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孔子老子人生价值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老子人生价值观比较研究阮青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人生价值问题研究的民族。孔子老子为先秦时期两大“显学”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尽管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出现“人生价值”一词,但是,在围绕着“人”的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和论述中,却经常涉及到个人对...  相似文献   

2.
老子与中国早期史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中国早期史官的代表人物。本于中国史官文化传统,老子致力于探究天人关系,推天道以明人事。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对后世史家影响深远。古代史官在职掌天道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经过老子的总结和发展而系统化,成为后世史家认识历史、编著史书的一个重要原则。老子的抱朴守真,也成为史家坚持求实精神的思想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管理构架看孔子思想,过去学术界一直缄默.有人研究管子、孙子、韩非,以至老子、庄子的管理思想,而独独对给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孔子的管理思想无人探讨.是孔子无管理思想吗?不是.孔子言论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而且有一个以"仁"为特征、为理论基础的人本"软管理"思想体系,它包括国家管理、家庭管理、人才管理、百姓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孔子的管理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管理哲学和管理文化的主流.深入研究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了解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特点,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供借鉴,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本文拟就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谈点粗浅看法,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所谓经济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系统的功效,和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而所从事的  相似文献   

4.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空、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理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年青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被尊为圣人.从老子和孔子各自学说创立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来看,老学和孔学经历了不同的命运.老学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虽然曾一度成为一个时代的思潮(如汉初和魏晋),有时甚至为少数君王所激赏、推崇(如唐玄宗,他认为“道德者百家之首”,“岂六经之所拟”,曾用行政命令硬性规定人们必读《老子》).但从总体上看,老学并非官方正统思想,基本上处于被排斥、受压抑、遭罢黜的“在野”地位.而孔学则处于“独尊”的地位,被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孔学对于中国国民的人格精神和人性的塑造乃至对整个中华民族思维和性格特点的形  相似文献   

5.
简论儒道思想的精神互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岳川 《文史哲》2001,(5):13-18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 ,人们一般只看到儒道思想在范式与体系上的差异 ,其实两者从思想源头看还存在着相通相契的关系。这主要表现为 :1 .老子思想的多元性对孔子的影响。 2 .由于汉墓帛书《老子》与郭店竹简《老子》的发现 ,学界根据通行本得出的老子反对“仁”、“义”、“礼乐”的观点并不符合老子思想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杜绣琳 《理论界》2007,(11):172-173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国古代文化大厦的奠基者,他们各自所开创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两个支柱,缺一不可。他们的学说中有着很多的共通性,但也有明显的学术分际,这主要缘于他们在创建自己的学说时,运恩路向截然有别。  相似文献   

7.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烟烟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温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空、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理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千年轻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华传统思…  相似文献   

