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nd Finance and the Tax-sharing System: An Empirical Interpret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的区域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待发掘。地方政府行为受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影响,尤其受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分税制集中财权使地方政府逐渐走向以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为主的发展模式,从而形成了土地财政;利用省级的年度数据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如何评价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与财政包干制相比,分税制都是一个理性化的制度变革,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稳定互动框架,而以土地为中心的城市扩张模式是这次改革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衡量指标体系的设计;同一计量模型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解释力;样本数据时间段的选择是解释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财政分权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同时存在着较显著的地区间差异,财政分权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与各个地区经济的原发达程度大小成正比关系,分税制改革以后财政分权的积极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制度模型化,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地方官员不仅面临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的财政激励还面临地区经济增长的晋升政治激励。(2)晋升激励对地方官员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土地引资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更具有解释力。(3)晋升激励对土地出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并呈现"东低西高"格局。基于此,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需要借助土地市场之外的联动改革,即加大土地违规的处罚力度,改变不合理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关系,实行差异化土地出让机制。  相似文献   

4.
吴昊 《学习与探索》2006,(6):196-199
从激励的角度看,政府行为与政府职能取决于政府的治理结构。中国“多任务委托—代理”型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增长至上的行为倾向。这种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行为倾向既发挥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也造成了政府公共产品提供功能薄弱、基层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公共管理政策有效性降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和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增强地方人大对同级政府的监督和制约、改善公共管理政策的实施机制、深化政府治理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主要包括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经济社会风险。研究表明,上述风险的成因既有体制因素、机制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其中,体制因素和机制因素可视为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产生的内在根源,政策因素则是近几年民族地区债务风险骤升的直接原因。据此,防范与化解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措施可以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分税制改革,切实增强民族地区财政实力;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与问责机制,消除民族地区地方领导干部的非理性投资冲动;赋予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发债权,促进地方债务透明化;规范民族地区融资平台运营管理,提升地方债务安全度。  相似文献   

6.
政府实施的政策路线之一,就是运用宏观的财政和金融政策首先提升景气,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结构改革提高日本经济的整体效率,拉动潜在增长力。小泉路线属后者。2001年度的经济财政白皮书将结构改革解释为“把劳动力、经营资源和资本等从低增长领域转向  相似文献   

7.
魏俊 《唐都学刊》2009,25(5):119-122
山东省地方财政体制的变革主要经历了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阶段、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初步阶段以及所得税、营业税分享改革三个阶段.通过改革不仅规范了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提高了省级财政调控能力,而且转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思路,分级分税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得到初步建起.但仍然存在着事权界定不清、省级调控能力偏弱、收入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毛伟  史晋川 《浙江学刊》2006,116(6):150-159
本文将Diamond and Dybvig(1983)的银行挤兑模型嵌入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从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出发构造了新的银行危机模型。模型表明,经济基本面的健康程度决定危机是否会发生,而外部性冲击决定危机什么时候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开放和政府担保对经济增长和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国外间接投资规模条件下,金融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银行系统稳定性;政府担保不会明显影响经济增长,但能够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本文的模型,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融开放和政府担保,而是国外间接投资规模过大、投资收益下降以及过度政府干预和无效率政府监管。最后,我们还分析了模型对中国银行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本文将这一理论应用于1978年以来的财政分权改革与中国小学义务教育的案例,发现财政分权并没有增加小学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内在机制是,西方通行的财政分权促进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两种机制在中国并不成立,尤其是人口流动障碍及其地区性差异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向追求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率的方向转变,这导致各地区激烈的财政竞争并相应挤占了义务教育等外部性较强的准公共产品性质的财政支出。本文还发现财政分权对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推动了富裕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抑制了后者。  相似文献   

10.
分权与激励是当前财政分权理论研究的核心主题,俄罗斯联邦财政体系的从无到有,为以自主权为主线研究分权对政府行为激励提供了典型案例。自经济转型以来,软预算约束一直是俄罗斯分权领域最重要的激励机制之一。总体来说,俄罗斯没有形成硬预算约束的有效机制,由于地区和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足破坏了地方财政纪律,导致地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财政政策选择的失灵及效率损失。因此,硬化预算约束要求构建一个明晰的财政分权体制,明确联邦以下政府的财政自主权,保持财政规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日、美、法分税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美、法分税制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阎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各界都希望通过实行分税制,来彻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并期望以此作为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分税制是当今世...  相似文献   

12.
利用DEA非参数技术和受限Tobit模型,本文核算了分权财政改革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相对效率,并对影响该效率变化模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源建设问题崔生金分税制是世界各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国家与地方分配关系的~种通行的财政体制。我国实行分税制后,虽然强化了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提高了中央收入占国家财政收人的比重,但财政分配关系发生了新变化,给地方财政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同...  相似文献   

14.
财政体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制度,关乎改革的全局,为此,文章试图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建立背景、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梳理,从而进一步探索继续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海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运行为基点,对目前人们极为关注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市场体系与竞争环境、分配倾向与支付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探索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指出在短缺经济的国度里,高速增长是经济的大忌,上海经济的最佳增长率为7%左右。文章对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分配政策的改革进行新的思考,认为货物市场的串联作用、微观组织对市场信号的迟钝反映、地方割据的重新出现以及地方政府支付行为的轻型化、企业支付行为的短期化和个人支付行为的早熟化都给改革带来沉重的压力。作者提出鲜明观点:用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保证新旧体制的转换,分配政策的成功点在于收入以效率为弹性值;经济决策多层次化应该向中央和企业集团决策层次两级化转移。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经济增长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多元的增长动机,在双重体制下,由于缺乏对多元经济主体行为的有效抑制,必然造成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财政收支逆差,货币投放过量,物价持续上涨,从而导致通贷膨胀的发生。本文指出,在预算约束软化、双重体制交替的体制背景下,企业的趋利化增长动机、地方政府的本位利益势必形成对中央财政乃至银行信贷的强烈冲击与挤压,使得中央政府不堪重负而增大货币投放量,这是持久的通货膨胀发生的体制性根源。  相似文献   

17.
1978年至今,中国经济取得了年均9.8%的增长率,被称之为"中国奇迹".其根源在于中国在分权改革的同时维持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政府间竞争市场,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目标的锦标赛制度下,为完成政绩考核展开多种形式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间接促进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了基础设施,吸引了大批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官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晋升.近年来,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出现了"异化",表现为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经济呈现粗放型增长.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主体的成熟和社会力量的成长对政府行为边界的限制作用在逐渐显现,这成为推动政府竞争步入良性轨道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黑龙江省1978-2007年经济增长与区域金融发展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地影响到本地区金融深化水平,而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地区金融与经济之间还未形成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黑龙江省金融发展存在滞后性.文章进而分析金融制约产生的主要成因,为确定黑龙江省金融体系自身改革的着力点以及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制度安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6):59-61
近几年,随着全面改革的逐步深化,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民间融资问题渐趋活跃,经济金融发展出现了新情况。通过一个县的数据调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民间融资情况的新特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民间融资对体制金融稳定的影响程度,积极提出了大力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依法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对民间融资进行更有效监测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府经济职能是一种贯穿于社会经济运行始终的政府行为方式。在不同经济体制模式下或在同一经济体制的不同时期,政府经济职能发挥作用的程度和范围是不同的。为描述这种景况,本文着力对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形式展开分析,认为在不同经济体制背景下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着主次性,其随着经济体制模式的转轨而出现调整。以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而论,这种主次性调整便和分税制实施过程中的财政转移支付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力图对这种密切联系的某些重要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