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批西厢》问世以后,流行甚广,评论者亦多。清初李渔一直到晚清梁廷枬都发表了不少见仁见智的论点,很不一致,原是正常的。1954年《古本戏曲丛刊》第一集影印出版,所收罕见的《西厢记》就有弘治岳刻本、刘龙田本、张深之本三种之多。这为研究《金批西厢》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研究者并没有充分利用了这一些有利条件也是事实。 推崇《金批西厢》者不乏其人,这主要是因为金圣叹从审美的视角,对这部剧作的分析和欣赏的确达到了前人未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即使偏颇之处也有,绝大部分都可成立,都能自圆其说。因此,我对《金批西厢》也是重视的推崇的。不过,《金批西厢》是否要改称《金西厢》?是否《金西厢》优于《王西厢》?我是采取怀疑态度的,总觉得不够审慎。因为根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与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程朱理学和元代的黑暗统治更是使人性受到最沉重的压抑。大胆歌颂男女纯洁爱情的《西厢》在这样的时代里出现了。喜欢它、仇恨它的人,那阵营是分明的。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与《西厢》有牵连的金圣叹,得到了极不相同的评价。过去,一些具有封建思想的人攻击他评改的《西厢》“是诲淫之书也”,“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其罪不可胜诛矣。”另一方面,在解放后,一些同志也攻击他,说“他批改《西厢记》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宗法礼教,反对自由婚姻”。差别竟是这样地悬殊。  相似文献   

3.
对《王西厢》的第五本,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一种说法是,第五本并不是王实甫的创作,乃是关汉卿的续作.有人甚至活灵活现地说,王实甫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就"构思甚苦,思竭,扑地遂死"了.这种传说,包含有两个极不相同的态度在.一种是赞美王实甫的,意思是他写的《西厢记》太感人了,观众看到这里都难受得伤心掉泪,因此设想王实甫写到这里也难  相似文献   

4.
金批《西厢记》受佛学禅宗影响甚深 ,金圣叹用“赵州无”公案阐释了艺术创作中超越艺术构思之“有”“无”的充分自由的特定创作规律 ,并由此揭示《西厢记》所潜涵的超越意识观念之“有”“无” ,从而达到无住无念 ,精神绝对自由的生命境界的思想意旨 ;用佛禅的虚空、梦幻观念解析了《西厢记》人生如梦及追求随缘任运的人生境界的思想内涵 ;用“极微”论等阐释了《西厢记》小中见大的创作方法。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艺术解析是立足于作品实际的科学阐释 ,而对思想的解读则完全是出于寄托人生感慨的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5.
论白朴《东墙记》对《王西厢》的影响李玉莲,王岳红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杂剧16种。流传至今者尚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3种和《流红叶》、《射双雕》的残折。其中《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已是各种版本的文学史、戏曲史等著作必以一定篇幅大时...  相似文献   

6.
《董西厢》作者籍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被认为是“古今传奇鼻祖”的《西厢记诸宫调》(以下简称《董西厢》),不仅是现存三种诸官调中成就最杰出的一种,也是《西厢记》杂剧之前的各种崔、张故事中体制最宏伟、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但对于这部杰作的作者董解元,这位由民间艺人向文人作家过渡阶段的典范性人物,至今人们还不甚了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本文拟根据一些戏曲文物和作品的语言等资料,从内证和外证两方面对董解元的籍贯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玉茗堂批订董西厢》卷首载有署名清远道人即汤显祖的叙文一首。书是明刊本,批订是否出于汤显祖之手则可怀疑。这不单是个别书籍版本的考订问题,而且对怎样对待以李贽或汤显祖或其它名家署名的一系列小说戏曲作品的评点校注都有参考意义。此文上半已缺,所存原文如下: 雷阳谪居,真不减鸱夷五湖、相如临邛耳巳。令平昌,邑在万山中,人境僻绝。古厅无讼,衙退,疏帘,捉笔了霍小玉公案。时取参观,更觉会心。辄泚笔淋漓,快叫欲绝。何物  相似文献   

8.
赵琳 《北方论丛》2005,(6):18-22
"西厢故事"的嬗变过程体现出<董西厢>"大团圆"结局的思想意义,这种意义的实现有赖于对女主人公崔莺莺"自献"情节的改造,上承唐传奇<莺莺传>,表明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文学史中是否始终存在现实主义同反现实主义斗争的问题,近来学界颇有争论。本文用几部“续西厢”,特别是用《续西厢升仙记》和《翻西厢》同“王西厢”的全面比较,阐明戏剧领域里也存在着反现实主义向现实主义作斗争的事实。文中指出,封建文人们采用“续书”的手段来诋毁那些流传深广的伟大作品,便是这种斗争的一个突出表现和特殊方式。《荡寇志》是对《水浒传》的反动,同样,《续西厢升仙记》和《翻西厢》也是对“王西厢”的反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叙事文学,叙事技巧是一个中心问题。金圣叹在点评《水浒》的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对《水浒》的叙事技巧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方面来解读金批《水浒》的叙事技巧,论证金圣叹对叙事学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金批《水浒》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的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的评改,删除了繁杂重复的诗词韵语,从而保持了整体叙事节奏的连贯与紧凑,缩短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距离;提出了注重人物感受,着重表现人物心态,强调小说人物言行的性格化、心理化描写;强调由作品中人物视点表现情节与场面,限制叙事者过多介入等观点。他的理论加强了小说文人化、书面化的倾向,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模式理论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12.
伏涤修 《江淮论坛》2007,(3):148-154
槃薖硕人《西厢定本》自影印出版以来,获得了不同的评价,褒之者过褒贬之者过贬。笔者以为,批评《西厢定本》的不足时不应一概抹杀它的学术、文献价值,尤其是对改编者在理论批评和人物评点上的精当之言应予重视和肯定;在肯定《西厢定本》的价值时,对其改编中的恶俗格调、外行之举更应指出和批评。  相似文献   

