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蜀人是怎样得名的徐南洲四川古称巴蜀,又简称为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蜀人、巴人以及许多氏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先后建立了蜀国和巴国,创造出璀璨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于探讨古代的蜀人因何而得名,即主要从《山海经》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界对巴蜀酒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考辨巴蜀酒的源流,二是对其发展、演变的相关陈述,三是地方性代表性酒业个体研究,而关于巴蜀酒业的区域分布和传播方式鲜有考证。通过对竹枝词中相关史料钩稽认为:在明清时期,酒早在巴蜀之地广为流传,且分布极广。以锦城为中心,向西可以达到郫县、芦山和盐源,向东可以延伸至重庆梁平、垫江,传到以北的绵州、广汉之地,并传到以南的西昌等地,形成了环状分布的饮酒文化圈,其文化传播的方式主要有2个:一是通过商品之间的买卖等商业行为,由商品交易将其文化传播开来;二是在巴蜀地区的文人墨客们,借由他们的诗篇将酒的情感传播到各地。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研究》 2 5周岁了 !作为它长期以来的读者和作者 ,我从内心感到由衷地高兴。 2 5年来 ,《社会科学研究》生动地见证了中国新时期学术波澜起伏的全过程 ,成为了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举足轻重的学术基地。除了积极参与整个中国的学术历程之外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建设史当中 ,我觉得值得注意的便是它对四川 (大四川概念 ,包括今天的重庆 )学人的扶持和对巴蜀社会文化的深入研究。巴蜀历史、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是它的重要选题 ,既有重点文章的组织 ,也有专题性栏目的设置。众所周知 ,巴蜀地区从青铜时代的文明到今天在西…  相似文献   

4.
我国面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贵州、广西,即北纬23-40度,东经75-105度,以“昆仑”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在二亿三千万年以前,多是浩瀚的海洋和湖泊。西南的贵州、云南和西藏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则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约从一亿九千万年前的三迭纪晚期开始,由于秦岭地槽的上升,而使这里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南北盆地和内陆湖泊,四川则成了一个内陆湖泊──巴蜀湖①(苏茂德《<山海经>与中华文化·论<山海经>的历史背景》)。以后又…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记载的沿江冢陵,从长江上游一直绵延到中游,早期冢陵则远在雅砻江流域。这些冢陵的大体方位,可以通过《山海经》与《水经注》的对读加以认定。另外,长江和汉水沿岸有关颛顼转生以及陵墓的记载,也可以加以破译。江汉沿岸的冢陵传说,反映出先楚集团及楚族迁徙的轨迹,以及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
同《周易》一书一样,《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最为奇特的一部。关于它的性质,作者与成书年代及其价值,虽历来众说纷坛,却论之者颇多;但对它的“荒诞”,至今学术界尚未作出理想的科学解释。为使《山海经》的研究走出迷茫,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力求给以合乎逻辑的解释。其说当否,恳请方家指正。《史记·大宛列传》载太史公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不仅太史公不敢言“《山海经》所有怪物”,班固在《汉书·张骞传》赞语中,更加上了“放哉(荒唐)”的判断词。王充《论衡·谈天》也说《山海经》“为…  相似文献   

7.
袁珂先生以《山海经》为战国时楚人所作,其论据有四:一、楚盛巫风,而《山海经》与巫术有关;二、有楚方言;三、楚辞神话与《山海经》相合者极多;四、楚为黄帝、颛顼之后,而《山海经》于此二神的事迹记述最多。袁说近是,下文将补充七条证据。一,楚辞特有的修辞在《山海经》中时有出现。(1)《北山经》云;蔓联之山有兽,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灌题之山有鸟,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云:“《楚辞·卜居》云:‘将哫訾傈斯’,王逸注云:‘承颜色也’。哫訾,即足訾,其音同;傈  相似文献   

8.
刘季冬 《学术界》2013,(1):101-109,283,284
斯宾格勒在其著作《西方的没落》中论述阿拉伯与俄罗斯文化时指出,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入侵及影响,阿拉伯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发生了严重的变形。斯宾格勒将这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变形的民族文化称为"伪形文化"。刘再复先生借用斯宾格勒"伪形文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并作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之区分。他以其认定的《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为标准,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原形文化,将背离这一文化精神的文化典籍称为伪形文化。根据这一原则,刘先生将中华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区分为:《西游记》、《红楼梦》是原形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伪形文化。本文对《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进行了新的梳理,提出了与刘先生不一样的认识,即《山海经》所体现的文化精神是优劣并存的,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文学四大名著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与刘再复先生不一样的看法:《三国演义》、《水浒传》并非中华文化的"伪形",而《西游记》、《红楼梦》并非只体现优秀文化精神的"原形文化"。  相似文献   

