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王大海为漳州府龙溪县人,乾隆五十六年撰成<海岛逸志>六卷.该书作者在清代闭关锁国之际,居于海外看世界,录其见闻为书,对国人了解海外情势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海岛逸志>介绍了印尼诸岛的航路、风土人情,以及荷兰殖民者在巴达维亚一带的风俗、政教等情形,还为华侨立传,颂扬了华侨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贡献.作为一部华侨亲自撰写的海外见闻录,该书反映了18世纪末南洋荷属殖民地的社会状况,揭露西方列强在东南亚的扩张,叙述当时华侨、华人的生活状况,使国人开一眼界,亦是研究南洋、研究海洋文化之典籍.但对这一珍贵的海交专著,国内较少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2.
笔者总结了曹禺的重要剧作<蜕变>与其抗战前"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在题材、人物塑造、主题、创作风格上的不同,并试图通过揭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从剧作者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变化,尊重导演意见的创作状态等方面探寻导致这些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潘金莲母题"发展及其当代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金莲的"美"与道德失范两种对立的情感因素被熔铸在"潘金莲母题"的具体意象上,象征性地显现了人的伦理意识和自然情感冲突.这种冲突人类的过去、现在、将来都会遇到,都在想办法解决,又永远处在妥协的状态中,母题原型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化着.<水浒传>、<金瓶梅>、<义侠记>、<潘金莲>等作品提供了母题演化的具体文本,潘金莲、王婆、武松等人物形象承载了母题的特别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论《呐喊》、《彷徨》中虚无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呐喊>、<彷徨>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循环否定和自我否定现象,其思想体系也相应呈现出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面对两难选择的思想困境,鲁迅主要采用说谎和遗忘两种方式来应对,从而使<呐喊>、<彷徨>的价值选择处在一种空白、悬置的状态,这是<呐喊>、<彷徨>虚无主义思想产生的内在根源.<呐喊>、<彷徨>中所表现出来的虚无主义思想带有鲁迅本人的个性特征与时代印痕,与社会现实存在着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5.
借助相关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近代来华美国女传教士这一特殊时代中的特殊群体有所了解.本文选取了几部颇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包括赛珍珠的两部传记作品<异邦客>与<战斗的大使>、冰心的小说<相片>以及包贵思的小说<河畔淳颐园>,先从表层几组对话关系的展示,进而从社会、宗教等深层因素,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这一群体的外在活动以及内心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不断追求文艺政策的时代性,"十七年文学"中的许多小说在初版后便处于不断修改的状态,柳青的<创业史>便是一个典型.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创业史>的修改主要涉及传播主题、传播主客体、传播载体和传播内容等四个方面的变化,<创业史>不同版本的修改历程,清晰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演变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7.
亡佚已久的齐、鲁、韩三家<诗>在清代得以全面复兴,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学、<诗>学发展的要求和汉代去古未远的客观实际及三家<诗>的存在状态是清代三家<诗>研究形成的内在原因;统治者积极的文化政策、<四库全书>的编纂、乾嘉新义理的发展及常州今文学派的兴起,是促使清代三家<诗>研究全面复兴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犯罪是我国社会所面临的最普遍、最复杂、冲突最激烈、同时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社会问题.遗憾的是,我国不仅缺乏规制家庭暴力犯罪的专门立法,而且现有的诸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款对家庭暴力犯罪规定得也比较笼统、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无法为反家庭暴力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从而使得家庭暴力犯罪始终处于"超越我们的控制"状态之外.因此,应当制定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综合性法律--<家庭暴力防治法>:设立"家庭暴力罪";规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引进外国的保护令制度.切实加强对处于暴力威胁状态下的妇女的保护;实施夫妻财产共有关系强制中止制度,使对受暴妇女的救济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海岛生态旅游文献,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工具,从时间分布、研究国家、作者合作网络、来源期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系统梳理海岛生态旅游研究成果和热点领域.结果表明:海岛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数量波动增加,美国发文量最多,且总被引频次最高,新西兰篇均被引频次最高,意大利最早开始研究;作者之间合作关系不紧密,处于"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状态;《OceanCoastal Management》是主要载文期刊,涉及岛屿生态完整性、环境灾害与应对、游客满意度评价等内容;可持续性、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海洋保护区等是海岛生态旅游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德育课主要是由<经济·政治>、<世界观·人生观>、<法律>、<职业道德>、<心理学教育>等组成的,它是融<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德育教育课程体系.其特点是:既以智育人,又以德养人;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正确心理倾向的重要渠道.因此,上好德育课,对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政府公务员的生活状况从其月俸给折算大米数量、恩格尔系数等多方面考察都在一个较高水平上。而抗战期间,从公务员货币收入指数、真实收入指数等方面考察,其生活状况日益恶化。1943年和1937年相比,公务员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了90%以上。到1947年,中央公务员的收入已经和战前最低级别公务员的收入相差无几,而低级别公务员的月收入仅相当于战前南京市黄包车夫的月收入。极低的收入使俸给制度的控制与激励作用下降,公务员与政府离心力加大,贪污腐败加剧,进而加速了政府的溃败。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5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北京数据,探讨老年人住房满意度和影响因素。总体来看,大部分老年人对调查时住房条件持满意或一般的态度。农村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好于城市,北京市周边区县好于市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先升高后降低。