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音乐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作曲家们在调试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还有一些作曲家立足于对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效果;更有一些作曲家自己独创技法体系,创作了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这些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独创性、刻意追求的音乐环境和音响效果,以及借鉴西方技法来表现民族精神风采所做的一切努力,为推动中国钢琴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作曲家借助古典和现代创作技法的融合,完美展现了前苏联人民与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人类钢琴音乐史上的不朽篇章。在阐述《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的基础上,结合钢琴创作理论,从实现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的统一,展示出明快流畅的抒情风格旋律,对20世纪作曲技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第七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音乐创作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一方面传统的创作技法与风格在延续发展,另一方面新的技法与风格不断产生,大多数作曲家都抛弃了共性的音乐语言,探索、试验个性化的音乐表达方式.很多先锋的、革新性的作品得到学术界、专业人士的重视与赞赏,然而却受到普通听众的冷落.折中主义风格的作品在现代音乐史、教科书与专业音乐教学中长期被忽视,却受到普通听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本杰明·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为男高音圆号及弦乐队而作的乐队歌曲《小夜曲》是其声乐作品中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体现了作曲家成熟的创作风格,充分展示了布里顿高超的创作技法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本文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入手,结合《小夜曲》的诗词对作品本身及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音乐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作曲家创作个性的不同而出现新的变革。这个时期流派纷起、风格各异、纷繁复杂,各种艺术流派表现出叛逆传统、探求新法、突出个性等特征。各种新的风格都是从我们较熟悉的音乐基本原理(旋律、和声、调性、节奏等)派生出来的。本文通过阐述音论理论的某些方面来讨论这一时期的音乐,并从与创作音乐的作曲家们直接有关的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所有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20世纪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阮作品大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表现内容、演奏技法、风格等方面。著名阮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林吉良先生创作的《游泰山》,以其鲜明的山东民族风格、传统的演奏技法、极富特色的音乐,尤其是音乐的旋律细腻委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7.
《滇南山谣三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组曲,其源于云南彝族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云南的民俗特色和人文特色。作品既继承传统民风、民俗文化精髓,又推陈出新,并同西方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相结合,是国内现代钢琴曲中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现代音乐被普遍认为是不可听的,部分作曲家不太去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是专心于音乐手法的创新以及追求奇特的音响效果。这使得听众对现代音乐敬而远之,甚至产生了敌意。在这样的氛围中,美国女作曲家兹维莉希创作的音乐作品却受到听众的喜爱和认可,使音乐的可听性得到了回归。  相似文献   

9.
伊戈·斯特拉文斯基 (IgorStravinsky ,1882 - 1971)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创作活动代表了 2 0世纪新音乐潮流的重要方面 ,由于其创作年代在 2 0世纪作曲家中延续的时间最长 ,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了 2 0世纪 70年代初为止的现代音乐的基本发展过程。斯特拉文斯基的美学思想在现代音乐家中较为典型 ,是形成自律论的体现作者。他认为 ,音乐除了表现它本身以外 ,“根本无力表达任何东西 ,如情感 ,内心观念、心理情绪、自然现象等 ,表现从来不是音乐固有的特性。”①他把音乐现象视为“仅仅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秩序、比例、和谐、平衡、对称、对比和多样统一七个方面对音乐形式美的各种表现形态所包含的创作技法内涵进行了梳理考察,论述了隐含于音乐形式美之中的创作技法内涵在构成音乐整体美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世纪现代乐派的创作思维与技法为切入点,以现代乐派调性特征为辨析对象,运用比较法和实例分析法对调性思维的沿革过程、调性发展的主要途径、调性对位的特征、多调性对位的历史渊源及多调性对位的类型作出论证,以此说明多调性创作作为20世纪初开始的新型调性思维,是20世纪现代乐派作曲家采取的一种既脱胎调性体系又力求远离调性体系的重要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其艺术歌曲的创作更是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歌曲不仅体裁丰富,而且极具其个人特点。例如音乐与诗歌、艺术情感、创作技法的完美结合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建中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突出贡献的钢琴家、作曲家。本文以王建中钢琴组曲《云南民歌五首》中的《猜调》为研究对象,着重于音乐创编技法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及钢琴演奏中民族音韵表达方面的探析,意在窥探王建中早期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其在"民族音乐钢琴化"道路上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14.
踏板运用是钢琴演奏的灵魂,运用踏板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它的正确使用,不仅增添了声音的共鸣效果,更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在古典、浪漫及现代三个主要时期的钢琴音乐演奏中,右踏板的使用技法是不同的.演奏者必须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的作品,深入全面地研究踏板技法,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  相似文献   

15.
巴赫是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德国的音乐巨匠,被誉为“现代音乐之父”,他创作的赋格成为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巴赫的音乐创作根植于德国民间音乐,音乐语言丰富,个性多样。其赋格创作特征表现为:赋格曲式结构上的扩大,调试和声方面的拓展,以及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他山集》是汪立三创作的一部钢琴复调音乐套曲集,巧借西方经典复调形式和现代作曲技法,将中国传统音乐感性的音乐内容和自由、自然的表现精神融合其中,整套作品极具民族风格和特色。对于演奏者来说,惟有运用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借助合理的想象,准确把握各种音色技法和即兴技法,恰当处理形式各异的中国式音乐语汇,才能表现出蕴含在这套优秀作品中的民族音韵和气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作曲技法入手,通过对作品的和声语言、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结合,分析作曲家音乐创作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音乐创作的美学。  相似文献   

18.
一音乐信息是作曲家通过音乐媒介传送给听众的具体的音乐内容,亦即音乐的形象、语言和音响。音乐信息的界定和它类似的概念相比较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一) 目的性——音乐信息的创造,是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的多种感受,并希望引发共鸣,从而使听众通过理智来认可的艺术。因此,音乐信息的目的性表现为情感、理智和审美三个方面。 (二) 约定性——音乐必须使用人为的某种音乐体系进行创造与表现。听众必须熟悉这种音乐体系及其惯常技法才能真正感受、理解、欣赏音乐。虽然,音乐具有激发并作用於人心理或生理反馈机制的功能,但未接触过音乐的人对音乐的感受结果往往与作曲家的原意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音乐信息有特殊的结构技术体系的约定性和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实体,需要审美一方必备一定的知识素质;音乐信息的约定性规定了音乐自身的存在样式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9.
蒋祖馨的钢琴音乐创作成功地将中国传统音乐特点和西方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他的创作历程反映了建国以来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演变。蒋祖馨丰富了钢琴音乐的创作技法,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国家开始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重建自己的家园.战争袭扰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欧洲音乐研究与创作也开始逐步恢复生机,一些曾经被封杀的新技法作品得到了人们的重新认识.在中世纪就已经蜚声欧洲乐坛的法国在这一时期焕发了新的活力,年轻的作曲家们或者积极汲取他国音乐发展的成果,或者标新立异用自己的语言去重新定义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