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柳宗元从元气本体论出发,否定了天命鬼神的存在,批判了种种有神论和迷信观念,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但同时在他的思想中又存在着迷信、推崇佛教学说的方面。柳宗元思想中的这个矛盾,引起了对它评价的歧异: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神论。柳宗元的思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矛盾?它究竟是唯物主义无神论还是唯心主义有神论?弄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是很必要的。 (一) 柳宗元的无神论思想涉及的方面比较广,但首先是以他在自然观方面的唯物主义思想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大乘佛教中观派创造人龙树的新命题“缘起性空”说作了哲学评析。“缘起性空”说的提出,对佛教哲学发展中的“有执”和“空执”观点的批判,是重建佛教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新思想,是从新的角度达到对此岸世界价值的否定,对佛教哲学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此说本身虽有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但其中也含有辩证法思想。对此,本文作了尝试性的评析。  相似文献   

3.
张载的佛教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佛教的认知层面考察张载的佛教观 ,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排斥的。其批判、排斥涉及本体论、心性论、因果论及讲道方式等。在本体论层面 ,张载由“气”的运行状态、“空”的存在形式多样性、“空”的有用性和人生实在性等方面证明“空”的“实有性” ,以否定佛教“万物为幻”之说 ,并由“气化论”批判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在心性论层面 ,张载批判佛教心性论为“知觉为性”、“灭人本性”、“去人伦之性”、“妄言天性”。这种批判显示出张载复兴儒家实学的宏伟志愿和坚定的道统意识 ,但也反映出他对佛教的偏执态度及由此形成的对佛教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所发生的革命变革出发,肯定了马克思对物、对人、对人的直观能力的实践理解的合理性、革命性.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唯物论,也没有否定自然这一唯物论的前提.而当前流行的实践本体论忽视了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及其规律对实践的先在性、前提性,忽视了实践本身所具有的"变革世界"的客观功能而有滑入到唯心主义的危险.文章指出承认自然的先在性构成了实践唯物论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能调节、控制人的行为活动,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因为它是心理的表层,因此称它为“表层心理”。而“深层心理”是隐藏在心理深处的一部分心理活动。深层心理是在伦理、道德、法律、宗教、风俗习惯等社会观念的影响下,不能或不敢公开表现出来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它在表层心理的控制下埋藏在人的心底深处。表层心理与深层心理是辩证统一的,表层心理控制着深层心理,但当人失去理智或理智减弱的短暂时刻,深层心理也会影响人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个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人的心理、人的意识有着极大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歌唱过程包含了歌唱者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歌唱者的个性特征 ,它是一个统一的、具体的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歌唱者只有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认识、了解和掌握歌唱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的规律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歌唱者的心理素质问题 ,歌手才能够很好地控制歌曲的旋律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心理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心理学的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分娩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就得益于18世纪生物学与生理学的巨大进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既可以从宏观的层面揭示心理现象的作用规律,也可以从微观的方面对人的心理活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的领域更加广泛而且深刻.科学技术对心理科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为心理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心理学研究的突破提供并创造了可能性;第二,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对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手段、研究方法会产生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是心理科学取得更大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庄重文学作家史铁生在人生的痛苦中探究其终极的意义,使他的散文有着佛教意识、又超脱佛教意识的内涵:人类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及其超越的过程;给苦难中的人指示了一条拯救、赎罪之路;博大的爱和否定佛教消极人生态度的精神,它给芸芸众生以希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佛教宇宙本体论“缘起性空”的意义。指出:“缘起性空”否定了一切神格或理性的本体,把佛教推上重义理、倡内省的道路;使佛教与中国本上思想融为一体,从而使佛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扎根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