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己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故而,仅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爱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斯泰洛齐是外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真正实践教育爱的教育家,在他创办的贫儿学校里,裴斯泰洛齐以"爱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忧儿童之忧,乐儿童之乐,用赤诚之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文章系统阐述了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他作为著名教育家对学生的施爱与被爱给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李才 《新天地》2011,(12):464-464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的爱,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关爱。只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会有乐教善教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慈母的爱心,要在实践中做到爱生如子,把教育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入一体,才是完美的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罗辀重以"教育爱"的人文情怀融入德育,谋求实现儿童"未来的可能的价值"和"人类要生长的价值".在罗辀重的德育理念和实践中,"教育爱"具有垂范性、生活性、原则性和系统性,致力于帮助儿童,注重循循善诱,加强亲切指导,让学生学会施爱,促进儿童"血性"道德人格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教育者必须兼有良善的动机与高明的策略,才会成为之于良善目的的良善手段的运用者和之于良善结果的良善过程的创造者。良善的动机是教育者的善意,根底上是教育者爱的意志;高明的策略则是教育者的智慧。爱和智慧统一之后,教育中的爱就成为智爱,教育中的智就成为爱智。智爱,是爱的一种境界,此境界与任何刻意的机智和灵巧没有关系,根底上是爱者精神世界发展水平在爱的实践中的显现。对于教育者来说,智爱必是领会了爱的真谛和教育的真谛之后的爱意与爱行。爱智,是一种人文性的智慧,是教育智慧整体的一个侧面,它可以从人性的善端和人道主义的原则中寻求启迪。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从专业化的视角对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教育反思,那么幼儿教师应具有教师教育爱的情感品性;适宜性教学的识别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应认识到,过度赞美与奖赏儿童的危险性;对幼儿问题行为的专业性应对的重要性。教育反思是教师的基本功,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学科,理清二者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为了促进二者的结合,高等院校应做到在教育目标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在教育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借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在他看来,师爱是具有童心的理智人道之爱,教师应视儿童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仁慈地善待并尽力成全每一 位儿童。反观幼儿园教师师爱的实然状态,我们发现存在以爱之名苛责儿童、以拯救式心理施爱、对儿童选择性施爱以及“廉 价之爱”盛行等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思想为回归爱的本真、重塑师爱提供了可能路径:把握好爱的分寸,将“火 热的感情与冷静的理智融为一体”;对弱势儿童施以“保护性教育”,让儿童“永远感到自身的庄严”;营造关爱共生的人际氛围, 打造“留恋和怀念的人道精神圣地”;给每位孩子“特别的爱”,使儿童“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师爱;苏霍姆林斯基;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0.
对"爱是教育的灵魂"学界已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个真正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胸中有爱,有教育爱。然而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爱却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博爱—真爱—正爱。教育爱形式的不断变化也表明了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并运用自己的爱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不知不觉中,已在三尺讲台度过了九个春秋。九年中八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有了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的切身感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工作是繁琐而辛苦的,可又是幸福而快乐的。教育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教师给学生的爱应该像母爱那样细腻而纯洁,像父爱那样广博而深沉。要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之树常青,教师必须用爱的甘露浇灌、呵护它,让它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2.
高华琴 《新天地》2011,(9):151-151
教育是“根雕”的复杂艺术,“爱”是教育的主旋律。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每一个学生培育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急剧变迁,传统幼儿教师教育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卓越教师计划旨在追求优质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在厘清卓越幼儿教师内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实践质量不高。深刻阐述优化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据此,卓越教师计划引领下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要着眼于课程目标的卓越性、课程内容的全面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以期实现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其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立法是实现依法治教的前提。但是,教育立法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立法数量,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立法质量,其中关键是要提升教育立法的内生性。本文从基础、内容和形式三个维度探讨了教育立法的内生性问题,认为教育立法只有内生于教育这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法规才能进入教育的实践运作,才能真正地保证教育的秩序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但是 ,中国高校德育内容构建存在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因而 ,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按照系统论的要求 ,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是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 ;二是要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运用质性研究法对K市26名参与STEM活动的幼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为STEM教育对幼儿思维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颇为重要,愿意开展STEM活动;在开展STEM教育时,能够以幼儿为中心;同时教师要不断拓展强化专业知识。主要存在问题:教师欠缺STEM专业知识经验;时间不充足,无法保证活动的持续性;班级人数太多,教师无暇顾及到每个幼儿;幼儿自身经验水平不足,实际效果与预期有差距。主要建议:加大对幼儿教师STEM教育的培训力度;日常教学中多为幼儿铺垫前期经验;合理优化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构建多元化STEM教育动态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是尊师爱生的同志式关系,教师要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竭尽全力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知识增长服务;学生要尊敬教师,接受教师的教导,认真学习,不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提高修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生与尊师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要坚持爱护学生,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做到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刻苦学习,不断…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本质看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探讨了教书与育人的相辅相成关系。笔者认为,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将一定外在教育内容向自己主体转化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本学科的科学规律和内在关系,还要研究本学科内容中的科学真理和唯物主义思想。故此,教师要同时担负"进德修业"的双重责任,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关系到教育事业成败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敬业精神,炽爱的情感,职业职责,职业行为。具体实施要注意三方面问题:一是党委统一领导,各基层积极配合;二是各部门把此项工作列入日程,有计划的检查;三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爱的播种者。教师的职业虽然平常而且平淡,但总有一些东西让人感动。教师必须要用“心”去爱,必须用“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接近学生,去感染学生,不然,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敬而远之。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学生的秉性各个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和教育下长大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