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2.
冷战肇始,杜鲁门政府就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和渗透,心理战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杜鲁门政府将苏、中视为遏制的主要目标,同时对新中国周边国家展开争夺以构建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圈,泰国成为美国争夺东南亚的主要目标。为此,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心理战略和美国对泰国的政策目标,试图通过军事和经济援助、心理干预等手段将泰国纳入以美国为首的反共产主义阵营。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继承了杜鲁门政府的心理战略和对泰国的政策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泰国的PSB D-23心理战计划。通过实施PSB D-23心理战计划,艾森豪威尔政府巩固了泰国的亲美政府,削弱了泰国国内的共产主义影响,构建了以泰国为核心的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最终将泰国纳入了西方阵营。考察冷战初期美国对泰国的心理战行动,可以管窥美国的心理战略、对泰国的政策目标和实施手段,揭示美国运用心理战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历史事实,从而推动国际冷战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艾森豪威尔时期,帮助日本开拓国外市场以实现经济复兴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这既是美国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东亚遏制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也与朝鲜战争临近尾声时日本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密切相关。这一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美国先把重点放在促使日本面向东南亚发展经济关系之上,旋即改变战略,面向西方市场,全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这种双管齐下的贸易政策既有效地帮助了日本的经济复兴,也成功地巩固和发展了美日同盟,但其负面影响则是为其后美日严重的经济摩擦埋下了导火索。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本应受到严厉惩治的战败国日本却随着冷战开始后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被美国的妥协政策所庇护。美国对日妥协政策出于地缘政治中争夺及维持强权的战略考量,其中利用妥协政策为日本创造脱离战后体制束缚的机会使日本为美国国家战略所用以遏制地区内强国的战略实旨符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阐述。本文从进攻性现实主义视角考察美国对日妥协政策,不仅是对长时段美国对日政策的简要回顾,更是对现阶段中美日三国关系本质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 194 5— 195 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 194 7年美苏冷战后 ,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 ,完成了对日的政策从限制、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过程 ;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 ,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政策。  相似文献   

6.
日美安保条约确定了战后日美关系的基本体制 ,日美关系由太平洋战争时的武力对决 ,变成为战败的日本以恭顺的姿态自动地编入美国的世界战略体系之中。日本以向美军提供战略基地为代价 ,取得了美国对日本的战略保护。在这层关系中 ,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责及在道义上、物质上对被侵略国家的负债 ,都被掩饰了。最近 ,日美安保体制适用范围一再扩大的趋向 ,证实了日本在安保体制的保护下已经形成窃喜心理 ,并且已经对东北亚的地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战后以来,由于战略利益的驱使,美国选择日本作为远东的核心盟国。冷战后,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加强了美日同盟关系。在对华政策层面,美日两国对中国都采取了政经分离的两面性政策,但在具体举措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在保持其对华原则分歧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将中国纳入其中的“利益攸关者”政策。日本则在美日同盟关系的框架内,强化了对华政策,安倍新首相则提出了“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的架构。基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家利益需要,今后应加强中、美、日之间的战略对话,推动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对日本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1947年9月14日、19日、3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连续3次举行由国内高层人士组成的对日和约审议委员会谈话会,磋商中国参与对日和约谈判的方针,内容涉及日本天皇制的存废及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战后日本领土问题、美国扶日政策、和约起草顺序以及管制日本诸问题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形成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应对各种问题的初步方案。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些方案后来大部分没有得到实施。日本利用美国有求于日本协助朝鲜战争的有利战略态势,依靠美国的帮助,修正、模糊,甚至改变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关于限制日本领土的重要规定,导致日后中日、韩日、俄日间诸多领土争议,美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9.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逐步形成了全球冷战战略,在全球冷战战略的统领下, 美国政府还进行了冷战心理宣传攻势.杜鲁门总统公开进行的宣传攻势"真理运动"(Camp aign of Truth)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情报局进行的隐蔽宣传行动形成了一场总体的心理宣传战.其中,美国之音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能够突破苏联对美国之音的广播干扰 , 美国国务院组成了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名校22名专家教授在内的研究项目组,代号为"特洛伊计划".通过对这个"最高机密"计划的研究,可揭示出美国在冷战初期进行的种种心理宣传手段,进而全面认识美国的全球冷战宣传战略.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美国为确保对朝鲜半岛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力,服务于美国的东亚战略利益,对朝鲜半岛南部实施了军事占领.