13.
一、伪托名人评校本的出现在中国戏剧史上,就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评价之高、刻本之多、上演之盛而言,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够与《西厢记》相媲美。明中叶以后,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戏曲小说创作的兴盛,出现了刊刻、演出和研究《西厢记》的热潮。据统计,从万历初年至明末,六七十年之间,《西厢记》就出了六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许多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文艺批评家都参加了《西厢记》的校勘、注释和批评,对《西厢记》的广泛流传和深入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发了张人和《<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一文。作者认为此书非汤、沈二人合评,这是对的。但作者认为这是“诸家评注的杂烩”,却是不够实事求是,而且把关键问题回避了。因为引前人的题评是中国评点本的传统,借用前人评语,或对前人评语作分析,都不应该认为是“杂烩”。退一步说,即使是“杂烩”,系何人所烩,亦即何人下厨司庖,也不能不谈。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2期刊载了拙作《<西厢会真传>汤显祖沈璟评辨伪》,同年第4期又发表了蒋星煜先生《论<西厢会真传>为闵刻闵评本》一文,作者也赞同此书非汤、沈二人合评的说法,并进而指出“《西厢会真传》是闵遇五批评的。”蒋先生认为《西厢会真传》为闵评,并没有提出直接的可靠的证据,只不过是将闵遇五所撰写的《五剧笺疑》与《西厢会真传》的题评作了对比。实际  相似文献   

16.
金批《水浒》中有三个问题一直是《水浒》研究和金圣叹研究的焦点:金圣叹对《水浒》创作动机认定的矛盾说法,对《水浒》人物令人费解的点评,对《水浒》文本的随意改动。金圣叹点评《水浒》具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把鉴赏作为个人心灵的一种寄托形式,使评书成为自己的艺术再创造,表现了显著的“创造性的背离”倾向,在阅读和点评《水浒》时表现出“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容与其间”、率性而为、潇洒随意的才子品性。金批《水浒》中三个问题的出现并非金圣叹有意为之,而是其率性任情、狂放自然的个性使然。  相似文献   

17.
论《采薇》     
《采薇》是鲁迅后期历史小说中的杰作,在紧凑和迅速变化的横截面的结构中,再度显出了他是善于用寥寥几笔刻划性格的文学大师。 小说创作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自然是要通过全部复杂和丰满的性格描写来完成的。在《采薇》中,伯夷和叔齐的性格都是这样得到了很成功的刻划,在他们共同的生活与行动中,写出了各自不伺的个性。他们从放弃王位投奔西伯之后,无论是养老将息,叩马进谏,首阳采薇,绝粒饿死,都在一起从事,却分别显露了鲜明  相似文献   

18.
论《天问》     
(一)《天问》:放流中泄胸中块垒之作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四《屈原面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人《天向》、《招魂》、《哀郢》,悲其志也。”史家著录,理当可信,说明《天问》的作者的确是屈原。太史公亲自读《天问》,悲其志,得骚人之心,可见《天问》不单单是形式上的问难之作,还有着精神的自然历史过程。只是年代久远.今人已很难拣出他的志向,明其骚人之心了。对《天问》的写作环境和文心,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天问序》中,有一段比太史公悲其志说更为形象具体的阐述:《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忧心愁停,…  相似文献   

19.
我6岁以前的记忆里没有他。13岁以前的记忆里,他的形象完全模糊。一年365天他有300天在外面跑,演戏或者找戏演。他偶尔回家一趟,除了递给妈妈一沓钱、吃一顿饭,就是躺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我不记得他是否曾坐下来和妈妈好好说过话,也不记得自己是否曾坐在他膝上撒过一回娇,  相似文献   

20.
一、《西游记》是一册神话小说历来人们总把《西游记》看作是谈经说道的故事,或者把它看作是神魔小说,以区别于神话和叙事诗。我以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酌的。《西游记》从其基本精神上来看,实在是一部神话小说。它那全体的艺术构成,是以民间的世俗传闻为经,以神话的想象和传说为纬,相互交织起来,并在那上面点染了佛道教义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