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优秀的管理人才短缺,培养一批优秀资深的管理人才是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艺术管理行业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为艺术管理的需求塑造具有很强的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创新等能力的人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要的产物,而其的核心则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师资人才是其的发展和腾飞的核心力量,人才流失会大大削弱其竞争能力,本文从管理人员水平视角探析民办高校人才的流失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刘清俭 《决策探索》2001,(11):24-25
今年上半年,我们对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历时70余天,先后深入180多个文化部门和单位.通过调查,掌握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并总结了一些单位的典型经验,查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一些地方、行业甚至出现了暂时过剩的现象,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流失严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将才帅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高层次人才极其稀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层次人才都是‘最稀缺’的资源,所有的人才争夺战都是围绕争夺高层次人才展开的。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超过6千万,但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老化现象严重,后继乏人问题突出。”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所长、著名人才问题专家王通讯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选取2002~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对外投资和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VAR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投资对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当期效果不太明显,滞后效应却较为显著。因此我国应加强文化品牌的培育,建立文化人才储备计划,完善文化中介服务机制,使海外投资能够形成对文化产业显著推动的政策回路。  相似文献   

6.
李远 《决策探索》2005,(9):72-72
中国进入WTO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演变,来自市场的严峻挑战,要求企业从市场经济观念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战略。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培育企业管理人员洞悉市场变幻、驾驭企业在商海航行的能力。如果说当前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如资金短缺、资源短缺、技术短缺可以靠引进来缓解的话,那么所面临的人才短缺特别是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短缺,则只能主要靠自己培养。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最具核心价值的区域竞争因素,理应是各级政府人才工作需不断加以研究和培养的重点。本文采用实证的方式,通过对舟山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志标 《管理评论》2018,(5):179-186
研究文化产业投资的效应对于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编制了基于文化产业大类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其次,利用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对总产出和增加值的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是最值得投资者考虑的文化部门,文化服务业比文化制造业更值得投资者投资。创新性体现在:第一,根据最新的文化产业分类和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按大类划分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第二,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文化产业投资的后向净效应。  相似文献   

9.
当前,县域邮政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成本,物价上行压力并存,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人才短缺,业务结构不够合理,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但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始终坚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压力,我们都能变压力为动力,改劣势为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投入的促动效应是指国家、社会、各类文化团体及其个人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从经济视角看,文化产出效益是文化产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它构成国内生产总值,其决定因素主要由两个:一是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二是文化人才作用的发挥。本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2005-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递增16.42%,源自国家对文化产业投入的贡献率为21%,其拉动率为3.43%,文化体育娱乐业从业人员的劳动贡献率为75%,其拉动率为12.35%。它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四分之三的因素依靠文化产业人才的贡献。由此进一步推论,在2015年左右我国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1.
吴霞婷 《经营管理者》2013,(28):266-26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建设中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教育事业源源不断的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着各类高新人才。媒介经营管理教育是培养复合型媒介经营管理人才的主要手段,就目前高校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发展的现状而言,如何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柱 《经理人》2011,(3):76-76
该案例主人公面临的困惑表面看是因为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场馆固定成本的上升和竞争的双重挤压下遭遇了发展空间的瓶径,本人认为现象背后的本质是王鹏体育事业的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梳理和重构。  相似文献   

13.
技工短缺     
<正> 当今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任何一个经济强大的国家都把劳动者技能开发提高放在社会生活的重要地位。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却是技工短缺、职教滑坡、职工厌学等严峻局面,不少企业出现了“技术断层”现象,导致企业每况愈下,陷入困境……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纷纷提问:谁来制造“中国制造”?谁来支撑中国的民族工业?! 现实是严峻的。技工短缺现象已危及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危及民族工业的生存与发展。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更需要一流的技工。在企业里,能工巧匠与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产业工人同样重要,一样都不能少!只有切实搞好技工队伍建设,企业乃至国家经济才会出现良性循环,国民经济才会健康高速发展!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入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人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建筑企业人才的高流动性,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市场需要,从员工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资本,文化产业大发展,就需要大量受过行业、专业训练的产业人才。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和培养大批的文化产业人才,发挥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创新,突破人才政策的各种制约,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把人才资源的巨大潜力释放出来,把人才的规模优势转化为人才的质量优势,打造参与国内外人才竞争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也有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障碍,还有社会关注程度不够等方面,致使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远远滞后于丈化产业实践的发展。因此,加快丈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是当前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21世纪发展迅速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从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设置背景入手,然后运用SWOT方法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建议,培养具有创意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汪明霞 《经营管理者》2012,(5X):312-3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瓶颈"。而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因此,本文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以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对接对话机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对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资金需求量剧增。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和制约,我国文化产业脱离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和金融资本平台,致使金融支持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基本上已完全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经进入我国,它们在金融产品、经营管理、规模实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才能保持其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