此外,老年人个体因素中的年龄、城乡、经济和健康状况以及住房条件中的建筑时间、适老化程度和产权状况显著影响老年人的住房满意度。基于此,要在保障"老有所居"前提下重点关注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状况和住房条件,尤其应优先对高龄老人的住宅进行适老化改造。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内核,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人类解放与自由追求在和谐文化中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习惯,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和谐文化中追求人文关怀的重大现实价值。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做到:追求正义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主体主义;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社会发展尺度进行反思,指出社会发展不能遵循单一的生产力尺度,否则会导致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忽视,出现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对立,进而论述社会发展应当遵循发展生产力的客观尺度与人的主体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对人的理想生存状况的追求和对现实个人生存状况的改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对宜昌市改革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与党员生活基本状况、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与党员生活的措施、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有社会保障权的概念在权利主体、享有权利的条件、目标和义务主体等方面存在分歧或偏差。从“社会保障”、“权利”这两个关键词的内在规定性出发,分析社会保障权的外延,可以认为,社会保障权是社会成员在特定情形下,为保障生存安全或维持一定生活水平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一个有条件和限度的、有层次的权利束,包括特定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相似文献   

17.
老舍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在有关生存状况的描述中,渗透出一种强烈的悲剧意识。由于贫穷而造成的生存困境,绞杀了下层人民固有的美好情感,生命主体潜在着难以言说的痛苦。这些悲剧,表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市民社会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批判。其生命意识中的悲剧内涵,表现为矛盾的人道主义的同情和深刻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生活、工作、学习、身体健康四个方面对农村女教师的生存状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女教师面临着双重角色冲突、人际交往局限、工作压力过大、工作满意度不高、专业发展受限、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学校、农村女教师三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对策,改善农村女教师目前的生存状况,促进她们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health status and survival of the elderly in two countries, Italy and Israel. While both are developed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their degree of ageing,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elderly, health status and survival are different. The data are from two sample surveys and, for Israel, from a record linkage between survey and mortality data at five years remove. A preliminary analysis, using a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factorial analysis, highlighted a gradual change in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socio-economic features as the population ages, which was only slightly associated with health conditions. In Israel, moreover, the Arab minority differs according to social conditions,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ealth status. The determinants of health status and survival of the elderly in both countries were studied using as dependent variables; 1) self-perceived health status, 2) the frequency of medical examinations; 3) medical tests, for both countries and 4) (for Israel) deaths. Linear logistic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sex, age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a variable indicative of community level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two indicators describing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moking habits. Thus it is possibl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by comparing both subjective conditions and behaviour factors regarding medical care, with the unequivocal confirmation provided by death.  相似文献   

2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和生动内容存在于特定情境之中。文化情境的构成要素可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从时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分为历时的传统规约和共时的环境条件两方面;从空间维度看,文化情境可分为现场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两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境保护工作有两种:一是对在现代社会仍有存活价值的文化事象应大力扶植,保护其赖以存活的土壤,使之在现代社会传承下去;二是对不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因失去存活价值而正在衰亡的文化事象,要完整地记录保存,不仅保存其文化事象,而且保存其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