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从“初级阶段”是邓小平真理观的出发点,“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检验真理的标准,勇于探索是邓小平实现真理的根本途径等三个方面,论述邓小平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真理观的集成之作———《中国哲学史上的真理观》简评付严二十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开了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序幕,同时也掀开了哲学理论界深化真理观研究的序幕,并形成了诸多理论成果。值得二十周年之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又以《真理观研究》丛...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正义     
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各种文化设施等“硬件”,又包括各种观念体系等“软件”。在诸观念体系中,价值观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价值观”近年来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是确知其内涵的人并不多,本文旨在对它做点普及工作。真理观与价值观真理观与价值观是密切相关的:价值观是以真理观为前提的,真理观始终有价值观参与。真理观与价值观也是显著不同的:真理观要解决的是是(真)非(假)问题,价值观要解决的是好(利、善、美)坏(弊、恶、丑)问题。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与主体的关系不同:真理现解决主体如何不受自身干扰地反映外界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问题一直是实用主义的核心问题,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人的真理,真理是为人类的生活而确立的。作为美国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罗蒂的新实用主义真理观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他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一切哲学问题和理论观点,包括对传统真理观的质疑和批判。罗蒂通过否定各种普遍性真理观来坚持一种反真理观的普遍立场,提出了一种通过说服而不是通过强制使真理符合我们的信念,使我们能够应付世界,从而使我们的预测和控制力得到提高的小写的追求真善美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现行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对于真理观的某些论述,是值得商榷的。一、关于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的认识、意识中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的内容。”①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正确的。第一,这个定义把真理归结为内容,而忽略了真理的形式。任何一个正确的概念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真理”这个概念比不例外。我们绝不能因为论述“真理是客观的”,而  相似文献   

6.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里提出了一种新的真理观,主张真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真理,而反对真理只是一种自然科学过于狭隘的客观主义的方法;同时,他强调了哲学解释学的理解的历史性,即"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视界融合是指作者与读者视界的融合,效果历史是指历史并不是对象,我们都处身于历史之中,因此历史并不立于我们对面,而是一种过去对现在的效果.伽达默尔指出,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从而完成了本体论解释学的语言转向;并强调解释学事件中理解、解释与应用三要素的统一,应用是实践的应有之义,哲学解释学不仅是一种哲学,而且是一种实践哲学.解释学研究的是人的自由、生存、善的选择这些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解释学不仅可以使我们重归人文科学的精神故里,而且是我们现代每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9,(6):34-39
如果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马克思哲学真理观在改变世界的实践基础上和社会历史视角下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表达,那么,与之有着"费尔巴哈"这一共同论域和历史语境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对作为真理幻象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彻底批判。因此,离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真理观。马克思正是在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揭示中反证真理的真实性内涵。事实真实和价值真实是意识形态真理性的双重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气质和真理性品格正是因这双重规定而彰显。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走过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的道路,欧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翻开中国哲学史,关于真理和真理标准问题,哲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由于哲学路线不同,真理观不同,真理标准也不同。在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主观真理论和客观真理论的斗争中,出现了几种相互对立的真理标准论。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前人争论的经验教训,对于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制造的混乱,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真理:日常生活世界及其科学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传统教科书沿着西方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探索范式认为,真理是标志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这不是马克思的探索范式,这样得到的真理观也不同于马克思的真理观.马克思从处于具体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感性活动出发,确立日常生活世界的本体地位,真理就其指称现实的状态和过程而言是指这个日常生活世界,就其指称科学的理论学说而言是指正确、系统、全面把握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10):19-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直面新变化,让网络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武器。为此,应当关注网络对理想信念、价值观和真理观的影响,通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增强思想免疫力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来强化价值观教育,通过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真理是具体性与全面性的统一与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来强化真理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真理的公共性和人民性是历史唯物主义题中当然之义.但我们首先看到,传统哲学真理观本质上是让真理和公共性、人民性相互疏离--一个疏高于另一个,或者一个疏离于另两个.无论如何,从真理的知识论视野到政治哲学视野都彻头彻尾地归依于"意见"与真理、哲人与人民的抽象对立.可以表明,公共性和人民性之相互牵连的关系也是正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迟有明 《探求》2002,(Z1):28
一、列宁在批判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基础上阐明了具体真理观列宁的真理观是在对俄国马赫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阐明的。马赫主义是俄国修正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根据 ,在真理观上宣扬的是相对主义 ,企图用以证明任何诡辩、任何无原则的立场都是正确的 ,其典型代表人物就是波格丹诺夫。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 ,集中批判了波格丹诺夫的相对主义真理观。列宁在批判中指出 :波格丹诺夫的真理定义 ,完全否定了真理包括的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在列宁看来 ,要唯物主义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 ,那就必然承认客观真理。与此同时 ,…  相似文献   

13.
人们总是怀着某种期待,希望在哲学最主要的一些领域,海德格尔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想.然而,海德格尔所谓真理的本质除了絮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没有给我们任何新鲜的本质.如果说他的真理观在某些方面似乎接近真理,也是受到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多个镜像的暗示.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科学文化中,狭隘的真理观导致了真理与民主的对立.在绝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技治主义者为保证科学研究的效率,极力反对科学的民主化,但这不仅无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而且削弱了科学的发展动力.在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影响下,某些极端的后现代主义者为倡导科学的民主化,极力消解科学的真理,但这又为"庸俗的民主"洞开了大门.实用主义真理观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的偏颇,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等方面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揭示了科学真理与商谈民主之间交融互补的深刻关联,从而为科学文化的建构提供了一条颇具启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婷 《探求》2003,(2):14-17
价值观与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两个重要范畴,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衡量各项工作的价值标准,因而实现了价值观与真理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我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提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的原则,这是一个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论,这一提法符合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但是“为了解决社会科学,……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①。从特定的历史前提出发,把握基本的历史联系,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引出新问题,才能更好地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适应时代历史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反映。但是,因为历史条件和认识主体的限制,人们对真理的把握又总是具体的、相对的。从理论上说,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7.
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宫佳常科学社会主义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而真理又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廓清了某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在我国,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过去一直...  相似文献   

18.
王义茗 《社科纵横》2011,26(7):25-26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揭示了直理的含义、特点及其属性,明确的阐述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同时明确了真理同谬误的区别,以及真理同谬误的转化和联系。恩格斯通过《反杜林论》批判了杜林的"永恒真理",向人们更加清晰的解答了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真理同谬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历史上的思想家往往把自己的思想体系说成是“终极真理”,认为只要人们按照他们的思想去行动就会解决一切问题,再不需要认识任何事物,也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认识了。新的思想家把旧的所谓“终极真理”推翻之后,又去构造自己的“终极真理”。但是,所有的“终极真理”体系都在实践中被一个个地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马克思主义与此截然不同,它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方哲学史和数学史入手,探讨以真理问题为核心,哲学和数学之间存在的一种倾向性关系的生成与消解。笔者认为,哲学在确立自己的真理理想和真理途径时,存在着对数学的夸张性解读。这是哲学加于自身的桎梏。数学的发展自身表明它并不具有哲学期待于它的典范性,哲学应当走出数学的阴影,如实、坦率地考察“真理如何成为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