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出发,对高校教职工思想道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校贯彻落实这一目标、任务,必须提高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发挥高校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和辅射作用。重点进行“三德”、“三观”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把“四有”教育真正落实到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必须讲政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职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对学生起着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因此 ,重视和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就显得特别重要。做好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领导 ,明确职责是保证 ;努力学习 ,提高素质是基础 ;联系实际 ,把握实情是条件 ;以身作则 ,领导带头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发挥工会优势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应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丰富校园文化,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使广大教职工为培养跨世纪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高校办好人民满意大学最重要的精神资源,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高校教育工会作为高校党委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是大学文化建设方向的积极引导者、大学文化建设方案的重要规划者、大学文化建设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大学文化建设过程的关键协调者。正确认识高校教育工会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高校教育工会实现大学文化建设角色的有效路径,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师德建设以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高等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与校务监督的最重要渠道。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试点、法制化、完善、转型发展四个阶段,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民主办学、保障教职工的民主权利、促进高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仍存在作用未受到充分重视、教代会职权未得到全面执行以及教代会被边缘化的问题。推动教代会制度创新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法制化建设,明确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作用;创新校务公开制度;尊重教工主体地位,全面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加强高校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高校教职工的道德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指出教职工道德建设对于推动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党风建设的保证作用。最后就如何加强教育教学环节中的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提出了作者的实践观点。我们只有扎扎实实地加强高校教职工的道德建设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跨世纪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实现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基地作用的需要,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要求高校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强成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成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新时期如何加强成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和挑战。加强成人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首先要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者素质;发挥德育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实加强成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校青年教职工是高等学校教学、行政、教辅多方面工作的生力军。充分发挥青年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等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需要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职工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不断总结高校青年教职工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强教育、创新管理、增强凝聚力、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审视,发现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多元、价值冲突的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诸多困境:道德相对主义导致学生的价值迷失,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使学校道德教育标准复杂化,社会道德整合度的降低导致道德教育的失效。道德教育生态观的建构,体现了道德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一致性,凸显了道德教育的合理价值定位,为超越德育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在德育生态观的指引下,学校道德教育以建构德育主体人格、引导德育回归生活、促进德育与社会融合等核心价值选择,使道德教育发挥真正的文化效力。  相似文献   

13.
德育场力及其整合与优化机制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场力是指德育工作者为实现德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德育方式交互作用于德育对象所产生的向德育场“场源”运动的力量。德育场力是一个矢量,它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其整合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影响德育场力的主要因素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教师素养、学生素质、师生关系、德育空间和德育时间等。应通过全方位德育、全过程德育、切入学生道德经验系统、显性德育方法和隐性德育方法有机结合、优化德育环境等途径来整合和优化德育场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代道德教育困境的根源在于其存在道德教育生态系短裂,外在于环境的封闭和保守,内在于道德教育模式与新的道德精神的不适应。这种状况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转轨对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道德教育生态理念,并通过优化道德教育环境,构建良好的整体德育理念;探索新的道德精神,构建匹配的道德教育模式;运用德育生态规律,构建和谐的道德教育生态等探讨道德教育生态的现实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根据哲学的、逻辑学的、语言学的和德育学的多学科视角的考察,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在学校范围与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低效原因探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低效,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高校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德育要切实增强德育效果,就必须转变观念,直面社会现实,构建多层次的德育目标;贴近学生实际,更新德育内容;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方式;寻求合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生态德育的理论架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态德育是对人际德育的继承、发展和超越 ,它既是一种崭新的德育观 ,又是一种新教育活动。以其存在特性和价值特性综合分析 ,生态德育具有多方面的理论特征 :价值取向上的超越性特征 ;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特征 ;德性养成上的类主体特征 ;内容传播上的丰富性特征。生态德育的理论目标可集中表述为养成受教育者的生态智慧、生态意识和生态能力。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 :环境道德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伦理教育 ;人际关爱教育 ;生态道德体验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德育过程的矛盾是德育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对立统一。从高等学校德育过程的几组矛盾关系入手,探寻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和方式、德育环境及德育媒介等因素对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影响,继而从遵循德育过程规律,创新德育方式,强化德育实践,注重德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提出缓解德育矛盾,构建高等学校和谐德育过程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