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当代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青年楹联家,邹宗德楹联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艺术构思新颖,即使是平常的题材也有超奇的立意;二是有深厚的艺术蕴涵,常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三是风格上大气磅礴,豪气奔溢;四是富有文采;五是多警策之句。邹宗德所作楹联联律严谨,用语精工,浑成老到,其所佳者,可臻一流。  相似文献   

2.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3,24(6):81-83
梁章钜《楹联丛话》是中国楹联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它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凸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搜集保存了大量历代联作;二是对楹联的起源、演变作了有价值的考证;三是初步建立了楹联分类体系;四是对楹联作品的艺术美作了可贵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8,29(1):114-116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粱氏从不同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多元化的楹联审美标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是"工切"."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楹联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楹联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新、象、婉、隐四要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 《郭沫若楹联辑注》一书1983年出版。此书辑录郭老楹联101副,迄今我们又搜集30余副。郭老的楹联大部分散见于报刊及一些楹联集中。我们搜集时发现,有的楹联名为郭沫若题撰而其实不确。下面列示数例,并为辨正。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此联初见于《古今名胜对联选注》(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误注为郭沫若题新疆天池联。其实这原是郭沫若一首律诗的颈联。1971年9月,郭沫若偕于立群陪同柬埔寨友人访问乌鲁木齐,9月16日游天池,即兴口诵七律一首:“里加  相似文献   

5.
<正>《郭沫若楹联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作者曲树程、杨芝明)是目前收集郭老楹联较完善之作。但确如孙席珍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尚未全备"。现将笔者所见关于郭老楹联的几种资料录出,以作补正。一、关于《寿杜波依斯博士》一联。此联书迹原件发表于《人民日报》1959年2月23日第八版,原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2):92-96
清代楹联经历了从清初的体式齐备到中晚期全面鼎盛的发展过程。清初至清中叶发展态势较明代繁荣,但是从作者分布的社会层次、地域范围、作品留存下来的数量看,整个态势不能称之为蓬勃发展;道光、咸丰至同治、光绪时期才是清代楹联的全盛期。清代楹联作者时空分布可以说明清代楹联的演变历程、发展状况,以及历程状况后面的深层原因。清代楹联作者的地域分布范围类似于清代文学家地域分布的最大范围,在人数上,各地域的楹联作者数与其文学家数成正比。清代楹联兴盛在江南,是江南文风、学风、书法鼎盛、园林艺术发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楹联是我国传统文学样式中一朵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奇葩。天主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进入中华,在发展中也借用了这种文学形式来表达信仰理念和信仰生活。文章通过对天主教楹联的缘起、发展、定型、类别以及不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等种种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透视天主教进入中土之后不断本土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国对联的联语专著哪一部是最早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清人梁章鉅的《楹联丛活》。“古今诗词丛话,刊行于世者最夥,独联话则除梁章鉅《楹联丛话》外,不概见。”(陈方镛:《楹联新话》)这种意见很有代表性。然而,它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联语专著。仅在《楹联丛话》中,梁章鉅本人就引用过两部书。  相似文献   

10.
苏州网师园内缀着一副郑板桥撰写的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笔者百思不解;翻遍旅游大全楹、联大观,也无从查考。有位朋友觉察到“曾”、“颜”可能是孔夫子的高足“曾参”、“颜渊”,提醒我去翻阅一下《论语》。果然,上联典出《论语》。《论语·学而》载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成克杰主席向区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力争使广西逐步形成我国旅游强省。笔者认为此举不仅切实可行,亦极富于经济战略意义。于今看来,亦符合十五大精神。广西幅员辽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都具有独到的特色,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而这些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却又和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学艺术形式——楹联、书法、雕刻,融为一体,成为风景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给风景名胜增色生辉。 名胜楹联,是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楹联文学中的一大分支,它具有门类繁多,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感情强烈,语调和谐并与天地共存的特点。历来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人们游山玩水,亲临美妙绝伦的自然环境,诵读这些丽词佳句的联语,顿觉精神振奋,心旷神怡,不但缓解旅途疲劳,还使游兴大增。名胜佳联又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出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祖国壮丽山河无限的热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2.
黄山古楹联     
黄山是进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世界级名山。黄山的雄伟奇幻令海内外游人为之倾倒。但是,游人在饱览黄山自然美景之余,往往会生出一种莫名的缺憾。这种缺憾就是对黄山丰厚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为了满足游人的文化需求,挖掘黄山的文化旅游资源,本刊从本期起,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黄山文化遗产。让我们先读读《黄山古楹联》。  相似文献   

13.
中国楹联学会将于1989年5月25日至5月29日在成都召开“中国楹联艺术研讨会”,会议主要研讨现代四声代替古代四声制联问题,将推广北京沙地教授创造的速成规律普及知识,请深圳高寿椿同志介绍楹联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作用与经验,并请各地联友为四川名胜题遍、题联、表演书画,为一些生  相似文献   

14.
论山水楹联     
山水楹联,是指其题材内容为描绘山水景物、抒写山水情怀及山水审美体验的楹联。它不仅因其数量占很大比重成为楹联中极其重要的一大类,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是我国山水文学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东坡赤壁”楹联一百多副 ,根据吟咏对象的不同分为三大类 :合咏、单咏苏轼、纯写景。赤壁楹联的创作心态有四种 :以文人目光凭历史 ,以政治目光评人物 ,以旷达目光味人生 ,以文化目光看胜地。其主要艺术特征体现在 :借古抒慨、句式多变和摘句化用  相似文献   

16.
《徽州社会科学》2009,(12):62-64
楹联,一种独特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夙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并如春燕,飞入万千百姓家。楹联是情感的结晶,凝聚着生命的要义;是智慧的珠玑,闪烁着哲理的光华。其微言大义,常常发人深思,促人警醒;其言外之意,犹令人会心一笑。胸襟豁然……  相似文献   

17.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9,30(3):111-113
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联话"在保存楹联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诗学话语系统对楹联进行了理论上的言说,初步建构起联学的话语系统.其楹联理论以创新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运用"雅切"或"切"及"味"等审美标准来评价楹联;二是对楹联用典的看法;三是对楹联审美作用的认识.袁枚所做的工作,为"联话"这种文论体式的正式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谭嗣同对联辑存》时。读到《谭嗣同全集》下卷,有谭氏至刘淞芙信(五),披露“外拓本《王子楹联》,蔚庐先生有跋,先生书法大进,深得鲁公心法,笔笔有可玩味,不负比联矣!”  相似文献   

19.
周庄楹联     
《家庭科技》2002,(8):47-48
到千年水乡周庄游览是一种美的享受,历代学者文人都为“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而情不自禁,他们写下的楹联也足供游览者从容赏玩。 周庄最醒目的对联,题在结构古雅、气宇轩昂的古牌楼。其南面的对联曰:“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凌空塔影方斜景亦  相似文献   

20.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10,31(5):88-92
联话是以楹联这种文学样式为主要话语对象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文论体式,是我国传统文论整体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辑录、保存历代联作;二是评论楹联作品的得失;三是介绍写作背景;四是考释文本。联话之体生成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在楹联创作走向繁盛的基础上直接受到历代诗话、词话及文话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