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小康社会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种状况的集中表现就是我国弱势群体尚未达到小康或者还处于小康的低水平,他们经济上收入过低、政治上缺少民主权利、所受教育水平低下,容易引发社会危机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建设弱势群体的全面小康,这就需要从政府、社区以及弱势群体自身三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是关系到小康社会建设是否全面的重要环节。利益关系调整应立足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坚持十六大确立的基本原则,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表述了"三农"问题的现状,指出了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以及农村是弱势地区的现实状况,这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所在。然后提出了具体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现,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弱势群体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失业;促进就业既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关心弱势群体 实现共同富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弱势群体的产生、构成与现状值得深入分析研究,关心弱势群体攸关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对重庆弱势群体为例的抽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对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整体差、社会地位低下、思想整体呈现不思进取、心理表现消积和劳动技能简单,提出从心理、经济和政治上关心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族地区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区域 ,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加快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即缩小人均GDP、人类发展、城乡发展以及知识、教育、信息、交通、服务业、城市化等社会发展差距 ,以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调整社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 ] 党的十六大指出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是 ,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 ,要在现有总体小康的基础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通过深入学习和领会十六大报告 ,我们认识到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调整我国社会政策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社会学的深层理念是“增促社会进步 ,减缩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突出以农民小康为重点,下大力扶助弱势群体,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危害,阐述了共同致富的意义,剖析了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家某些方面的政策缺失,论述了构建公平公正环境对弱势群体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弱势群体存在的现状、危害、根源及解决的措施、政策、环境等一系列递进式论述,系统论证了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共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论点。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尽快缩小区域差距所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重要论断 ,十六大则进一步贯彻这一精神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笔者认为 ,应该从五个方面理解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意蕴 :一、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刻反映了社会文明演进的客观规律 ;二、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目标是社会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三、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五、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重大突破,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使命,就是要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为此,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的指标,而且有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指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基数不实、来源不稳定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建设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传统的保障模式已失去其经济基础而陷入瘫痪状态.在现阶段,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实现国民经济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社会心理引导机制和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既要推进农村经济奔小康,又要维护农民心理健康。近年来,农民社会心理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农民社会心理健康亟待关注,健全农民社会心理引导机制和构建农村社会心理支撑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保安族、裕固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等北方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例,对北方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成就进行了实证分析与回顾,而且重点对其现阶段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民增收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仍较为缓慢、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退、农牧民思想守旧及综合素质偏低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以政策为导向,集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教育发展中的迫切问题等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诸要素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系统。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哲学依据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与武汉市相比,杭州、青岛两市在基本小康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初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基本小康16项指标和人民生活质量24项指标的比较框架下,武汉市目前在经济总量、城乡分化、生态环境和人才竞争上与杭、青两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杭州以优化环境立市、青岛以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品牌立市,武汉则应针对自身特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区位优势以及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8.
试述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教育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社会进入 2 1世纪时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的到来 ,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社会的各项事业也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教育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巨大变化 ;向高等教育强国行列的逐步迈进 ;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所有这些都将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为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构建和谐社会要直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与小康社会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分二步走。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住宅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新型小康住宅。这既是新世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