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时,为了说明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马克思用了以下公式: Ⅰ.4,000c 1,000V 1,000m=6,000 9,000 Ⅱ.1,500c 750 V 750 m=3,000 9,000 在上述公式中,假定第Ⅰ部类把m的50%用于积累(500),第Ⅱ部类就得相应地积累20%(即150),第Ⅱ部类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为600,这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时,用平均利润计算积累和消费对两大部类增长速度是否会产生影响呢?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奚兆永和许精德两同志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只是对后一个问题发生了争论。许精德同志说:“按平均利润计算积累和消费,则是消费资料优先增长。”(《江汉论坛》1981年第5期)奚兆永同志说:“用平均利润计算的社会产品的生产价格构成比用m计算的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更有利于第Ⅰ部类的增长,而不是更有利于第Ⅱ部类的增长。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第Ⅱ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第Ⅰ部类,通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式为依据,可以将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划分成八种基本形 式,它们有统一的目标函数,能够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各种基本形式下社会总产量的最优实 现问题。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来探索研究马克思扩大再生产模式的新途径。 一、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模式的基本形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扩大再生产模式,含有三个基本等式,依次分别描述Ⅰ、 Ⅱ部类内部的剩余产品分配及两大部类间的产品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坚白和何建章等同志从資本主义社会等量資金获得等量利潤的观点出发,提出要用生产价格来訂价,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个生产部門和企业以占用資金量来分配社会盈利。他們說什么“国家在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資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这些投資实現后会增加多少生产能力,增加多少产品,而且要考虑投資实現后将为国家提供多少积累,来滿足社会长远的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就要求国家投資額較大的部門,能够提供較多的剩余产品。也就是說,每一个部門,应当在自己的正常生  相似文献   

5.
(一)原理的述概。关于两大部类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的平衡,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的重要原理之一。先将要点作一简要归纳: (1)要扩大再生产,必须有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做为物质先决条件。在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划分为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基本前提下,两大部类产品在为扩大再生产而进行的交换中,实物形态上应该得到相互的满足。 (2)一切商品都可在价值上分为三部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各自的价值构成必须按照新的生产要求进行重新组合,但组合后Ⅰ部类需要与Ⅱ部类进行实物交换的商品在价值总量上应该是相等的。并且,产品在价值上互相补  相似文献   

6.
在对两大部类间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对此我们不仅要从一般意义去研究,更重要的是要以社会主义这个特殊社会形式的意义去研究。过去,我们自己也曾就这个问题从一般意义上发表过几篇文章,这里,则拟对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下两大部类间增长速度的问题再作探索。不妥之处,愿闻明教。一、扩大再生产本身要求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相适应地平衡发展我们知道,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和流通的理论所依据的基本前提是下面两个原理。第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总产品和个别产品一样,都是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的:c+v+m;第二个原理是必须把资本主义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I部类和第Ⅱ部类。这两个基本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和流通不仅适用,而且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章第Ⅳ节,把消费资料分为必要生活资料(Ⅱa)和奢侈品(Ⅱb)两个分部类,指明奢侈品只供给资本家阶级消费;必要生活资料不仅要供给工人阶级消费,而且还要供给资本家阶级一部分消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研究了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提出了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两个分部类之间的交换补偿问题。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具体论述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两个分部类之间的交换是如何实现的。许多同志对马克思的提示做了这样或那样的注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实现图式。本文试就这些不同的图式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从马克思对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两个分部类的交换图式所做的几个原则性的假设谈  相似文献   

8.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研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要研究积累问题,必须首先搞清积累率问题。马克思说:“在积累中,首先要考查的,是积累的比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88页)只有弄清积累率的问题,才能对积累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预算。 积累的比率即积累率,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在全部剩余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这个思想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明确表述出来的。该卷第二十一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马克思用公式来说明积累,其中所举两个例子,均假定第Ⅰ部类的剩余价值的一半被积累,马克思说,在这种情况下,第Ⅰ部类的积累率=1/2mⅠ。如果用公式来表述马克思给积累率这一概念下的定义,则为:J(积累率)  相似文献   

