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梁宗岱的诗学建构及批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理论家、批评家。本文尝试考察其理论批评实践,从其诗学建构及批评的方式入手,一方面勾勒出他在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中将两种诗学体系的“共相”误读为诗歌艺术本体以建构自我诗学体系的基本策略,一方面探讨他在理论批评的艺术化方面做出的努力,并以此为当今的文学批评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批评史上比较独特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主要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感悟"等方法,同时借鉴吸收现代西方文论中的印象主义批评,强调批评的独立性和文学性,注重深入文学作品的内部,而非远离文本,对当时主流的社会学批评是一种大胆的挑战.他的文学批评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面貌,对多元审美的倡导起到积极的影响.他始终坚持审美批评的独立,不随波逐流,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学批评自觉的开始,对当下的文学批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批评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二重性特征.我区青年评论家黄伟林的评论集<转型的解读>将转型时期我区的文学创作置于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以其富于诗性的描述,富有创见性的观点,敏锐地把握住文学本体的内蕴和特质,在用形象、感性去理解和把握文学本体的同时,又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探究文学的本质方向,显示出批评艺术化和科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以来文体批评的独特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文体批评既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也区别于西方的文体批评,而呈现出新的审视角度和维面。首先,它借文体为批评的切入点,去透视文本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以及所折射的世界、作家和读者,这就与我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区别开来。其次,它不把文本当作绝对封闭的自足体,它在语言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开掘蕴含其中的社会文化内容,并兼顾了对作家与读者的研究,同时将文体构成因素的具体、实证分析与文体风格的整体观照融合起来,既探讨文体的既定形式,也研究文体的生成过程。最后,它对文本分析的透视点也不同于其他的文本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救》文的理论观点有一定现实针对性,但它从一元对立的的思维模式出发,实际上完全否认了文化批评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导致了其理论上的一些偏颇和自相矛盾之处。应提倡多元的文学批评,以利文学批评的繁荣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公益广告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表现出淡化理性诉求、强化情感诉求、越来越追求艺术化的特性。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化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情感化,语言的形象化,语言的含蓄化。  相似文献   

7.
由于一些批评者对真正的书法批评了解甚少,以至于不知道书法批评应该怎样进行,导致当前书坛尤其是某些书法报刊和书法网站上的书法批评出现较为混乱的状况。澄清“书法批评”的意义,规范书法批评行为,理性而和谐地开展书法批评,对书法创作与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通常地讲,一个完整的文学批评都要考虑到四个文学要素:现实、作品、作者、读者。但考察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不同的时代批评家对这四个文学要素的关注是不均衡的,形成在一个时期过分强调某一文学要素,而将其他要素置于次要地位,从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模式:以模仿现实作为理解作品依据的模仿中心论模式,以作者的创作作为理解作品依据的作者中心论模式,以作品的结构作为理解作品依据的作品中心论模式,以读者的接受作为阐释作品依据的读者中心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以文本为出发点,还是以批评家为出发点?答案是众说纷纭。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中考察了“文学批评”概念,其复杂性让人惊叹。却尔在《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中把对文本的解释作为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然而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猛烈抨击文学批评寄生于文学,认为需要“一种特殊的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无论批评是以文学还是批评家为出发点,都表现了相应的主体姿态。  相似文献   

10.
非洲批评家往往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非洲文学批评,他们更多地关注文学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将文学批评看成社会批评的一部分,强调文学批评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他们并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文学批评方法,而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采取最合适的方法。他们对文学形式本身并不十分关注,甚至将文学形式本身也看成是文学的社会因素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具有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论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本土现实的挑战是更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化现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追求设计艺术化的时期。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以追求生活“差异性”的艺术精神来指导设计活动的。它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规范,是由多种风格、多种方法、多种文化倾向和美学趣味组成的多元化语义场。在表现方法上,后现代主义设计呈现出非理性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张燕玲以独特的批评姿态、话语方式与批评视闽对文学批评的生态进行冷静反思,在文学批评领域坚守了近30年.在近三十年的批评实践中,她以回归批评本义的本体自觉、同情之理解的批评方式、讲真话的批评姿态、问题式批评的路径、关注精神性内涵的批评尺度,建构起“率真雅实”的“本色批评”,并且一直秉持与躬身践行着,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场域中一种独特的批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分属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范畴,批评也在话语理论的冲击下走向文化研究,两者并不全然是对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文学批评为文化批评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同时文化批评也可以激活文学批评,从而走向更宽广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文学批评进入新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这是毋庸赘言的,然而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全球化及现代传媒的合谋,使得中国文学批评的境遇也不容乐观。文学批评作为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学科尊严和自主权,同时批评功能被曲解,批评形象被颠覆,批评对象被异化,文学批评的地位日趋衰落。而导致当前文学批评困境及误读的因素,既来自批评环境的恶化、外界对批评本身的不信任,也来自批评自身能力的退化。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批评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掌握文学经典的解释权而取得主导地位,其具体方式是颠覆原有经典、重新确认经典、文学经典重释、原有经典强化以及确立新时代经典,筒言之,通过共时态的文学经典建构与历时性的经典评价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经典化。由于文学经典的形成受他律性因素的支配,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范围总是处于流变之中,其流变的复杂过程呈现了建国前后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态势,也预示着建国后主流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犁批评思想的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场五四文学精神,二是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的文章道德精神与批评方法融入了现代批评理论。强调批评者的道德修养与知行合一,提出了“态度”论、“胆量”论和“定见”论的批评主体论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这为匡正当下的批评文风和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伴随时代的发展,文学批评家的角色由权力意志"代言者"的角色向"阐释者"的角色转换;而批评主体的批评态度则由被动的接受向主动追求语言新奇的方向转变;批评视角则由原来单一的"政治批评"视角向"多元化"的文化批评视角转换。在此基础之上,批评家不得不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以期跟上变化了的文学创作及其批评实践,促进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蒙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实践相兼相融,其书写视野和致思路径独特而新颖。作为最为典型的作家批评者的王蒙,他将感受和对话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范式,颠覆了苦大仇深似的学术陈见,彰显出一位优秀的小说理论家和出色的批评家双重角色的智慧和才情,确立了王蒙在中国当代批评史上特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30、40年代的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大师”级人物。沈从文在小说创作的同时也写下大量的批评文字。作为“大师的批评”,沈从文的批评文字的确有独到之处,但其局限是非常明显的:个人艺术趣味对其文学批评的制约;对左翼文学现象作简单化排斥、抵制所反映出的批评家学术立场的缺失;对理论的轻视与排斥所表现出的轻理智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