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雪霞 《阴山学刊》2004,17(4):81-84
屈原曾经受到先秦诸子的深刻影响,对此前人已作了不少有益的梳理."屈原与先秦诸子"研究主要呈现三种倾向一是认为屈原归属于先秦诸子的某一家;二是认为屈原兼具先秦诸子思想;三是认为屈原兼具百家而后自成一家.学者学术视野逐步由封闭、迷信走向开放、求实,研究思路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2.
曹胜高 《云梦学刊》2006,27(4):43-47
《天问》采用疑问句式,内容“史而不玄”,可知其并非屈原怀疑精神的反映;其采用的问对形式是先秦理论阐释和辩难论对的重要方式。屈原以楚国使者和楚国学术的代表的身份出使齐国,《天问》有可能是屈原与稷下学者问对的纲要。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美政"虽是兼融先秦诸子多家思想而成,其核心内容则是圣君贤臣"两美相合"的圣贤政治论,它是中国古代士人普遍追求的政治文化模式。这一模式及其理论基点的学术渊源,均在"管子学派"中的"前期齐法家"思想中。学界在探寻屈原思想的学术渊源时,由于对"管子学派"的发展阶段不甚了然,因而产生了许多错位和附会。  相似文献   

4.
孙雪霞 《江淮论坛》2002,(5):111-115
屈原与先秦诸子的关系,前人已做了不少有益的梳理。为了避免把屈原看成是某种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或是各种哲学派别思想的混合体,笔者试图以屈原为视线中心,把战国士文化精神作为屈原与先秦诸子思想的连结点,探讨两者产生联系的可能性与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屈原"美政"思想源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对于帝王的强烈希望和期待心理。先秦帝王观念中的先王崇拜思想则是屈原"美政"理想产生的重要文化因子。屈原"美政"理想的构建缘于先秦帝王观念中尤其是儒家、法家的法先王思想对他所产生的影响。屈原心中凝重的帝王情结是导致他最终走向自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 程湘清主编的《先秦汉语研究》一书,1982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语言学工作者的欢迎。该书收入先秦汉语研究论文六篇,其中有两篇以甲骨文为研究对象,另外四篇以传世的先秦重要古籍为研究对象。内容包括词汇和语法两大部类。该书是一部先秦汉语专题研究论文集,这类论文集在我国还是第一次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7.
《学术月刊》去年七月号发表了龙海清、龙文玉两同志的《屈原族别初探》(以下简称《初探》),认为“屈原可能属于苗族,他是精通并吸收了华夏文化的第一个苗族文学家”,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一) 争辨屈原的族别,首先要弄清先秦楚人的族别。《初探》的作者说:“楚人的先祖很可能就是三苗”,其主要依据是,楚人受封子爵的熊绎乃是从周武王伐纣建过战功的“髳”人子孙。武王伐纣,髳人是否建过战功,可以存而不论。问题是楚人的先祖是否  相似文献   

8.
屈原否定论者从多方面否定屈原,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说屈原不见于先秦典籍。过去,胡适在屈原的名字上加上“传说的”三个字(《读楚辞》),如今,三泽玲尔说:“屈原,完全应该视之为传说性的人物。”“关于屈原的历史传说,恐怕是……作为一种传说的神话而创作的。”(《屈原问题考辩》)这种屈原是“传说  相似文献   

9.
<正> 湖南省屈原学会成立于一九八五年四月,是中国屈原学会和湖南省社联的直属学术团体。它的宗旨是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团结和组织全省研究、教学屈原及楚辞的各界人士,交流学术心得,探讨学术问题,以促进全省对于屈原及楚辞研究、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湖南省屈原学会的任务是组织交流屈原及楚辞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团结老中青  相似文献   

10.
《云梦学刊》2009,30(6):29-29
《天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刘绪义著)于2009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从发生学角度专门探讨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发生之内在历程的学术专著。作者认为,只有从历史出发而不是从观念出发,才有可能探寻先秦诸子的原貌,厘清中国思想文化之源与流。本书紧紧依靠先秦文献特别是考古发掘之简帛文献资料,从思想发展的源头入手,依其自然萌芽、  相似文献   

11.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中晚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是一位抗秦救楚的英雄,伟大的爱国辞赋家和诗祖.由于他处在楚国从衰败走向灭亡的时期,因此,先秦史料中除屈原自己的作品外就很少有屈原事迹的记载,即使有之,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这位反对秦国兼并楚国的强硬派领袖人物屈原的事  相似文献   

12.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5):53-53
《屈原颂——历代咏颂屈原诗歌选注》(谭家斌辑注)于2009年11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编选自汉代至当代诗歌250多首,辑诗的数量和采用的体例都与《屈原赞古今诗词选》大致相同。该书不仅取有前辈学者的编注之书所长,而且也有自己的特色。其特色主要在于:一是选编了一些前辈学者所不易见到或不能知晓的诗歌佳作,尤其是现代诗作,如黄炎培的《观〈屈原〉剧二首》、于右任的《贺诗人节》、  相似文献   

13.
拙作《“屈原——爱国诗人”之我见》发表后,某些大专院校的学报,已先后发表了九篇争鸣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认为,先秦或屈原已具有明确的爱国观念,与我的观点正好是针锋相对的。我认为考察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是考察与屈原有关的楚国历史上的典型事件,深入解剖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4.
赵明教授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是一部富于时代气息和独创精神的著作。该书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先秦文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作者将先秦时期的文学称之为“先秦大文学”,不仅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历史跨度长,包括了几个社会形态;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化上古发端期的文学,它具有更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和综合形态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该书的研究方法:采取文化的视角,由文化切入文学。“一部先秦大文学  相似文献   

15.
唐祖敏 《云梦学刊》2011,32(6):38-42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先秦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以屈原的作品为释读的文本,认为诗人屈原早年曾经扮演过“舆嬖”的生活角色。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对他的情感性格以及作品的基调形成,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5):157-158
何林福和李翠娥合著的《永远的屈原——屈原与屈子祠》(以下简称《永远的屈原》)于2008年5月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屈原与屈子祠研究领域作了多方面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对照传世的先秦学术典籍和近代考古发现的先秦学术典籍的体例、内容及语言 ,并后代相关的文献记载 ,章学诚的“言公”的观点完全符合先秦学术史的实情 :从“先秦古书不题撰人”,“同时代之人未必知晓作者为何许人”,“诸子未必可考”三个方面可以证明先秦学术没有作者的观念 ;考查传世的与出土的先秦文献中不同版本的著作在思想内容、篇幅篇次、语言等方面的修正与变更证明 ,一些曾被“疑古派”确定为伪书的先秦文献实质上是先秦学术“言公”现象在典籍中的体现 ,从而也证明了先秦学术“言公”的传统。先秦学术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是“言公”风气与“立言”信念和谐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14,(4)
研究先秦诸子根本的切入口是其发生学,在这里需要念一部"本"字经,探究原本、本质、本源。因此,对先秦诸子发生学的研究必须掌握三个关键点,第一,以《庄子》所表达的思想为例,深化对先秦诸子个体生命的认知;第二,以司马迁《屈原列传》和孙武《孙子兵法》为例,探究先秦诸子的知识来源;第三,通过考察《论语》的编纂过程,还原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84年6月4日至8日在武昌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屈原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五十多篇。现将学术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有的同志认为,屈原留给后世最宝贵的东西,是他的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以他的作品为中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成为我国爱国主义文学创作的最早典范。此后,这种爱国主义便牢牢地植根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成为维系和支持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有人说:“屈原的浪漫主义文学随着宗法思想秩序和思想规范在汉代确立而完成了历史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