8.
<正> 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坏乐崩,历史正经历着奴隶制走向瓦解、封建制勃兴的社会大变革。承时代之召唤,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和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应运而生。如同他们在哲学观上各具特色一样,在法律观上老子孔子也有不同。具体说来,老子从“无为而治”思想出发,鄙弃仁义、忠孝、礼法;“不尚贤”,鼓吹愚民政策,形成了崇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及“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孔子以“仁”作为其法律观的基础和准则,主张德治、礼治、人治,倡导“贤人政治”,形成伦理法律化,法律伦理化,熔伦理和法律于一炉的伦理化法律思想。这些重要的差异在史学界日渐引起重视和讨论。但是对他们在若干重大原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认同性,史学界探讨较少。而只知其异不知其同,无疑会影响到对孔老法律观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田照军 《兰州学刊》2008,(3):97-98,59
文章初略探讨了孔子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内容。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法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所含有的许多合理的、有价值的精神,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惊叹的事实之一,是仅有五千言的《老子》,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头等重要的源头,并被公认为深奥优美、言简意赅的古典文献。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当孔子的学说已明显暴露出疏于科技的局限性时,《老子》却因其对近现代科学思想的哲学包容,而充分显示其思想异常的丰富性.与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作为大教育家,孔子首倡私学,打破了以前由官府办学的一统局面。他有弟子三千,而且在这些弟子当中,产生了七十几个贤人。就孔子办学所吸引的学生的数量和教学的质量来看,在当时是空前的。作为大思想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支柱。即使在今天,做为中华传统文化,孔子思想中的许多有积极意义的部分,仍然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发挥着作用。孔子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尤其是孔子、老子文本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库,具有永恒不朽的魅力。本文围绕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第五部第53章,集中探讨了他的孔子和老子观。在孔子"人"的概念和老子"无为"概念与布洛赫"没有上帝的王国"或"自由王国"概念之间有着最内在的联系和相似的结构。通过解读孔子和老子文本,布洛赫认识到了东方的生存智慧和至善价值。一方面,布洛赫从孔子那里学到了既适用于天又适用于人的"天道",天的主人不是神,而是遵循天道而生活的人;另一方面,布洛赫从老子那里学到了既高于天又不是超越者的"道",存在的根据是谷神和玄牝,其存在方式是无欲和无为。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与孔子同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老子早于孔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在《老子五千文》中用“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这一超感觉、超时(?)、最抽象、最概括的哲学范畴来指称永恒而绝对的宇宙本体和自然规律,并据此构建起(?)论体系。老子是一代先哲,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哲学认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稍晚于老子,据史书记载,孔子年青时代就崇拜老子,一生中曾多次访学、求教于老子。孔子曾极力宣传和提倡以“仁”为核心,以“礼”为途径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是儒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孔子、耶稣其人及其影响孔子和耶稣对世界的影响之大是史无前例的。孔子是儒家一位重要的领袖和创始人。他的思想支配了中国的学术文化达两千余年之久;对许多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也发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欧洲的思想文化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在西欧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许多启蒙运动的思想家,通过十六、十七世纪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的介绍,曾利用孔子的思想作为向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压迫人民的精神支柱——天主教的神权思想进行斗争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武器。他们常把孔子作为欧洲启蒙运动的“守护尊者”。  相似文献   

15.
通往庄子哲学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哲学上承老子哲学,但不是对老子哲学的直接继承,而是在孔子通过学校教育所开创的新的文化局面的基础上向老子哲学基点的重新回归.孔子创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同时也创立了能够传承自己思想学说的教育传统;随着知识分子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进入社会的上层,形成了当时的一个精英知识分子阶层.他们为了得到政治统治者的青睐和重用,竞相以自己的思想主张标榜自己,排斥别人.他们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传统,但也分裂了孔子的思想传统,酿成了众声喧哗的文化局面.庄子在当时是一个非精英知识分子,他生活在一个近于政治权力真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没有介入上层政治权力关系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纷争的积极性,但这也使他超越了并在超越的基础上包容了各种不同精英知识分子的思想学说.从这样一个非精英知识分子的角度感受和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正确阐释庄子哲学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郭店竹书《老子》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早期儒道思想关系的重新思考,许多学者针对郭店竹书《老子》与传世本《老子》文字上存在的某些差异提出看法,认为《老子》并不反对仁义,而早期儒家、道家有相近、相通的思想,两者的对立则是出自后世的歪曲。然而事实上,郭店竹书《老子》与传世本《老子》在思想上并不存在重要的差异。某些文字的差异不宜夸大,这些差异并不足以否定《老子》思想中固有的批判仁义的倾向,以及早期儒道思想之间存在的根本的、重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王锟 《晋阳学刊》2004,(2):34-37
在传统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型中,孔子与现代政治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知识分子争论的焦点。回顾20世纪思想史上的这些争论可以看出,由于政治的、民族的、情感的、学理上的原因,不论是陈独秀、李大钊等简单地将孔子传统等同于封建专制政治加以否定,还是文化保守主义者肯定孔子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的一致性而加以保存、发扬,他们都是在肤浅的、形式上的讨论,并没有深入细致地研究。相反,以林毓生、墨子刻为代表的海外中国学家,揭露了孔学与现代民主政治之间的矛盾和困境,并指出了转化的途径,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风 《兰州学刊》2008,(6):21-22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道家思想以其道救天下,而救治的关键在于塑造人问世的理想人格。老子展现的理想人格是具有大和、大知和大仁之“玄德”的圣人;而庄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乃是逍遥无待、德合天地、道济天下的应帝王。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历史研究方法,对中国和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校园体育文化进行追溯、对比和分析,认为中西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着共同点和差异,建议中国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时,应该吸收外来文化、保持传统文化,探索一条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中,历来有和谐思想之要素。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礼之用,和为贵”这代表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治国处事、礼仪制度,以“和”为价值标准。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认为道蕴涵着阴阳两个相反方面,万物都包含着阴阳,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和,和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