出于同样的战略考虑,美国在占领期间推行的内部事务管理政策以确保朝鲜未来政权"亲美性"为基本目标,并最终扶植起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南朝鲜独裁政权.美国对朝占领政策昭示:美国占领政策的真正基础是战略利益,"民主改造"只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美军为首的盟国军队用心理战从精神层面打击日军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借助历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的心理战战略计划、心理战手段、心理战的成绩及特点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日本士兵在接受军国主义教育后有“效忠天皇”“皇军不可战胜”等信念,狂热信奉“进功精神”和“武士道”精神;对此,美国在大战略背景下确定了对日本心理战的目标是以揭露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性为核心,使日本士兵和民众相信,日本政府发动的侵略战争注定要失败的,并相信美国的宣战和胜利将给日本带来民主自由,同时维护日本天皇的尊严,将发动战争的罪行归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并尽可能减少日本士兵和民众遭受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心理战具体的措施有正面的“白色”宣传,一是对日本军队进行广播宣传或阵前喊话,二是向日本军队占领的岛屿或前沿阵地投放传单,还有讲假话的“黑色”或“灰色”宣传,其基本手法是制造和传播假消息和假情报来扰乱日军士兵的心理,再利用日本战俘向原先部队宣传美军优待俘虏政策,向美国投降是“名誉停战”等;为了让心理战术的效果更明显,美军将心理战行为与军事行为相互配合,用空袭和投放原子弹等对日军士兵造成心理威慑,用真假情报信息迷惑日军士兵,使得日军士兵士气低落,抵抗意志逐渐减弱,“跳蛙”战术和心理战攻势节节胜利,心理战在打败日本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第四种战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至12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力主继续保持中立静观的消极政策。这种主张并非是一味的消极退让的产物,而与格鲁对远东形势发展的预估和设想有很大关联。在他看来,只要能合理利用外交技巧,就可能同时兼顾美日关系、美国在远东的实际利益和其所坚持的原则,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机会主义的设想反映了格鲁的外交观和他对美国远东利益的认知,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人士在远东外交问题上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共产党认为以布什为首的美国政府提出的“新美国世纪计划”、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导弹防御计划的实质是加强其霸权地位,在全球进行“更永久”的军国主义侵略;由于物质驱动,美帝国主义频频发动战争;帝国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带来人类发展的困境,共产主义者应坚持争取和平、公正和正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日本企业专利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实施专利战略最为成功的国家。“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与其在政府支持下,工业、技术、贸易、法律多方密切配合,以企业为单位,将专利作为其发展和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这一成功的专利战略具有很大关系。本文探讨了日本企业专利战略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企业值得借鉴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抗战前 ,南京国民政府从解决民族棉纺织业危机着眼 ,开始实行以推广美棉为主要措施的棉产改进政策 ,并采取了现实、科学的措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 ;采用合作社组织进行推广 ;加强美棉品种的繁育工作。美棉推广初显成效 :美棉在华北地区得到初步推广 ;棉花品质也有一定提高 ,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组织因素与美国大中东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对内是美国的民主制度之一,对外是美国政府“沉默的伙伴”,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工具。大中东计划是美国为牢牢控制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战略性计划。非政府组织对该计划的产生、实施和维护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到1941年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奉行绥靖日本的政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民众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变,在国内掀起了广泛的援助中国的民众运动,这些运动得到社会许多方面的支持,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而不断加强。这些运动虽然没有改变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步伐,但给予他们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并逐步让世界人民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真正面目,对于打击法西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考察美国、日本、韩国、拉美地区等国家引进外国资本投资产业的实践基础上,分析和总结这些国家产业安全的经验和教训,并对我国物流产业引进外资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我国物流产业安全,包括强化物流战略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和运用物流产业安全的法律法规,形成政府企业有效互动机制等启示.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暗中准备抗日部署,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所以,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为以武汉为中心经营长江流域国防设施,建立自西向东的梯次防御体系.“七·七”事变后,凇沪战场的开辟是国民政府以西南为抗战基地实施持久抗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果上看,这一应战方略实现了国民政府的预期目标,与此前的战略思想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二战时期,美国出于削弱日本的目的促成《开罗宣言》的签署。但是美国政府即使在全力支持蒋介石政权的同时,也玩弄两面手法,暗中试图将台湾分裂出去,无视中国海峡两岸的历史联系,刻意淡化《开罗宣言》的法律效力,为“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出台作好铺垫。从《开罗宣言》到“台湾地位未定论”,表明美国对台政策的急剧转变。实际上,这种转变是有内在逻辑规律的,其政策也是一贯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