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应将佛教生态思想与佛教自身的根本价值追求、基本理念结合起来进行。对虚云和尚思想的生态诠释可以从佛教生态哲学的解脱论、缘起论、觉悟论和实践观四个方面进行。虚云和尚思想中包含的生态环保意蕴既体现了佛教生态思想的一般内涵和特征,同时也吸收融合了传统儒道思想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人文精神,从而为当代佛教生态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虚云和尚所承继的禅学思想本身是印度佛教思想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传统儒道思想交流融合的产物,与此相应,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同样应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吸收融合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中的合理内容,拓展自身的理论视域,形成具有自身特质的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东北亚佛教的形成与发展是中日韩相互文化交流的结果。佛教与儒学、道教相互间都存在着某种需要的内在联系,佛教和儒、道融合与现世产生着必然的关联。东北亚佛教信奉大乘佛教具有多元化特点,是“人间佛教”。光大东北亚佛教理念和价值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化理论研究有逐步走向深入、走向独立发展的趋势。运用与把握中国传统生态哲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研究生态哲学,是深化当前生态文化理论的重要方面。大陆学术界对于道家道教、儒家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比较重视,但对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则较为薄弱,远不如国外及台湾。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佛教基本教义进行诠释,可发现其中蕴涵着极为独特的休闲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休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佛教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志在解脱、心不执著的超越态度;不耽安逸、不废娱乐的"中道"精神;法喜充满、自我实现的心理追求;观照万物、顺应自然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欧美学界佛教生态世界观研究大体经历了早期佛教生态整体主义、哈里斯佛教生态世界观的批判论研究、佛教生态世界观的德性论批判与建构三阶段。早期佛教生态整体主义注重从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生态自我实现”及人与自然万物的一体性观念论述佛教生态世界观内涵;哈里斯从西方生态伦理的目的论观念出发,批判早期佛教、大乘佛教及东亚佛教缘起思想无法从目的性理解世界及自然万物,不能为环境伦理提供生态世界观基础;斯朋伯格、库珀、詹姆斯等则从佛教自身价值取向及思想内涵出发,批判佛教生态整体主义,建构佛教德性论的生态整体论,主张结合人自身的思想行为、佛法训练、觉悟,论述人与自然万物的整体性联系。欧美学界佛教生态世界观研究历程,符合佛教适应时代需要进行自身生态化变革及建构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佛教心性论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王维的“无我之境”还是大历诗歌的“有我之境”,都是佛教心性论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因此,深入研究佛教心性论,对理解古典诗歌的深邃内涵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堪称我国明代后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徐霞客游记》所记旅途见闻及佛僧言行举止,对理解当时佛教的生态文化及相关习俗与制度有重要作用,据此也呈现出当时佛教生态文化的若干特点,也对它们对徐霞客生态思想及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自《达摩如是说》以后,凯鲁亚克的作品中无不带有东方佛教色彩———大乘佛教和禅宗。本文试图就凯鲁亚克的作品,结合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佛教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指出在凯鲁亚克的思想中,大乘佛教只不过是用来排遣孤独、摆脱压力的一种渠道;禅宗则是企图挣脱一切束缚,达到完全自由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环境哲学都致力于汲取不同学科和知识领域的养料,以形成自身有益于立法者和公众追求和谐的、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和动力。环境哲学的重要起源之一是对历史学家林恩·怀特做出的基督教是现代环境危机的历史根源的回应。②怀特主要讲了两个观点,其一,基督教将自然世俗化,破除了开发自然的精神障碍;其二,基督教鼓励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为大规模开发自然提供了手段。他指出:“除非我们找到另外一种宗教或者重新思考我们原有的宗教,否则更多的科学技术不会使我们摆脱目前的环境危机。”③因此,环境哲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吸收融合东方传统思想文化资源。如深层生态学即深受道家和禅宗曹洞宗的思想影响。如德韦尔和塞欣斯曾说:“当代的深层生态主义者已经从道家经典《老子》和13世纪日本佛教大师道元的著作中发现了灵感。”④奈斯更明确地说:“我所说的‘大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道’。”⑤佛教思想文化是当代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近年来,佛教生态思想研究成果有显著增长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西方环境哲学传入我国以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环境哲学资源,出版、发表了不少相关论著。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佛教的世俗化与“人间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指宗教在面临外部环境冲击的情形下,而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它反映了宗教自身的调整功能以及宗教和外界的交互作用,在本质上意味着宗教神圣性的弱化。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为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人间佛教”对佛教世俗化作了某种程度的修正并成为新时期佛教发展的主流,但如何合理地把握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在新世纪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是在批判反思近现代文化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的辩证发展;文章以自组织演化理论为核心论述了生态文化世界观的具体内涵;生态文化价值取向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的合理因素,将整体性价值取向与主体性价值取向有机结合了起来,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三方面都有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文明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缺陷和人的伦理道德的丧失。生态学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资源和理论宝库,基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哲学无疑为当代哲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在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哲学的研究对象、主客关系、认识路径等方面与当代流行的哲学观点存在差异,显出当代哲学的生态转向。这种转向有利于开阔思路、活跃思维、创新方法,促使人们从哲学层面关注生态、保护环境、护持家园的稳定和宁静。  相似文献   

13.
生态理念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自然,认识人类自身的价值、人类与世界与自然的关系等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方式.对世界的合理秩序,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对人的行为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构建以"生态合理性"为核心理念、价值取向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态学的理念解构现代文明社会偏面的价值观念,按照社会生态的整体观念来构建新的经济、社会和人全面协调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儒家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仁民爱物、各得其养的思想有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儒家的生态意识与现代生态伦理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儒家的生态意识对于我国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 ,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具有宇宙整体理念、追求生命超越的宗教人文精神的中国佛教哲学 ,可以为调整人的心灵 ,进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某种解决思路。把佛教哲学思想运用于缓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将有助于调适人类的生存需要 ,减少人类的现实痛苦 ,增进人类的和谐友爱 ,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 ,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事物有价值意义,自然价值不仅是“为人”的价值,更在于“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态审美促生生命的价值,自然价值对生态审美价值生成的意义有三:天然存在的自然事物的价值;以自然事物为参照而生成的人工自然价值;由“法自然”的本体论推演出来的“无为自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释氏源流》是明代流传甚广的佛学著作,又是百余年来被人忘却的古籍。它记录了佛教东传的曲折过程,廓清了佛教的本质和教义,并从佛教本位出发,极力将儒教、道教纳入佛教的体系,强调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释氏源流》对于把握中国佛教史,了解历代僧人为传播佛学付出的艰苦努力,进而研究佛教的文化价值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具有生态哲学思想,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结合社会现实情况,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前提性、基本内涵、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力图较为全面地揭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并使之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以彰显其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重要作用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道德相对主义导致学生的价值迷失,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使学校道德教育标准复杂化,社会道德整合度的降低导致道德教育的失效。道德教育生态观的建构,体现了道德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致性,凸显了道德教育的合理价值定位,为超越德育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在德育生态观的指引下,学校道德教育以建构德育主体人格、引导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与社会融合等核心价值选择,使道德教育发挥真正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20.
环境哲学的使命:为生态文化提供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问题,是一种新的世界观。20世纪中叶,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暴发为标志,工业文化开始走下坡路,而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文化成为逐渐上升的人类新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重大变革。这是21世纪人类建设新文化的选择,是人类发展的绿色道路。在绿色道路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建设新文化,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构建和谐社会,必然是环境哲学研究、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