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婚约作为婚姻关系成立的前置程序,界定其法律属性应以正确认识婚姻的法律属性为前提。通过法理学与民法学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婚姻契约性质的结论。而婚约作为婚姻缔结过程中相对独立的阶段,其性质应属于婚姻契约的预约合同,故认为违反婚约的法律责任应纳入违约责任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我国1950年、1980年和2001年《婚姻法》均无关于婚约的规定,相关司法解释零散而不成体系。以社会调研为基础,考察婚约的涵义及历史流变,可知作为男女双方意思表示的现代婚约,性质上属于亲属法上的契约,兼具亲属法与债法的双重属性。婚约现象长存不衰,有着深刻的心理、文化和经济基础,我国现行立法对婚约习俗的规避与漠视有“矫枉过正”之嫌。婚约立法是填补法律漏洞、充分发挥法律社会导向功能之必需。我国应当对传统婚约习俗采取“形式保留、内容改良”的态度,构建一个理论上符合现代法律自由精神,实践中满足司法实务需要的婚约制度。  相似文献   

3.
婚约起源于古代社会的买卖婚姻,近现代多数国家或地区亲属法也规定了婚约制度。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此没有规定,但民间订立婚约的现象则是普遍存在的,由此导致了司法实践过程中大量民事纠纷的产生。婚约性质从本质上说应属一种契约。为指导人们订立符合社会主义婚姻制度理念的婚约,规范人民法院审判婚约纠纷案件,我国婚姻法应明文规定婚约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身份到契约,是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结论,而中国学者往往毫不怀疑地拿来引用。文章在界定婚姻本质的基础上界定了婚姻契约的二重性,认为“婚姻契约”在中文语境中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现实的婚姻契约,即作为一种法律文本的婚姻契约,是当事人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达成的合意,从而达致的婚姻契约化;观念上的婚姻契约,即作为一种类比意义上的用法,仅仅作为学理分析之用,而现实中的婚姻当事人并不缔结什么契约。在当下中国,观念层面的婚姻契约正在传播之中,而在现实层面上中国人的婚姻关系远非契约关系,因此在中国语境中,婚姻契约并无西方进化论方面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在于揭示婚姻契约观念在当下中国的可欲性。  相似文献   

5.
婚约制度及其立法构想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约是一种身份契约,其存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法津对于婚约问题采取的"不提倡,不禁止,不规范"的回避态度实不可取.婚姻家庭法应继承古代婚约制度之精华,吸收外国婚约立法之理念,对婚约进行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6.
蒙古历代法律都对婚姻制度作出规定,研究清代蒙古婚姻法及其变迁,就可以理解该亲属法在法制变迁中的特点。清代有关婚姻制度的立法仅涉及婚约、聘礼、婚姻的终止和治奸等方面,与其他的部门法相比显得较少,这正说明亲属法是一个民族法律文化中最为保守的部分,法制变革中对亲属法的尊重和继承恰是最应该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婚约作为一项悠久的习俗,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而由于立法、司法解释均无明文规定,导致因婚约解除后引发的各类纠纷,尤其是财产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因此,探讨婚约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我国的婚姻立法和司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婚约及其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婚约问题是我国婚姻立法上的一个空白。现实生活中由婚约关系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且错综复杂,但我国法律对这一问题却采取回避的态度,由此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的困惑和不便。本文通过分析婚约的性质,并借鉴国外有关婚约的法律规定,提出我国建立婚约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9.
婚约是具有订婚权的人以当事人双方将来结婚为内容所订立的具有确定性和社会效力的约定。婚约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契约的特殊民事契约,即一种准身份性契约。它虽不具有强制执行之效力,但婚约解除后产生的财产纠纷的解决往往涉及婚约的效力界定。  相似文献   

10.
契约婚姻已经成为当下社会一种流行的观念,然而婚姻和契约有本质的区别,婚姻并非契约。通过分析和比较黑格尔关于契约和婚姻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处于意志自由的不同实现阶段,后者是对前者的扬弃。契约的缔结出于任意性,而婚姻则从实体出发,是对任意性的扬弃。契约中的共同意志相对于婚姻中的普遍意志而言只是特殊形态的特殊意志。契约的客体只是外在物,而婚姻的客体则是伦理实体。这决定了契约关系是人际关系,而婚姻关系是伦理关系。契约婚姻是对婚姻伦理实体的消解,是没有精神的。这一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婚姻的伦理本质,有助于维护婚姻关系和家庭的稳定,并增强家庭成员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社会管理方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社会管理主要应从重政府管理、轻公众参与向政府负责和社会参与转变;从重管制、轻协商向更加重视协商和共同治理协调转变;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依法管理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转变。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包括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转换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同时作者提出了加快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婚约财产流转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约作为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与婚约密切相关的彩礼给付行为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附以结婚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条件实际上是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为内容,在条件成就前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但并未生效。彩礼所有权在结婚之前并未发生转移,故在双方未能结婚时,均应返还婚约财产。我国相关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应基于理论分析与现实状况,参考国外立法,进一步完善婚约财产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当前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带来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应把好大学入学关,慎重招生,加强法学教育软硬件建设,注重提高法学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加快司法考试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张汉昌 《南都学坛》2002,22(3):91-93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世界多数国家都扩大了辩护律师参与刑事侦查程序的范围。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参与侦查的范围规定过于狭窄和原则 ,不符合司法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为此 ,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法律性质的前提下 ,改革并完善我国辩护律师参与侦查程序的具体规定 ,使之能够体现我国刑事诉讼的诸项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语法资源,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对语篇的观点和态度。尝试运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对农业语篇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一方面,旨在揭示农业语篇中介入资源具有的独特功能和分布特征;另一方面,旨在为农业研究者阅读及撰写该领域的论文摘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粤西经济畸形发展,社会变动。当地妇女家庭地位提高,在婚姻关系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登报声明离婚、退婚、脱离关系者比比皆是;部分妇女诉诸法律,地方法院肯定了妇女的婚姻权益,婚姻自由观念和法律意识开始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