9.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没有依靠自我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职能和机制,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模式与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的最终分界线。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即最大限度满足全体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所决定的。在技术进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我在《关于社会主义积累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在分析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问题时,首先讲了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同时,也讲了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我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的。但奚兆永同志却认为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才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到底积累是不是扩大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用两个数值例子来说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在实际上是怎样进行的。如果计算一下马克思的数值例子中两大部类逐年的增长率,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共同现象:在扩大再生产的第一年,两大部类的增长率是不同的,但是,从第二年起两大部类的增长率相同,并且等于第Ⅰ部类第一年的增长率。这就是说,在马克思的数值例子中,两大部类在第一年为不平衡增长(即两大部类的增长率不同),从第二年起两大部类趋于平衡增长,并永远保持在平衡增长的轨道上。马克思的两个数值例子两大部类逐年的增长率如下:在第一个例子中,第Ⅰ部类第一年的增长率为g_1(1)=10%,第Ⅱ部类第一年的增长率为g_(11)(1)=6.7%;两大部类第二年的增长率分别为g_1(2)=10%,g_(11)(2)=10%;第三年的增长率为g_1(3)=10%,g_(11)(3)=10%;……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中,不仅都有简单再生产,而且都有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虽然程度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56页)社会主义生产同任何社会的生产一样,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扩大再生产,以满足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石油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能源产品,其生产也只有持续地扩大再生产,才能更有效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就油田扩大再生产问题,谈点认识和构想。一、油田扩大再生产的特殊性 石油生产企业与一般产品生产企业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劳动对象不同。它的劳动对象是  相似文献   

13.
任何经济体制都是由人来建构和运作的,这一浅显的道理启迪我们思考这样的现实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由什么样的人来建构和运作?笔者的意见是:自觉历史主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人文主体发达的经济体制都蕴含着一种人文精神,都需要具有这一人文精神的人作为体制主体。这是合乎逻辑和历史事实的。从逻辑上说,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有效地加快生产过程,将新增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生产积累,而不能全部用于生活消费。积累的比例与体制主体的人文精神有关。具有进步的、积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认为:两大部类生产应保持一定比例。而在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增长要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即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但最近二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虽然是处在技术进步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然而其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并不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两者基本上呈平行发展趋势。比如美国、西德近二十多年来,其乙类工业的增长速度还略快于甲类工业。(其甲类、乙类的划分有别于马克思的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但其值是近似的。)怎样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呢?是否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错了呢?不能这样说。我认为,问题在于分析的范围不同。马克思、列宁在分析再生产时,是就产业资本即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而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的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认识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在经济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探讨以下几个理论问题: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和扩大再生产公式Ⅰ(v m)>Ⅱc 的关系;二、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在两大部类之间和第一部类内部的表现;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客观界限。  相似文献   

16.
Ⅰ(v m)>Ⅱc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吗?许多人认为是这样。通过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够妥当。 马克思曾提出:“再生产过程必须从W′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观点来加以分析”(《资本论》第二卷436页。W′指社会总产值)。这就是告诉我们,必须从社会产品的实现问题入手,  相似文献   

17.
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究竟只有一个:Ⅰ(v+m)>Ⅱc?还是必须有第二个:Ⅱ(c+m)>Ⅰ(v+m/x)或Ⅱ(c+m-m/x)>Ⅰ(v+m/x)?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正在急诊的问题。主张可以概括为一个条件的有刘国光同志,主张必须包括两个条件的有实学及雍文远等同志。我认为,在某种前提或假定下,实现扩大再生产只需一个条件。但是刘国光同志的论据,正如雍文远同志所指出,则是不正确的;同样,雍文远同志的结论,只有在某些前提或假定下才是正确的,认为在一切场合,实现扩大再生产都必需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也有不够全面之处。Ⅰ(v+m)>Ⅱc 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这是没有争论的。但是,Ⅰ(v+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这二个角度对社会主义企业扩大再生产疲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处于初始积累阶段,初始积累规律仍然在起作用,工农业产品之间、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之间的不等价交换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实行“两权分离”的改革措施,是造成企业扩大再生产疲软的直接现实原因。承包制决不是改革的最佳选择,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措施和办法——股份制。  相似文献   

19.
邮电部门是社会主义的通信企业,它的生产物是一种效能,而不是实物产品。但它同其它企业一样,也存在着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经营管理,运用经济机制,讲求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不仅维持简单再生产,而且可以扩大再生产,更快更多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资金。那么,如何使电信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呢?这就有一个怎么经营的问题。本文试从研究南昌电信局的经营实践入手,就电信企业的经营策略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问题,学术界已经发表了不少很好的意见。我在过去所写的几篇文章中(包括与另外两位同志合写的),也曾对此提出过自己的一些看法。现在,进一步谈谈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以就教于学界诸前辈及同志。一、关于两部类增长速度对比关系的概念我国学术界关于两部类增长速度对比关系问题的讨论,是从如何看待所谓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问题引起的。但是,学术界对于“优先”一词的理解首先就是很不一致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着重分析的主要是社会总资本的积累或扩大再生产是怎样实现的。因此,他所唯一提到的两部类增长速度的对比关系,仅仅是指两部类积累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