9.
严铭 《学术探索》2015,(3):97-103
范成大是个有心人,他在宦游四方之际,总是饶有兴味地用诗和笔记将其观察到的各地风物、民俗习尚客观实际地描叙出来,发挥着诗、笔记书写文化的功能。本文主要通过范成大的诗和《吴船录》来解读他对巴蜀地域文化的关注、肯定和欣赏,说明范的热情和实录精神对于保存中国十二世纪巴蜀地域文化的巨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 大开发—巴蜀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蜀文化是指巴蜀地区即主要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境内,自古至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巴蜀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尤其要大力加强巴蜀传统文化研究与当代实际的结合,并且有必要通过开展学术评论进一步提高巴蜀文化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与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海经》中绝大多数的志怪神话并非史前文化的“遗存” ,而是在战国时代根据特定社会需求对前赋文化做出的新综合。记录在儒家经传上的传说故事也不是神话的历史化 ,倒正是《山海经》神话的原始素材。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缺乏高昂的宗教热情而以现实主义为文化的基调。这种文化在个人生活上追求长寿、富贵、多子孙。战国诸侯在享乐腐化方面超过春秋 ,他们注重养生 ,追求长生。这样 ,方术之士为取信诸侯而为历史人物制造神圣故事使战国发生了一场造神运动。这一运动的主角方士以长生不死之术谒见诸侯时多备有说辞底本 ,临事取用。《山海经》当是神仙方术之士事先备好的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文化发展特色以经学为核心,然而,巴蜀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秦汉时期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还不是经学,而是文学。特别是司马相如登上文学舞台.揭开了巴蜀文学百年风光的序幕。同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也与巴蜀文化密切相关,因为该地文化与巴蜀文人的传授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代的四川开发与城市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为了在政治经济上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和开发,把巴蜀划分为若干个郡县,从而使巴蜀的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同时,由于国内统一局面的加强、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巴蜀地区交通网络的扩展,巴蜀商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达到空前兴盛的水平,使城市经济和文化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由此促成了西南国际都会的形成,推进了秦汉时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和夏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历来被看作是我国古典时代的一部奇书 ,多数学者把它作为神话来研究 ,而本文则先对《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书的性质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判断 ,并将《山海经》与《禹贡》、《天问》、《穆天子传》等著作进行比较研究 ,然后从《山海经》中寻觅有关夏史资料 ,对其中叙述的关于夏族始祖、鲧禹父子关系、鲧禹治水、鲧的下落、禹后裔的又一支系、启的传说以及夏桀之亡等资料一一加以辨析 ,从而证实 ,以神话传说形式表现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史记》中凡称“西南夷”,均指“西夷”、“南夷”整个地区。“西夷”和“南夷”都是专用语,各指“西南夷”的某一特定地区。“西南夷”划分为“西夷”、“南夷”是以巴蜀为基点的。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司马迁等人出使西南夷的材料充分证明,巴蜀是开发西南夷地区的根据地。从族属上看,大体上说来,南夷地区以濮越族群民族为主,西夷地区以氐羌族群民族为主。关于滇池洱海地区的民族,作者认为,滇池洱海地区是濮越族群和氐羌族群交错杂居地带,大体上说来,滇池地区的主体民族滇属于濮越族群,南夷文化色彩浓厚;洱海地区的主体民族、昆明属于氐羌族群,受西夷文化影响较大。两个地域里都杂居着另一族群的居民,因而,无论是滇文化还是、昆明文化,都表现出另一族群文化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段渝研究员     
段渝研究员的新著《政治结构与文化模式———巴蜀古代文明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最近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古代文明尤其是巴蜀文化研究领域中多年辛勤耕耘所获得的成果。它的出版,引起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以及文化学界的密切关注,受到同行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人类学家、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研究员认为,该书“可谓独树一帜,对巴蜀文明的来源及发展作出了可成一家之言的多方位、多视角的诠释”,“对三星堆出土文物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的诠释,对巴蜀古酋邦制的说明,对早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对巴蜀文明…  相似文献   

18.
一、巴族及巴国的兴亡 (一)巴族溯源 巴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其名为“巴”,有人认为是“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元和郡县志卷34·渝州》条);有人认为盛产芭茅草而得名;有人认为是虫、蛇之属,《说文》称:“巴,虫也。或曰食象蛇。”《山海经》云:“西南有巴国,有黑蛇,青首,食象。”有  相似文献   

19.
《巴蜀文化通史》中有单独的一卷:巴蜀科技史卷。本文通过介绍巴蜀科技史卷的编写,从而一般地探索“地方科技史的编撰模式”。巴蜀科技史属于“地方科技史”。撰写科技史有三种模式:通史模式;学科模式;融合模式,即分科(或分领域)通史模式。我们认为采用“融合模式”比较适合。具体论述了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子文化”;巴蜀科学技术成就的内涵;巴蜀科技史有独特的世界意义;巴蜀科技史研究的现状。提出编撰地方科技史的模式探索与选择,指出我们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道教在巴蜀初探(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蜀地区与道教产生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从文化上看古代巴蜀文化中的昆仑仙山、长生不死、肉体升天以及诸神灵等思想都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从地域上看 ,五斗米道发源于四川大邑鹤鸣山 ,这是与当时蜀地的今文经学风气很盛、黄老道术流行甚广、西南少数民族中的神仙方术、巫术甚盛行有关。从道教政治实践来看 ,巴蜀地区先后有张鲁政权与李特成汉政权的存在。并且道教传统中神仙及后世著名道士及道教学者也为数甚众 ,在教内教外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