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成效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五”时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年均增速名列全省前五位。2005年全市GDP366.04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速为12.4%,比全省快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81.89亿元,年均增长5.6%;二产业增加值180.48亿元,年均增长16.7%;三产业增加值103.67亿元,年均增长11.5%。人均GDP也实现了翻番,达到7805元。“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非农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72…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从2001年底开始,陕西省工业品价格指数突破较长时期低位徘徊的格局,走进稳步上扬的通道。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连续数年持续低迷的市场消费物价呈现持续性、结构性上升走势,使全省经济发展出现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隆德县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GDP4.9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3.5%,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204万元,增长84%,年均增长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增长145.3%,年均增长19.7%;人均产粮536.3公斤,增长10.1%,年均增长1.9%。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赵丽 《四川统计》2011,(5):53-56
回顾“十一五”: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年均增长最快时期 经济总量超过上海2008年以来,四川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的时期,工业经济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而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工业投入,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保持和增强我市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天津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砥砺奋进、勇克时艰、积极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十一五”时期,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是陕西历史上发展最快和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和“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经济数据揭示的不仅是量的全面扩张  相似文献   

8.
“十五”时期,化隆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化隆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至“十五”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年均增长22.01%,财政总收入达到4196万元,年均增长14.0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9万元,年均增长15.2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360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8元。年均增长17.94%,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15%提高到“十五”末的25%。各项指标的超额完成已成为化隆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已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资源特色的县域发展格局,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姚杰  宋兰 《四川省情》2006,(3):32-33
“十五”时期,四川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深入实施“三个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使“十五”成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十五”时期,四川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5年上了4个千亿元台阶,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人均水平进一步提高。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5年我省生产总值(简称GDP,下同)7385.1亿元,比2000年的3928…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自贡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三大改造”、“五大工程”,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的五年,是自贡历史上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的五年,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的发展,增强了自贡综合经济实力,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自贡市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相似文献   

11.
踏着"十五"的脚步,我们迈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回首"十五",柴旦经济快速、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眼前一组组闪光的数字,是历史的跨越,是一组金光闪闪的数字"十五"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6948万元,比"九五"增长65.07%。2005年达到60272万元,人均GDP达到58517元(7224美元)。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将是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矛盾凸显期。认真分“析十五”时期经济运行态势,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新时期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增长前景,对于更好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四川经济发展情况“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各族人民,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努力实施跨越式发展“,十五”计划大多提前完成,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四川GDP从4010亿元起步,连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以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为目标,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壮大优势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迎来经济总量迅猛扩张,持续高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在投资的强势拉动、工业的强力支撑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行列,经济增速名列前茅。“十二五”伊始,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家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十二五”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05为“十五”添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四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年。一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级党委、政府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三个转变”,促进了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这5年,四川经济走过了2001年增长9%、2002年增长10.3%、2003年增长11.3%、2004年增长12.7%、2005年增长12.6%的加快发展过程,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1.2%,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的辉煌时期。看2005年,生产发展、需求明显扩大。生产方面,粮食恢复性增产,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强,总产量稳定在3400…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我市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发展势头。2000—2003年各年实现的全市生产总值为109.28亿元、119.57亿元、133.46亿元、156.6亿元,是我市历史上生产总值增量最大、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使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李俐 《浙江统计》2008,(8):41-42
1.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推动经济增长作用日趋明显。进入新世纪,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十五”期间云和县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2.5%,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2007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比“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速高3.3个百分点,比GDP增速高4.2个百分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49.6%,拉动GDP增长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扩大开放,把加快发展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全县经济总量实现大跨越。我们欣喜地看到,30年来,我县历史性的变化集中反映在以下主要方面: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乌兰县经济总量从1739.6万元增加到39861万元,增加了3812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1倍,年均增长11.27%;2007年,一、二、三产业分别比1978年增长8.9倍、178.4倍和7.5倍,分别年均增长8.22%、19.59%、7.68%。经济总量“十五”时期以来年均增长22.38%。人均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2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3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41倍。在30年的发展进程中,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2007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54:59.86:17.6,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4.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52.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7.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带...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是西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西宁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十一五”期间,能否充分把握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种种挑战,对全市经济社会能否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十五”期间,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十五”时期是西宁市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相似文献   

1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也是经济生活的“晴雨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五”时期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6·0%,对全省经济发展及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居民消费价格运行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十五”时期,浙江省生产总值(GDP)累计增长84·2%,年均增长13·0%,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0%,年均涨幅为1·2%,GDP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从两者的相关程度看,GDP增长速度与当年及下一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相关系数为0·68和0·85,属于显著相关,这…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经济改革继续以深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并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收入分配政策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转移。我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迈向小康。1995-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003元增加到5894元,增长了47.2%,平均每年增长8.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每年实际增长5.5%,实际增幅比“八五”期间的4.1%高1.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由3429元增加到4856元,增长41.6%,平均每年增长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每年增长4.7%,实际增幅比“八五”期间的4.0%高0.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