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社会互动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互动与互化的过程。互动引起互化即对象化。实践的对象化,不只是实践客体的观念化,而是一个实践整体即全过程的对象化;理论的对象化,也并不意味着原有理论的对象化,而是在实践中,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中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的对象化。必须重视人在理论与实践互动与互化过程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这是理论与实践互动与互化规律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的统一就是价值的本质,这个统一是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形成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在能动性作用下的主体在实践关系中认识价值本质的过程。客体对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作用就是主体在科学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关系促使客体按照主体愿望而满足主体的效应。因而,从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两个维度出发,能够深刻把握价值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两个维度中深刻体现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关系、认识关系的根本特性。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高度,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程度。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国内外发展的新情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价值、总体依据、整体内容、发展动力、国家治理各个方面进行了艰辛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冯契转识成智学说中知识到智慧的桥梁。实践,在冯契的广义认识论中,既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本身,又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确证。冯契理论中的智慧,是一种能在滚滚向前的认识过程中获得的性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即智慧是可以认识的。整个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感性和理性、有限和无限、客观辩证法和主体能动性等矛盾环节的不断开展与解决。冯契的实践观有三层意蕴一实践是人类向着实践目的运动的过程;二实践主体的本体论意义;三实践客体的优先性。冯契的实践观既突破了现代知识论的狭隘领域,又吸纳、改造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独具个性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实践论》,以理论与实践即知行关系为中心,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 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以及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等重大哲学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推动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积极推 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学习、发展、践行毛泽东思想实践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实践观;理论武装;时代价值 中图  相似文献   

6.
<正> 一、问题的提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又是可知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认识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析认识和综合认识、抽象认识和具体认识等等。但它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即主体以实践为中介,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过程。主体反映客体,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客体被主体所反映,转化为主体观念中的内容。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表现为认识发展的阶段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种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理念层出不穷,在促进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如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体教结合”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特殊培养模式也呈现出了它的优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最完善的国家之一,高等学校竞技体育得到了充分发展,其高校运动队先进的培养理念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本文通过比较两国高校运动队的基础教育价值、高等教育价值和竞技教育价值,为我国高等学校根据现状制定更科学的高校运动队培养理念,促进我国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人、学校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一、对理念、价值及教育价值涵义的理解理念是反映对象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即理念是(主观、认识)对客观(存在、规律)的反映,科学的理念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起志向和引导作用。可见,对客观事物理念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性范畴。价值不是主体或客体本身,而...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理论的沃土,理论的力量在于实践.亿万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理论的指导.正是适应这种历史的客观要求,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由以创立的思维方式特征,对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无疑是有种益的.科学理论以观念的形式,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存在于认识主体的头脑之中.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当代中国发展为主旨,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党的建设为关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和前提,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本质是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之间的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它包括客体主体化、客体自身对象化,主体客体化、主体自身对象化几个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正确认识这一点对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实践与真理的关系,与时俱进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而人是一种实践的存在。在实践活动中,人把自身之外的一切存在都看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看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主体性的存在。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把认识的主体看作精神性的存在,把认识的客体看成是精神性的主体之所创造、旧唯物主义把主体仅仅看成是认识者,没有看到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而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没有看到客体也是人实践的对象。本文在整理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基础上以实践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区别旧唯物主义提出的"能动性"为着眼点,加以论述,确立实践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以丰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求,尝试"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思维视野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主体与客体、过程与现状的再认识入手,提出有必要对实践的基本原则进行重新梳理。从马克思主义“真善关”的衡量标准出发,侧重于实践的行为和过程,提出了以科学性为基础、以伦理性为导向、以艺术性为理想的城市设计实践基本原则,并从其本质、实践主体的观念和行为层面展开论述,认为实现城市设计实践的“合理想”性状态是现代城市设计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预见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状况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人们在认识、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比较正确的预见未来。预见具有超前反映性,并表现为主体实践的需要和利益。预见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功能,预见是主体实践的内在动机;预见的系统性,使实践具有整体性;预见的可控性,使实践能自我调节,保持最佳结构。因此,正确的、科学的预见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正确行动的先导,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支配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一般规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既坚决抵制来自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又与党内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从而创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从我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实践证明,毛泽东不愧是我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他的革命学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5.
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不是一个纯逻辑的问题。作为认识过程,它是辩证思维特有的达于具体真理的高级阶段,因而它与实践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实践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规定这一过程的主体和客体;提供这一过程的认识内容和现实需要;确定这一过程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6.
以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3份重要文件为线索,从历史性和整体性的视角,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进行分析论述。研究表明,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没有系统理论和经验可供借鉴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进程,既是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制度创新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化的具体体现; 通过干中学,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将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在市场作用逐渐扩大乃至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的同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具体形式,从而形成能够充分体现兼顾效率与公平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体制探索实践过程,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范畴与规律是人类通过对象性活动对客体所形成的认识成果 ,人类依据范畴与规律建立起来的主观辩证法 ,反映和规范着现实世界中客观辩证法的内容。范畴与规律不仅是思维对现实的反映和概括 ,更是标志人类认识过程的阶段和环节 ,是主体对现实的评价 ,是主体在作用客体过程中找到的对自身最具价值的东西。范畴与规律体现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的本质力量 ,是主体实践由自发通向自觉的桥梁 ,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深深轨迹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阐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一般规律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发展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思想,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传统教育理论中的主体—客体两极化模式转变为交往中的主体与作为中介的客体的辩证的互动模式,即主体—客体—主体模式时,教学主体开始了从单一形式向交往实践观中的复合形式的转向。与此同时,教学客体也要相应地发生转变,但受到自身特殊规律的制约,教学客体呈现为文本客体和关系客体两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指引下,遵循实践哲学的方法原则,正确对待真理的主观特征和主体本性,挖掘深藏其中的主观意蕴,是关乎真理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要求。真理作为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的理论,它包含认识和正确的认识两个规定性,简而言之,真理是特殊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