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符号,而与节日相关的仪式活动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承担着族群赋予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在此,以广西罗城仫佬族银氏"五冬"清明节祭祀活动为例,探讨该祭祀活动在仫佬族节日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当地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在我国北方各民族的信仰世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等民族的民俗生活中至今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萨满教信仰活动。改革开放后,各地萨满活动和祭祀仪式明显增多。萨满文化对当代人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表现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对于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但在开发利用萨满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保护萨满文化的本真性,注重真实,浓缩精华,强调知识性和观赏性,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正确区分萨满祭祀风俗和封建迷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一直是中国各民族重要的经济形态,很多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视农业、以农作物种植为中心的价值观以及形式多样的风俗和信仰。台湾原住民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一支,以农耕为主业,农作物的丰收与否,对其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认为人的一切吉凶祸福皆与广义的神灵存在有关联的族群部落中,祈求物产丰收、消除灾祸的种种祭祀仪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关播种、收获的种种祭仪成了共同祭祀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瑶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广西凌云县的蓝靛瑶就是它的一个支系.祭祀文化是蓝靛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了解蓝靛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通过介绍凌云县蓝靛瑶的道公、祭祖仪式和丧葬习俗来考察其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族高等教育是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在民族高等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资料并没有使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理论发展进入独立的学科阶段.十几年来,随着民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研究逐步扩大和深入,先后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并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学>、<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国民族学院论>、<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人类学透视>等理论研究专著.民族高等教育实践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为民族高等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瑶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而又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少数民族.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祭祀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区别于汉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瑶族祭祀神灵和祖先程序规范有序,场面庄严肃穆,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精彩纷呈,歌舞齐全,热闹非凡,具有全民性、区域性、多样性、神秘性、传承性、愉悦性等特点.对于传承瑶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瑶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的民族,广西凌云县的蓝靛瑶就是它的一个支系。祭祀文化是蓝靛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了解蓝靛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将通过介绍凌云县蓝靛瑶的道公、祭祖仪式和丧葬习俗来考察其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8.
风俗习惯是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普遍存在。由于藏民族所处独特的地域和环境,产生了与西藏民俗相适应的、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藏民族传统体育。藏民族传统体育源于生活,反映出藏族社会生活和特有的民风民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藏族群众精神文化和娱乐的主要方式。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与藏民族的信仰民俗有着直接的关联,在西藏民间沿袭着的达玛节、望果节、插箭节、萨嘎达瓦节等的崇拜信仰祭祀活动中,体育运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西藏的民俗节日是比较多的,传统体育也是西藏节日民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族祭祀文化的象征符号。近百年来,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及其祭祀的文化空间和仪式发生了很大的变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时,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传统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产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成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新的符号。文章以2000年成吉思汗龙年大祭的祭祀仪式为个案,描述了成吉思汗祭祀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及蒙古族对其传统文化符号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于2006年5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60余万字.这是广西师范大学唐仁郭、钱宗范、王昶、陈雄章等十多位学者10年集体研究的结晶,是继1997年出版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和2005年出版的<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之后,广西师范大学宗法文化研究团队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的又一部力作.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促进民族经济发展马小明(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民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及心理等,是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名目繁多,内...  相似文献   

12.
从仪式到表演--恩施三岔"还愿"仪式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恩施三岔一带,有一种古老的还愿仪式,这种仪式保留了许多巫文化和傩文化因子.从其以祭祀为主的表演程式看,应该是处于前傩戏阶段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对我们认识人类的早期宗教信仰无疑有活化石般的价值.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政府的指导,学者、文化人和媒体的介入,还愿仪式正在发生变化,从祭祀仪式向娱乐性的表演演变,其故有的文化内涵和象征也正在消失,其结果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的失真.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由多个民族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为中国历史创造了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1]。现如今我国在进步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立足文化角度而言,在现代化社会文化的冲击之下很多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大量弱化,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语言、服饰、民族舞蹈、礼仪习俗等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流失。而少数民族文化不仅以前是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与未来中华文化不可切割的一部分,所以,如何在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中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江华瑶族人民每年都要隆重举办这个民族节日。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聚居在一起唱歌、跳舞。他们唱的歌是以《盘王歌》为主的乐神歌;跳的舞则是每人手拿长约80厘米的长鼓群舞。相传在古老的时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祭孔活动则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表达崇敬之心的方式。祭孔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培养现代人对孔子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并且让人们认识到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有不可替代性复兴祭孔活动让现代中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儒家文化;体会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中国人理解和认可;并作为民族信仰根植在现代中国人心中。  相似文献   

16.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既是各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他们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及节庆风俗的浓缩,具有种类多、范围广、形式多样等特点.随着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被现代的娱乐项目所取代,西南民族地区只有走保护与创新相结合的路子,民族传统体育才能步出困境,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7.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敌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交融的前提是文化的多元性,少数民族在民族族源上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都体现着二元化和多元化等复杂性.随着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少数民族延续的传统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象征.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中,"洋节"越来越热,民族传统节日则逐渐被淡化,通过梳理民族传统节日的变化,以关注仪式在节日传播中的重要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的变迁,而与文化相关的节日变化则明显滞后,滞后的直接表现即仪式的逐渐淡化和完全消失;只有重新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建构新的节日仪式,才能完成节日传播中的文化重构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