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自 2 0世纪 90年代起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 ,主要表现为五大特点 :投资期集中在企业的扩展期和成熟期 ;投资企业的类型集中在工业工程、电子通讯和制药等行业 ;投资区域主要在沿海发达地区 ;投资方式采取了分散投资和组合投资的方式 ;在功能上对推动中国风险投资发展起了示范和启动作用。国外风险投资机构非常看好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 ,通过与中国风险投资商合作进行投资是未来国外风险投资在中国投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风险投资行为与流动性危机模型,对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行为及其与流动性危机的关系进行了解析。同时结合“类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性质,对迪拜债务危机进行了现实透视,可以发现: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行为将导致社会风险资产总体规模高于社会有效水平;债务危机是投资机构非理性扩张的必然结果;迪拜“类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性质是引发其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中国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联合的真实动因进行初步探讨,通过专家小组意见法确立了包含财务动机、资源动机、交易流动机3个维度的联合风险投资动因,并藉此作为外生潜变量,选择创业板有联合风险投资背景的投资机构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联合风险投资的动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认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联合投资的动因按重要性水平从高到低划分依次为资源动机、财务动机、交易流动机、资源动机对财务动机与交易流动机有显著影响。研究还认为,各个动机间并不是相互排斥或独立存在的,风投机构在进行联合投资决策前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创业企业应考虑风投机构联合决策的影响因素,有效地迎合风投机构投资心理,从而成功获取风险资本;证监会只有了解风险投资公司作决策所考虑的因素,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为等待已久的创新型和高科技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提高我国风险投资基金融投资效率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融投资效率不高是因为在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机构、组织形式、规模、基金管理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的程度、资源配置上存在问题.为此,提出了提高我国风险投资基金融投资效率的途径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投资风险保险制度,大力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大培育基金管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风险投资在美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对风险投资所具有的高风险和高收益双重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指出风险投资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 ,又从搜寻投资机会、风险资本家对投资项目的考察方式、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式、辛迪加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的关系、投融资双方的目标调整等方面 ,对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进行了详尽描述。  相似文献   

6.
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资本提供者-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之间的激励约束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风险投资机构主要采取了有限合伙制的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各省市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基本为事业型公司制,这一方面很难解决风险投资提供者与风险投资运作者之间的产权代理关系;另一方面导致较高的运行成本,使代理者与被代理者双方在投资运作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有限合伙制的风险投资机构,解决风险投资提供者与风险投资运作者之间的激励约束问题,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基于风险投资与公司治理理论,提出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治理结构及风险投资通过公司治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等研究假设,运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风险投资机构介入公司治理可以增强对管理层的激励,从而对创业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政府应规范风险投资行业标准,管控投机行为;创业企业要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构的优势资源,加强内部监控机制和重视对管理层的激励;风险投资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抵制短期行为,加强合作互鉴,提高服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投资风险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风险投资所面临的各种投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 ,对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投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实践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风险投资制度中存在的诸如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风险投资专业人员缺乏、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狭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不发达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几点设想广拓资金来源;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建立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和适应风险投资业需要的各类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实践的基础上 ,剖析了现行风险投资制度中存在的诸如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不足、风险投资专业人员缺乏、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狭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不发达等问题 ,提出了规范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几点设想 :广拓资金来源 ;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专业人才 ;建立风险资本的退出通道和适应风险投资业需要的各类中介机构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领域内,对企业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如何实现动态性的最优配置,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以Tirole模型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放松其假设前提,同时引入不同的融资工具契约、连续的控制权变量和努力成本函数,重点分析在不同融资工具的契约条件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在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两者之间如何配置,同时分析影响控制权配置与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结论是由于创业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的参与约束条件与激励约束条件的非一致性,致使创业企业家是否尽职、创业企业家的声誉机制和私人利益是影响控制权实现动态性变动的主要因素,可转化的证券契约与相机性控制权安排相结合可以实现控制权最优安排.  相似文献   

12.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讨论;对基金管理人的工作成果为单一可观测变量时基金管理人的最优激励合同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情况下的代理成本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除基金管理人的工作成果外存在其他可观测变量(如另一个风险投资基金的收益)时基金管理人的最优激励合同,指出当其他可观测变量能提供更多与基金管理人努力水平相关的信息时,把该变量写入合同将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创业企业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创业企业又常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个人投资者、政府三者需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这三者的特征和其在融资中所起的作用,针对我国情况,对我国创业融资多元化支持体系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4.
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间双重道德风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采用债券、普通股以及可转换证券之间融资的差异,来探讨不同的融资工具在投资的过程中对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而说明可转换证券能够有效地解决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存在的双重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风险投资的制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制度缺陷:从外部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 的关系来看,一是合伙制没有得到实行,风险投资的运作行政化;二是融资制度缺乏选择机 制;三是分配制度缺乏激励风险投资家的机制;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的关系来看,一是 风险投资家不能为风险企业提供增殖服务,从而出现事实上对风险企业的逆向选择;二是风 险投资家难以介入风险企业的经营决策,加上作为代理人的风险投资家的偷懒行为,难以防 范所投资企业的道德风险;从风险投资的制度环境来看,一是退出渠道不畅,使风险投资望 而却步;二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导致投资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离不开风险投资业的支持 ,而风险投资的退出增值又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 ,我国的风险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也比较缓慢。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迅猛发展的因素很多 ,而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 ,导致大量的风险资金沉淀 ,显然是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个障碍。因此 ,国家应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政策倾斜力度 ,为风险投资的运作和退出增值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我国 ,还应建立完善的以二板市场 (第二股票市场 )为主的多渠道退出机制 ,利用二板市场、主板市场 (正式股票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或其他方式 (如兼并收购、清算等 )来实现风险资金的退出增值 ,进而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简要分析了风险资本投资的基本过程和项目初始评估 ,从管理队伍、经营记录与商业计划、发展前景、退出安排以及企业价值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项目详细评估问题。指出运用风险资本投资过程中的项目评估方法 ,风险资本家可以较好地进行企业价值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特定时空条件下,通过调整发展风险投资首先取决于政府的功能与定位。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模式,即通过科学的政策制定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发挥作用。就政府的角色定位而言,政府不能充当风险投资市场的行为者,而是应当作为“过程政策”的调整者和监督者发挥作用。现实而言,政府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剔除一些束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度壁垒,而后才能够实现风险资本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