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吕剑波 《社区》2012,(9):49-50
现代社会中的"准老人",上有古稀双亲,下有成年儿女或幼年孙辈。在生活中,经常面临"无人分忧、老少夹击"的情况。而由于缺少关心和照顾,这个群体往往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人们往往关注于年迈的老人,而那些50~60岁的"准老人"却被忽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推出的一系列针对"准老人"的服务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吕剑波 《社区》2012,(13):49-50
现代社会中的“准老人”,上有古稀双亲,下有成年儿女或幼年孙辈。在生活中,经常面临“无人分忧、老少夹击”的情况。而由于缺少关心和照顾,这个群体往往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人们往往关注于年迈的老人,而那些50-60岁的“准老人”却被忽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推出的一系列针对“准老人”的服务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家住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河口的老人于女士,前不久在自家门口遭遇连环骗局,由于她听信了所谓"老中医"算命十分准,继而被骗"必须为儿子消灾",将家中所有存款13.3万元拱手送给骗子。当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时,年迈老人经不起突如其来的打击,被送进了医院。(《半岛晨报》3月19日)这些年,各地老人被骗的事情屡见不鲜。其实,如果我们在方方面面能够给老人多些"提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符号     
在世界文化坐标中,每一座城市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巴黎之优雅、伦敦之谦和、雅典之古朴,这些,都为那些城市的孩子们津津乐道。我们,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符号正在我们生命中打上了深深的铬印——四合院的窄窄小道,京剧中的一声高腔,故宫里的一砖一瓦……然而,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似乎我们的符号面临着被冲淡、消失的危机。开放的北京,奥运的北京,将如何描画自己的符号呢?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  相似文献   

5.
盖县望儿山     
当奔驰的北行火车越过熊岳时,人们就会远远看到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山,山顶上站着一个老妇人,她面向那茫茫的大海翘首而望。这就是远近驰名的望儿山。  相似文献   

6.
涂宏伟 《老友》2008,(8):46-46
湖北老河口市这座小城,居住着一位叫刘兢先的老人,对剪报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一剪就是20多个春秋,剪出了养生之道,剪出了时代的变迁,剪出了人生的欢乐,剪出了"百科全书"。为此,人们送他"一剪梅"的绰号。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情的战火夺去了无数革命英烈年轻而宝贵的生命,那些战争的幸存者们对逝去的战友除了表示沉痛的哀悼,有人至今还在替战友完成着他未完成的遗愿,奉养着烈士年迈的老母,用爱心延续着那份本该属于他们的挚爱亲情。这个故事发生在回荡着高亢、激昂的黄土高原上,故事的主人公是年已66岁的山西省隰县离休干部郝英祥同志,他在自己相处仅三个月的战友牺牲后的48年间,不顾自己生活拮据,遥隔千里,给战友的母亲寄钱寄物,鸿雁传情,并几次从山西奔赴山东探望老人,尽着一份儿子的孝心。经过岁月的砺炼,这份跨越时空的爱感动了晋鲁两地的人们,但郝英祥老人不愿张扬,在他心中这样做天经地义,因此他不愿接受记者采访,不愿打破生活的平静,几经周折,才说服了老人让我们有幸共同感受这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母子深情”。  相似文献   

8.
我现在住的地方有些特别,是二十几年前安置部队离退休干部的一处3层楼房。因此,整栋楼居住的几乎全是老人。为了照顾年迈的姥姥、姥爷,4年前我搬到了这里。特殊的经历使得老人们生活富足,也使他们生活节俭简单。周末的时候,儿孙们会从不同地方赶来,院里车辆来往着会热闹一会儿。平时缺少人声的院里显得异乎寻常的安静,大部分时间老人们都独居,邻里之间也很少走动。  相似文献   

9.
苗向东 《社区》2012,(24):24
近日在北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魅力"中年大叔"吴秀波承认将母亲送入敬老院,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震动,有不少人对此不理解,甚至认为吴秀波对母亲不孝。过去我们有一种观念,只有那些没有儿女的五保户,那些走投无路的孤寡老人才住养老院,而幸福的老人一定是与儿孙们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也好有个照应。可如今这个观念得变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梅尔维尔曾说,"在某种意义下,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旅游指南。" 读老舍的作品就是游历在北京这座城市和它的内心的过程。那些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那些陌生而又可亲的人们、那种似乎永难消逝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农民工在不断增加。由此引发了农村大量"空巢"家庭的出现,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不断扩大。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怎样?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在对赤峰五个旗县进行实地调查后,总结了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分析了他们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讨了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还原善良     
一个风雪的傍晚,马路上静谧而安详。一辆白色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心翼翼驾驶着。他接到儿子高烧住院的电话,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鲁尼兹看到,前边有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问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各居民区,一直在静悄悄地开展着"四门行动",它如同早春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居民区每一位居民的心。"敲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无助"咚咚咚!"文苑一居民区内一位独居老人的房门被敲响,老人打开房门,笑容漾上了脸颊。原来,这是和他结对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又来探望他了。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位党员志愿者定  相似文献   

14.
快乐在哪里     
人比比划划在练剑…… 可是,我一转身发现在一个角落里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愁眉苦脸,望着那些高兴的老人们叹着气。我走到老人们跟前,问道:“爷爷奶奶,你们怎么不和那些老人一起下棋、跳舞呢?”  相似文献   

15.
今日意大利,人们往往把那些仍能自理生活和坚持部分工作的六七十岁的退休老人尊称为"新老人"。意大利"新老人"是继日本"新老人"之后在发达国家出现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退休老年人群体,受到了包括联合国一些下属机构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田 《北京纪事》2013,(1):93-94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甥你也去。"这首流传了近一个世纪的歌谣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至今仍有不少耄耋老人能完整背咏出来,而我也清晰地记得小时候与小伙伴们,边说着歌谣边手拉着手的情景。像这种耳熟能详的歌谣在北京地区还曾流传过许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保存下来的却是越来越少,在这些已经或将要消失的歌谣中,记录的不仅仅是岁月流淌过的痕迹,还有那些只属于北京特有的风俗文化。歌谣是民歌、民谣、儿歌、  相似文献   

17.
中央美术学院从1918年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窄小的老楼,发展成了今天多学科的现代化校园,中国的艺术史、美术教育史伴随着美院的发展,走了近一个世纪。时间的刻度被美院人的生命岁月所漫过,1950年建国初期的北京中央美院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妨跟随和那个年代一起成长的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庞涛先生,去触摸60年前封存在她记忆中的那段美好往事……  相似文献   

18.
牟欣  牛力  孟谦 《社区》2005,(12):6-9
在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北街社区,人们一提起殷金凤的名字,就像说到自己的亲人。几天前,记者去采访这位41岁的2005年入选全国劳模的北京唯一的一位居委会主任时,正好遇到一位大妈。“你找我们家的解难书记呀,那可是个大好人!在社区这5年里,她从社区居委会主任到党委书记,别看是个官儿,可在大家的心目中,她就是个实实在在干活的人。”“为什么是你们家的解难书记呢?”“她帮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解难;帮居民们解决了用电难、用水难、供暖难;还帮我们解决家里的那些难心事。你说,这是不是我们家的解难书记呀!”老人一边掰着手指说,一边给我们指路,她是…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水路、公路、铁路无缝对接的交通要冲; 一个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超市、写字楼、商场遍布的城市附中心; 一个工厂林立,不断创造飞越发展神话的工业强镇;  相似文献   

20.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