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约略了解一点京剧的人都知道,演员的头面装扮中少不了"勒头"这一环节。看似简单的一道步骤,却能够决定演员台上的表现。勒头合适与否,全在盔箱师傅的指掌之间。好勒头,腾挪躲闪翻打跌摔全然不在话下,一出全武行下来,盔头仍然纹丝不动,演员气韵十足。勒松了,在舞台上丢盔弃甲;勒紧了,又  相似文献   

2.
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对"V他QP"结构作了进一步讨论。共时方面,通过语义、语法功能和韵律结构的分析,并与"V他NP"结构相比较,认为"V他QP"结构中的"他"是表示未然的主观愿望或决定的助词。助词"他"是由第三人称代词"他"发展而来的。"V他QP"结构萌芽于唐五代,宋代逐步走向成熟,并进而从历时方面描述了该结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5.
毋庸置疑,编辑都是知识分子,搞的是文字工作,然而一位进城收破烂的农民,知情者也喊他编辑,因他编辑"出版"了几十种上千册的畅销"图书",一年多时间便挣个盆满钵溢。让人惊讶的是他编书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废旧报纸,那么他是如何把废旧报纸编辑成畅销"图书"的呢?目前笔者采访了这位"破烂"编辑,了解了他奇特的掘金历程。  相似文献   

6.
古国凡  何洋 《社区》2013,(8):38-39
"多做好事、帮助别人"是他的人生信条;"我以我心济贫困,我愿终生学雷锋"是他的座右铭;他先后救助了30多名贫困学生、16个残疾儿童、7位贫困母亲,捐钱捐物数不清;遇见落难者,他腾出房间,一住就是3年;看到孩子失学,他东奔西跑,联系学校;他先后开通了爱心热线电话,创办了"雷锋网站";他的家几乎成了"残疾人救助站""困难人收容站""扶困济贫服务站"。  相似文献   

7.
流沙 《社区》2012,(5):15
一次翻看报纸时,偶然看到报纸上公示了我所在辖区的人大代表,但我却不认识他。这自然让我产生联想,他是胖是瘦,立场如何,也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他,他到底能不能"代表"我的利益和诉求?既然他"代表"了我们,任内能不能"联系"一下我们,或者公布一下联络方式,让我们可以联系到他、找到他,提提意见、建议什么的。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思维是人的本质属性,强调了人在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他的"我思"直接启发了康德,成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笛卡尔的怀疑思辨哲学无疑是刺破中世纪黑夜的理性之光,他的"我思故我在"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价值。然而他的理论缺陷也恰恰在于他的"思"与"在"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9.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格精神可一言以蔽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之所以拥有这种人格精神,实与他沟通了必然之"命"与当然之"理"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文天祥的一生,是"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也是知"道"循"道"卫"道"的楷模。从他一生的事迹可以看到作为思想家的文天祥与一般的学者不同的是:他不仅以理论的探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以其鲜血和生命实践了他所服膺的儒学之基本价值,从而耸立起一座儒家人格精神的历史丰碑,让世人在敬仰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和人格上的锤炼。  相似文献   

10.
姚燧是元前期著名散文家,其文学思想是在传统儒学和理学影响下形成的。儒学是他复古的动力,使他重视文章的内容和价值,以"高古"为尚,有浓厚的返古色彩;文学是他认识的大范围和自身特性;理学促成了他的这种认识,也限制了他的文学创作,使他重视思想认识,推重"性情之正"、"气粹而正",并以此来厘正文坛的意义。在元代散文发展中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在"图像转向"之后视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尤其是本土艺术中的异族"他者"形象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土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指某一文化传统的艺术中出现的不属于自己族群、而是来自异邦的人物形象。前全球化时期东西方艺术在视觉领域都有大量的"他者"形象,通过探讨这些"他者"形象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认识视觉表征的深层结构与审美机制。在创造"他者"形象的过程中,有哪些影响"他者"形象塑造的因素呢?哪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一决定因素如何影响和左右了他者形象的塑造呢?由于受制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在"美化"与"丑化"的两极之间互动,但采取何种形式处理取决于本土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世界秩序以及本土文化在当时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换言之,是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了塑造他者形象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一个吃货,还是一个"技术宅";他热爱计算机,又喜欢跆拳道;他在学业上不是最优,老师们对他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创意以及将梦想化为现实的能力,恨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创业上、不专心学习甚至"玩物丧志"。他是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名叫陈少华,现在高二。今年夏天他凭借"20网盘"创业计划,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如今,不到十八岁的他成立了  相似文献   

13.
刘军 《源流》2011,(15):66
2011年是瑞士驻华记者阿鹤腾先生的"本命年",他第一次来华工作是1986年,照他的说法,他在中国横跨了五个"五年计划",他用"夜与昼"来形容中国这些年来的巨变。阿鹤腾喜欢骑着一辆老旧的"永久"自行车去采访。他认为骑车采访  相似文献   

14.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以"篡位者"、"阴谋家"、"虚伪阴险"的形象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历史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这样一个"反面典型"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在他身上所闪现的人权思想光辉。无论是在他身为草莽之时,还是在他登极宝殿、君临天下之时,他都是一位人权思想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7,(21)
6月的一天,已是48岁的他来到社区居委会。"啪——"一张"刑释证明"拍在了民政助理员小汪的桌上。"我没饭吃了!"他吼完,径自坐下,不再发一言。他在小区里是个很少与人交往的人,原因是他打架斗殴、"两劳"释放的背景,最近他工作的厂子倒闭了,所以他又多了一重下岗失业工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百分之一     
郭其健 《社区》2012,(18):32
前几天,在老朋友的聚会上,我又见到了"1%"。一晃两年没见面了,他依然是那么爽朗、大气、豁达。他紧紧握住我的手,使劲晃动着,似乎告诉我":老哥健康着呢。""1%"是老周的绰号。七年前,他在体检中被查出有胃癌,不过,他好像从来就不相信这个诊断。他说:"医生讲,  相似文献   

17.
正一薯片和牛肉干是儿子所喜欢的,百吃不厌,经常藏起来,或抱在怀里。我跟他说,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他问:"什么是分享?"我说:"就是把喜欢的食物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吃。"他说:"我喜欢自个儿吃。"我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依然不改。  相似文献   

18.
“傻大爷”     
我家邻居是一位憨厚朴实的老大爷。他不太爱说话,还有一股子"认死理儿"的劲儿,人们都称他"傻大爷",外人也不知道这是褒是贬。傻大爷今年七十多岁了,他儿子在县里开小汽车。有一次,他儿子在回县城的路上,正好碰到傻大爷去赶集。儿子就停下车,对他说:"爸,正好顺路,您坐一段车吧。"你猜傻大爷怎么说?他说:"坐什么车!多坐一个人,那不多费汽油吗,不坐!"儿子知道他的"傻"脾气,只好开车走了。  相似文献   

19.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为"老乡"。"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个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自主创业。他曾因不通经营之道而血本无归,但他并没有放弃,他说:"不仅是我选择了广告,广告也选择了我,我的生活已经和广告制作联成一体。"他叫唐坚平,经营着上海菲凡广告制作服务社。因此,许多朋友便直呼他"菲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