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旧城改造与城市空间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城市农民工从原先栖身的"城中村"被赶到"城郊村",城市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居住边缘化给农民工城市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即交通成本越来越高,居住环境不断恶化,社会隔离感也越来越强;好处是租金低廉,同乡聚集,子女教育容易得到解决。由于管理缺位,城郊农民工集中聚居区正向贫民窟方向发展,当地村民对于外来工既爱又恨。农民工的居住模式与中国城市规划政策高度相关。因此,消除城市农民工居住边缘化问题,需要多种政策手段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唐晓燕 《理论界》2011,(11):1-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澄清意识形态理解分歧、辨明意识形态实质、成功实践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指针。转型期的特殊情境对主流意识形态重塑批判与建构功能、合法化功能、整合功能提出了强烈诉求。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务之急在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与形式,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宣教方式,优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3.
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交换理论,既避免了个体主义唯经济论的狭隘性,又避免了结构主义无法将结构决定与个体理论选择结合的尴尬。本文在首先弄清了社会交换实质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社会交换的模型,并运用所构建模型,分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交换的变迁,认为转型期城市社会交换的变迁是一个阶层间交换减少与阶层内交换增多、平等的平面民生交换减少与不平等的等级性交换增多的过程,并认为城市交换的变迁主要是由于社会交换主体结构性要素,特别是阶层地位的外显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张勇濂 《理论界》2008,(12):13-14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发生,是我国转型期城市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的突出表现。因此,维护转型期城市社会的稳定,避免社会冲突,必须以动态的思路把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转型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处置。在推进城市和谐建设和发展中确定和建立科学的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目标、策略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进入全面快速的社会转型期。俄罗斯转型期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一种“无序”中对传统专制文化进行“再创造”的特性;相对于急剧的政治、经济变化而言,俄罗斯民众显得“迟钝”和“冷漠”。俄罗斯强势总统与弱势议会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俄罗斯精英的活跃与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形成对比,俄罗斯的公民社会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6.
莫文竞 《理论界》2009,(7):148-149
当前在我们国家的居住空间隔离研究中存在一个问题,即认为我国与西方城市居住空间隔离特征均是贫富社会分层的空间隔离,其实不然,通过系统研究西方与我国城市居住空间隔离的概况及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西方主体特征是少数群体的隔离,而我国是贫富社会分层的空间隔离,两者情况完全不同,需要我们采取不同态度及方式对待.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珍贵法宝。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因此继续解放思想便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究竟谁需要解放思想?究竟需要解放谁的思想?即解放思想的主体性问题,学界是有分歧的。笔者认为转型期继续解放思想应该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人民群众为基础,并从主体性角度探索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的现实路径,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正义的目标是要保护公民的空间权益,其最基本的诉求就是城市空间的属人性、平等性及多样性。但是应然的价值诉求与实然的状态之间由于社会结构动力和文化动力的双重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具体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异化、空间的剥夺以及空间的隔离。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矫正城市发展空间正义缺失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要建立城市空间正义,应当明确定位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合理制定落实城市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9.
范铁中 《学术论坛》2007,1(10):49-52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并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文章试图对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协调利益冲突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罗利丽 《理论界》2006,(4):68-70
本文通过对经济转型期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指出经济转型期我国消费者行为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异,成为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其变异的具体表现为:消费倾向迅速下降,最终消费率偏低;居民消费急剧分化,消费结构出现断层;短视消费明显,消费平滑性有限;消费行为表现出过度敏感性,消费需求波动大。因此,已有的消费理论难以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消费问题的研究应从经济转型这一特定前提出发,寻找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城市社会阶层划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重点围绕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结构的现状、变迁及发展趋势这个议题,在对国内外关于分层问题的重要学派进行检索、回顾、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广州、中山、长沙、湘潭、郑州、开封、天津、长春、吉林、西安等10城市进行的调查分析,谈谈我国城市社会阶层划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在政治、文化的深层次上,这一转型过程恰好与近代报刊的发展形成了因果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转型为近代报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近代报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变革进程中的政府有效性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政府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充满竞争和风险的社会环境却使提升政府有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在政府理念、角色定位、政府能力、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偏差和不足,中国政府自身也存在着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提升政府有效性就成为社会变革时期中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LC-PIH)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2)与LC-PIH不同,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显示出U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显著;(3)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4)城镇居民的住房财富水平与其储蓄率之间基本没有显著关系,但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整体进步往往在重大转折与变革中获得加速度,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后半叶推动的中国社会变迁,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与举措的除旧布新,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21世纪新的历史情况和历史要求做出的重大选择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传统因素减少与现代因素增多的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涉及到人类思想和行为所有领域的变革",必将为我国宪法的实施提供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条件,从而促进我国宪法的良好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新韦伯主义空间研究以传统城市社会学中的空间概念为基本出发点,将城市看作一个"社会--空间"系统,指出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同一的,城市资源的分配模式决定着社会阶级的划分,城市社会生活机会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冲突是形塑城市空间和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社会转型具有社会体制转变、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等三种主要意义。中国社会转型是多向度的,主要表现为四种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转型是浓缩的、急剧的,具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包含失业、社会分化、犯罪、社会不安、公害等社会代价。本文提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指标体系、社会转型代价与预警指标体系,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9.
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勋 《文史哲》2005,(1):40-42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视域中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月霞 《河北学刊》2007,27(2):198-201
社会资本是1990年代以后形成的、为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分析范式,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认为,当前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城市社区建设使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出现了行政化倾向,而对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关注不够,城市居民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参与明显不足。为此,应该通过发展城市社区自治以及增加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最终实现城市社区自治和培育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