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儒雅”的含义 “儒雅”一词的意义,《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两义:1.学识精深。2.气度温文尔雅。其实这两义也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只有学识精深,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儒雅风度,不是装腔作势、故作高深,不是掉书袋、乱矫情。儒雅是骨子里的东西,真正儒雅的人,一举手、一投足,就能体现出来,无需刻意表现。  相似文献   

2.
各位老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掌声)单院长给我打电话,要我来讲一讲,刚开始我一口就回绝了。我想,第一我已经离开苏州了,我这董事长已经不知道辞了多少次了,总是辞不掉,但平时因为其他工作较忙,对学院的工作过问较少,实际上就是个挂名的董事长而已。  相似文献   

3.
正林语堂在《论读书,论幽默》中说: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何为幽默?一般我们理解为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它跟滑稽不同,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一种能激发起人类心理某种情感的智慧。如果作家富有幽默感,其作品便会趣味无穷;如果演说家富有幽默感,其听众就会乐在其中;如果老师富有幽默感呢?自然就会更有感染力地启迪学生的思想,熏陶学生的心灵。于是,我立志做个懂幽默,会幽默的老师,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凭藉惊人的洞察力把广阔的历史空间作为哲学反思的对象,率先提出和阐述了“世界历史”这一有价值的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作为黑格尔历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极为深刻地把握了近代以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美学对当代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儒家美学在这三个问题上都对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不知从何时起刮起了一股煽情之风,可是经历了太多雷同的感动之余,我们不得不思索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短暂的激情”能给孩子留下多少语文的积淀?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努力构建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的课堂,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情又有智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及其价值趋向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价值趋向的解读与分析,表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黑格尔理论的特征之一,进一步说明: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决不能避开对世界观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探讨“师生对话中教师的教育姿态”这一问题.无可避免地应当追溯教师内心的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可以从广义上来理解.比如教师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知识背景等;若单就狭义上理解,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情绪状态。比如我们时常提到的“教师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道德悖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研究者们没有阐释和分析道德行为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即自由的实质,混淆了善与恶和苦与乐的界限。道德悖论研究推动了道德哲学研究的发展,但其本身却是虚假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如何达于至善,是儒家思想从孔子到王阳明的主题。王阳明认为,人皆具“无善无恶”之纯善本心,并认为这是人皆可达于至善之前提和基础;但大多数人要长期经历在实事上磨练之“为善去恶”过程,才能达到 “物来顺应”、自在快乐的至善境界。阳明关于道德修养如何不断提升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数字人文”近几年在大陆学界的飞速发展已呈现出改变既有研究范式的现象,对于“数字人文”的迅速普及,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不应回避这一现象,而应该反思过去十余年间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历史地理信息化目前面临着发展停滞、创新不足、与研究实际不甚契合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通过扩大软件使用范围、改善数据挖掘的环境、进一步发挥个人研究者的作用等方法是可以得到改善和解决的。历史地理信息化的创新之路就是需要对“数字人文”“大数据”等理念进行大胆尝试,将静态、平面、塔式的历史地理信息化工作方式转变为动态、立体、网络式的工作成果和数据传播范式,进而开创历史地理信息化2.0时代。  相似文献   

12.
灵璧作为中国“钟馗画之乡”,有着较为久远的历史形成过程。讨论灵璧钟馗画乡的形成,既要研究它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又要考察形成这一民俗画乡特定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从区域人文历史、地理环境、民俗事项、民俗心里等层面分析,灵璧县“钟馗画乡”这一民间艺术之乡的形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3.
“好老师”境界从低到高可划分为“良师”境界、“名师”境界和“教育家”境界。良师是“好老师”成长的起点,已兼具“四有”特质;名师比良师有名,在教育教学领域起示范引领作用;教育家有自己独到系统的教育思想,已臻“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境界。“好老师”境界步步提升,是教师自我驱动、自我体悟、自我超越的结果,但教育管理部门可施加外驱力,培育好适宜教师成长的“沃土”,以激励更多“好老师”涌现。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和《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以不同的方式确立了自由概念的实在性,前者陷入了循环论证,后者则通过理性本实的确立,而得以避免。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论述角度.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由概念的内涵及在康德进德哲学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造就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必须深化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他们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情操、博大的仁爱之心和牢固的专业发展基础,从而引领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成才,切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21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眼光,更要确立世界精神的新视角,充分吸收世界各国民族精神的精华,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当前,要特别注重适应当代社会转型需求,发展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精神;消除民族心理上的万里长城,发展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克服因循守旧的保守意识,发展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黑格尔伦理学的几个突出创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传统伦理学之仅仅讨论价值领域或礼风民俗,黑格尔的伦理学关注远为宏大的视域,它是对人类整体的自由生存的集中探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许多突出创见。在黑格尔的伦理法哲学中,在历史上和学术上被割裂的各个概念和领域,比如伦理和法,被完整地统一了起来,使伦理成为一种全整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大地扩展了伦理学的领域;他丰富了伦理学的内涵,以"精神"统一了伦理意识和伦理现实,将权利和需要作为伦理的基础,并系统地阐述了伦理的辩证内涵;他厘定了道德和伦理的差别;他将伦理视为自由的实现,将自由视为伦理的目的;他将伦理的真谛指向了由自由意志所塑成的普遍性——共同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就包含了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人文精神从本质上包括道德精神、哲学精神和宇宙精神。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动态概念,从古代到当代,人文精神的历史内涵不断丰富扩大,依次包含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和价值观、道德感等层面。与之相应,人文教育的内容就包含了主体性教育、民主和个性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人文精神从本质上包括道德精神、哲学精神和宇宙精神。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这三个层面的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历史地理研究上限存在的分歧,指出:没有源头的历史地理学是不完整的历史地理学,它研究的范围应该包含史前地理(原始社会时期地理)。史前地理研究虽然困难,但可以借助其它学科的推动,譬如,可借助与它学科性质不同,但研究的时间、对象、任务、方法和凭借资料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的史前环境考古的研究成果,而且还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