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教育学在西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最初是以文化事务专家的形象出现在西方世界的。以文化为中心的毛泽东教育学 ,在西方走过了漫长道路。几十年来 ,论者赋予毛泽东教育学互不兼容、矛盾丛生的属性。这一方面直接与了解和认识言论文本和文化行动的程度有关 ,另一方面与世界教育的关联互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演化有关。世界教育的关联互动推动着西方研究者形成中国视角。国际关系的复杂演化拓宽了深切观察中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践模式的广阔背景。在中国视角与广阔背景的整合中 ,研究者一方面提出并探讨了毛泽东教育学的多变论题 ,另一方面又有恒定论题占居研究领域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国家实力的日益提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迁,中国学者正在逐渐推进中国外交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与中国化。重点考察中国外交研究的三种研究视角,即以结构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视角、以社会为中心的分析视角。然而不少中国学者在具体分析中侧重综合运用此三种研究视角,但是中国外交研究者需要关注不同理论视角在不同问题领域、政策选择以及不同层次的适用性,历史因素、文化与观念等话语,国内结构与国际体系间互动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华夏中心”观的产生发展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合理性。它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影响深重而复杂 ,一方面是严重地阻碍抗拒 ,另一方面又具间接支援之功。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同时 ,从根本上否定了“华夏中心”观念。在创造性转换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西方先进文明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正确指向 ,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越南出生并生活了18年。这种特殊的生活背景对其作品影响很大,构成了作品之外的潜在文本。论题结合比较文学形象学关于文化想象理论及作家生活经历,从作品“情爱”故事本身的解读出发,阐释“中国情人”形象所寄寓的较为复杂的深层文化内涵及关系:1.个人身份的寻求与文化认同,作家游离在东方和西方之间;2.法兰西民族对东方的欲望想象及投射,东方对他们有着巨大的诱惑;3.多重语境下的文化关联及其融合。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哲学方面,毛泽东同志同样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使哲学真正成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哲学思想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所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无论现在和今后,对哲学研究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在中国近现代关于东、西方文化关系问题的广阔背景下发生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后,相对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来说,还是强有力的西方文化的输入,使得中国近代哲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思潮的传播虽然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以农为经”,全面发展中国的农业,并指明了改良农业的切实方案;其次是。以商为纬”,谋国家之富强,体现出与传统“重本抑末”观的显著不同;再次是民生主义,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同时对劳苦大众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文化渊源,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包括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有关学说.他对待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是采取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态度,而不是盲目排斥或承袭.  相似文献   

8.
在清代,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 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 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 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 :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 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 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 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 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 :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 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力图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丁韪良的中国宗教观王美秀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在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他们一方面把中国的思想和生活习俗传到西方;另一方面也把西方的文化和宗教传到中国,塑造了中国人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从精神和职责两方面看,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伴随着对西学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起步,在我国教育家的不断吸收、实践和改造的基础上,我国教育学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但从总体上考察,教育研究的原创性问题对于我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困难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教育研究应以民族教育智慧和传统文化作为研究的背景,提高研究者的素质、培养研究主体的实践精神及想象力,实现对外国教育理论的转换和超越,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3.
有别于自然演进的西欧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是对现代性之外部条件的回应。这种发生于两种文明和文化冲突之中的“后发型”现代化,就不能不存在一个对现代化的选择问题。这种选择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文化模式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进行这种选择的主体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中国人天朝大国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以极度复杂的心态开始了一个学习西方,以期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对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可以说,从林则徐、魏源到孙中山、毛泽东,无一不在进行着这样一种选择。在这些选择中,康有为的选…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哲学的视野看 ,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毛泽东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层面 ,把教育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之一 ,高度评价和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 ,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的重任赋予知识分子。另一方面 ,在建国后 ,他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论述 ,包含了错误的判断和看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否定和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关于知识分子的错误判断 ,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理论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研究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已是广泛的共识,但目前人们对科学化的内涵解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包括教育学研究成果在内的任何研究都无法摆脱研究者置身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规约,与其总想去摆脱似乎是外在的某种意识形态影响,不如在我们自身内部保持一份对任何意识形态的反思性自识。完全受制于自然科学的思维范型,企图仅通过实证的方法来使教育学研究科学化,这样的主张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物,亦即科学被意识形态化的结果。对中国教育学研究来说,忽视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和人文特性不仅无法真正消解已往所受政治意识形态的不良影响,又容易导致研究者陷入心智上被西方某些早已过时理论俘虏的宿命。  相似文献   

16.
道与世界3①     
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为学界所熟知,波兰尼关于知识的理论也与“三个世界”理论密切相关。将“道”与世界3联系起来,一方面为理解“道”提供一个新视角,另一方面也会丰富对世界3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较好地体现了毛泽东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党史研究方法。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体现出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科学视角;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彰显了对历史学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长时段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等多维方法的整合运用。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所提供的重要启示是:党史的研究应该立足当今中国的生动实践进行多重审思。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较好地体现了毛泽东基于唯物史观视域的党史研究方法。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体现出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科学视角;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彰显了对历史学研究法、政治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长时段研究法和综合研究法等多维方法的整合运用。毛泽东的党史研究方法所提供的重要启示是:党史的研究应该立足当今中国的生动实践进行多重审思。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教育社会学思想初探韦鹏飞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众多分支中的一个分科,它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学科.一方面它从宏观上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从微观上研究教育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领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儿童价值观教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这一体系中有积极、合理的成份,也存在消极、糟粕的东西,这为清末民初中小学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创造了重要的文化条件。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在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背景下,传承了“以孝为先”“忠恕之道”及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传统价值观教育优良传统,也摒弃了愚忠、愚孝的腐朽教育内容,同时吸收了西方近代公义、公德、权利平等、遵守法律等德育元素。清末民初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一方面深受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的影响,当新的价值观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时,传统儒家道德与教育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清末民初的西学东渐引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动,而文化异动与价值观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此外,近代先进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传统道德和文化理念的反思以及对西方道德与文化的审视也推动了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