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雪》为柳宗元谪居永州所作,短短二十言,写景状物,空灵虚荡,绝非一般的感兴排遣,极尽孤寒与悲怆,是他政治上压抑悲愤、生活上孤独悲凉而至绝望的心情的凝结与沉淀。  相似文献   

2.
《江雪》为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作,短短二十言,写景状物,极尽孤寒与悲怆,而诗中的禅趣又使其呈现出超脱尘世的意念、任情山水的意趣和淡泊空灵的意境。《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经过数十年心理积淀所创作的后期巅峰之作,随着对海明威本人心路历程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精神不败的桑提亚哥在现实社会中必败的命运。东西方文化的不...  相似文献   

3.
笔者试对川端康成的后期代表性作品《山音》中所表现的死亡主题进行探究与分析。认为死的存在始终威胁着活人以致使人感到人生无常,人总是孤独的。对生存的渴望会使一部分人在性与爱的幻想中,去寻求心灵的短暂慰藉。川端康成没有停留在对死亡哀愁的体验之中,他召唤生命的活力,想要唤起民众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告诉我们,人要勇敢地面对并超越死亡,找到生命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4.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出自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柳宗元的一牛可谓怀才不遇,屡遭排挤,大志末酬身先老,含恨而终。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再加上永贞革新的失利,柳宗元遭到了人生的一大重创,被贬为邵州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诗人江雪让时间凝结在每个生命体验之中,律动、昂扬、多彩的生命征象,构建出哲理化的时间广场。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孤独者》中,鲁迅对死亡极尽笔墨地刻意渲染,其用意直指人类普遍的精神困惑。鲁迅通过对死亡本身的叙述,探讨了生存与死亡这一人类困惑并永远困惑的哲学命题,而鲁迅又将这一命题转化为对生存意义的探寻。这也是处于精神困境中的鲁迅对自我处境的挣扎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是一位讽刺艺术大师.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反讽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成为小说最显著的特色和基调.本文运用奥斯丁-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了剖析,力图证明作者的语言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性会话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上,学者们通常都是在以国家为敌的前提下探讨言论自由,而费斯教授在其名著《言论自由的反讽》中,却提出关于以国家为敌的言论自由的三个错误:言论"沉寂化"效应、国家作为"配给者"角色的缺失、"公平原则"的漠视,费斯教授认为国家也可能成为言论自由的朋友。结合这一理论,充分认识中美两国言论自由的不同背景,可以以新程序主义为进路推动我国言论自由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引介选择适应的观念,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具有极大的整合性,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局面。本文用生态翻译学的翻译策略分析《江雪》的翻译,发现其在指导翻译实践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西方认知语言学家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成功模拟了读者语言解读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活动以及动态推理过程。依托其理论的图形模式对《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现象进行语用认知解读,就在于借助语言的表层结构,通过一定的语用背景的影响,更加清楚地反映语言形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作品内部各具体语言行为、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举动的意图以及产生这种意图的动态运行机制,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即对反讽的研究可以从一个相对客观和理性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巨型收音机》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约翰.契弗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这篇作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以探讨作家这一叙事技巧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钒滤苟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她被喻为反讽大师.其代表作之一<爱玛>中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的文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从自由间接引语的角度结合语言学工具对<爱玛>中的情景反讽进行阐释,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它在日本和国际文坛上的畅销足以见出作者创作的成功。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并非是几个都市青少年的不幸,它有着深刻的现实压力和时代烙印。木月、直子、初美的自杀,渡边、永泽、敢死队的孤独空虚,都是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村上春树以其举重若轻的笔调,触及到了孤独的底蕴,揭示出了孤独的可怕。读者可以从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领略到孤独的旋律,品味到孤独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试从M.A.K.Halliday(韩礼德)教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之经验功能的角度出发,对柳宗元所著唐诗《江雪》的六种英译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系统功能语法对于中国古诗词翻译的价值,及其在翻译实践及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百年孤独》是一部描写死亡的佳作,死亡是这部作品的重大主题之一。《百年孤独》中的死亡大致可以分为非自然的死亡、自然的死亡和奇怪的死亡等三种基本类型。造成这些死亡的原因,既有生老病死等自然因素,又有暴力、战争、政治纷争以及腐朽封闭的社会环境等外在的现实原因,同时还有孤独这一内在的精神因素,诸多合力造成了马孔多非自然的死亡,形形色色的死亡构成了马孔多的消亡。作者将政治、破坏力与美学完美地结合起来,并把死亡上升到美学的高度,在对死亡的叙述中又透露出对死亡的哲思。  相似文献   

18.
张爱华在其第一本散文集《孤独女子》中展现的孤独是多层面和多成分的。这种孤独肇始于作者孩提时在动乱年代被动形成的心理学层面的性格“孤僻”,但作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性格上的孤僻升华为哲学和艺术层面的“孤独”品格,从而对人生共同关注的诸多主题产生更为自由与深邃的领悟与关照。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罗斯的《凡人》(Everyman)是一个关于疾病与死亡的故事,小说以倒叙的手法,撷取一个普通男人遭遇疾病、面对死亡的人生瞬间,来讲述他一生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罗斯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的犹太特征,藉由一个凡人的死亡而探寻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社会意义最为深刻的一部,反讽艺术的运用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剧中对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的娴熟运用使该剧具有深刻的批判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意蕴深远的多棱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