金融服务,必须丰富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促使生计资本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农户防范返贫:应该更关注人力资本还是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部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多维返贫测算方法识别返贫农户,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农户防范返贫中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防范农户多维返贫的重要因素,但从返贫效应的视角看,人力资本防范返贫的影响更大,是巩固拓展农村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资本。(2)机制分析中,人力资本能发挥迁移效应,通过劳动力流动的部分中介作用防范农户返贫,而社会资本能发挥信息获取和抵押品效应,通过创业的部分中介作用防范农户返贫。(3)人力资本降低了农户在收入、医疗、生活维度的返贫发生概率,社会资本则降低了收入、医疗维度的返贫发生概率。(4)两类资本的防范返贫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人力资本显著降低东部和西部农户返贫发生概率,而社会资本显著降低了东部和中部农户返贫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结合正规渠道借贷和非正规渠道借贷之间的相互关联,采用Bi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亲缘型社会网络和业缘型社会网络对农户正规渠道借贷和非正规渠道借贷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渠道的影响存在差异,市场化下社会网络对农户借贷渠道影响的变化不显著。据此,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稳固亲缘型社会网络、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以拓展业缘型社会网络等对策,以优化社会网络和满足农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和Probit回归方法,采用对全国农户创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资本(即社会网络)对农户识别创业机会及创业机会属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嵌入社会网络的规模正向影响农户识别创业机会的概率;社会网络中的弱连带网络规模和联系频率越大,农户发现创新性机会的可能性越大,但强连带网络对复制型创业机会影响不显著;创业农户的教育经历、外出务工经验、创新能力、创业氛围均是影响农户机会识别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居民的幸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利用农村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与居民幸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个体层面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组织信任都与幸福感正相关,关系和谐同样具有促进农民幸福的作用;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主观福祉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幸福感有利。由此说明社会资本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幸福,并且对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体作用更强,这对促进民生幸福和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CFPS2016数据,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消费不平等总体上较为严重,且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内消费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提高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有效降低消费不平等,且人力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随生命周期变化而减弱,而亲缘型社会资本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呈“驼峰状”,组织型社会资本则仅对抚养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存在影响;考虑不同消费结构之后,同对照组相比,抚养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低,而起步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高,且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在农户发展型消费不平等中产生的作用最明显;中介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禀赋通过影响农户非农就业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组织型和亲缘型社会资本禀赋则通过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和提高家庭收入地位来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环境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公众参与对政策可执行性的促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文章以Putnam的社会资本理论作为概念框架,通过跟踪福建、安徽、陕西三省农村环境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结果表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群体规范对农户环境维护行为意愿和环境促进行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意愿,政府应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推进农村的环境治理,进而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林地确权是规模化经营的基础,社会资本是规模化经营的纽带,研究两者对林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20年福建省三明市346份农户数据,从林地确权和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农户林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将林地经营规模具体化为营林面积和林地流转行为两个指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营林面积、林地流入与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林地确权工作的推进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林地经营面积,社会资本的增加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林地经营面积,林地离家距离的增加可以显著减少农户林地经营面积,林地离公路距离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农户林地经营面积;林地确权对社会资本与林地经营规模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社会资本对林地确权与林业经营规模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显著增加农户林地流入行为,林地离家距离的增加会显著减少农户林地流入行为;林地确权、社会资本等指标对农户林地转出行为无显著影响。对此,建议推进林地确权工作、善用社会资本并完善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北省东部9县(市/区)的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经济学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解释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检验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土地经营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政策认知和产权认知对农户转入土地从事规模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经营类型、养老保险和政策认知是农户转出土地从事非农活动的主要诱因。土地转入和转出均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与非流转户相比,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74%和7.57%。农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在转入户和转出户之间具有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前者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家庭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62.87%、26.24%、9.05%和1.84%,后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2.41%、86.99%、25.09%和40.33%。由此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政策建议:提高土地产权制度激励效应、培育农村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并针对不同经营类型的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水源地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推进生态补偿政策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山东省东平湖水源地为例,基于307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两个阶段,运用双栏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水源地生态补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对实施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水平为339.06~361.43元/...  相似文献   

18.
19.
有效拓宽建档立卡农户融资渠道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宁夏南部山区建档立卡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情支出越多、农户间信任程度越高,农户越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农户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和亲戚中有政府工作人员对农户选择正规和非正规融资渠道均有显著影响.促进农户社会资本信息传递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户融资成本,应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规范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加大建档立卡户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加农户非农经营收入以提升其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及边际效应分析,从农村地缘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整体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较高;社会资本中人际联系、人际信任、人际互助、人情往来和社会规范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农民地缘社会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丰富,其参与村干部选举的意愿越强烈;农民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域特征和政府影响均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政府影响和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意愿的提升尤为明显.基于此,建议政府重视和利用农村地缘社会资本优势,构建稳定和谐的乡村环境,加快人才培育和优化基础服务,为农民参与村干部选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